215215商业街投标方案115页内容摘要:
考核标准 公众制度 财务工作制度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制度 公共事务 管理工作 制度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26 保安及车辆管理 保安管理资料 A:日常巡查记录、交接班记录、值班记录 B:保安训练计划和考核记录 C:商业街安全防范措施 D:查岗记录 E:物资搬运放行记录、紧急事件处理记录 车辆及停车场管理资料 A:停车场出入登记记录 B:交通疏导图 C:停车场安全防范措施及设施记录 D:车辆管理记录、车辆详细资料 环境卫 生管理 环卫设施资料 A:环卫设备、工具统计表 B:环卫设备、工具更换记录 清洁卫生管理资料 A:清洁卫生检查标准及记录 B:国家环保标准:排烟、排法、噪音 C:处理污染事件记录 D:消杀及垃圾清运记录 绿化管理 绿化资料 A:绿化规划图低 B:绿化设施统计表 C:绿化保养计划及记录 D:绿化检查标准及记录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27 精神文 明建设 社区文化资料 A: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总结记录 B:社区文化活动图片及录像记录 C:传媒报导 D: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使用情况 管理效益 经济效益 A:物业管理费用收缴统计表 B:有偿经营服务统计表 C:物业管理整体项目经营统计表 社会效益 A:本物业管理项目所获取的荣誉称号 B:舆论相关报导 (二)物业档案资料的管理 档案资料管理运作流程: 管理处重要资料(如三联城建公司提供的资料)接收必须经过管理处主任或指定负责人验收,完善交接手续后立卷归档,管理处日常管理文件(如管理处通知、通报等)按照 **物业制定的文件管理程序发放及接收手续,并立卷归档。 业主单位提供的资料 管理处建立的资料文档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28 档案资料建立及管理运作流程示意图 档案资料管理要求: ( 1)事务助理兼任档案管理员; ( 2)档案资料由管理处办公室统一管理。 ( 3)明确收集、整理、分类、编号、登记、录入电脑、入柜、借用、检查、销毁等各项管理流程。 ( 4)采用多种形式的文档储存方式(如电脑磁盘、录像带、录音带、照片、图表等),并采取相应的储存、保管方法。 ( 5)对原始文件、合同等重要资料必须严格管理,借阅、复印等必须经管理处主任审批。 ( 6)管理处主任负责审批档案保存数量、保存期限以及是否有效和作废。 ( 7)注 重档案管理信息开发,根据工作需要和档案库存情况编制各种专题资料。 ( 8)办公室每季度对档案资料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 9)要求全体员工树立档案意识、保密意识、严格执行《档案管管理处办公室档案管理 借阅文件 作废文件 张贴文件 复印文件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29 理制度》。 社区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 我们的目标是使物业社区的文化建设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使之成为整个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标准性典范。 社区文化的主要内容: 物业社区环境文化建设 物业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物业社区的环境文化。 这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时时刻刻影响着 业户的心理和情绪,影响业户的生活质量。 对此我们高度重视,主要设想有: ( 1)、环境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社区文明洁净,环境文化质量良好,商业街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30 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建设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形成环保意识。 ( 2)、我们将环境文化建设纳入物业管理日常工作中。 拟定制度,及时监督,并邀请业户代表组成环保小组,义务监督,沟通通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们将定期向社区成员公布环境公告。 ( 3)、宣传环保,倡导环保,奖惩激励。 我们的方法有每季度组织住户开展一次社区环保活动,可以激发社区成员共同关心环境的潜在热情。 我们要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业户形成节约资源、能源的良好习惯,倡导业户尽可能重复使用塑料制品,在引导的基础上要求社区内产品包装材料使用环保材料。 ( 4)、配合 ISO14000 认证,保证环境的高度整洁和和谐,通过优美的环境培养住户的自律意识,从而养成爱护环境、关心家园的良好习惯。 物业社区制度文化建设 ( 1)、为加强 嘉园 A 区商业街的物业管理,维护全体业户的合法权益,实行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服务相结合的体制,保障物业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创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业主有义务遵守以下制度:清洁卫生公约、治安管理规定 暂行管理规定、用户物品搬运管理规定、消防管理规定、车辆停放(停车场)管理规定、安全用电用水管理规定等。 除了遵守规定,业主也有权利按照管理处廉洁制度对管理处进行指导和监督。 ( 2)引导业主公众管理意识、强化公众管理制度建设。 其二,将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31 员工礼仪、服务规范培训作为先期进入的重点工作,采取物业服务承诺公示、质量标准公示、收费公示的办法,通过优质的服务、细腻的沟通、及时的回访换取业主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物业社区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物业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物业社区社区成员精神观、价值 观、道德观等社区精神的重要生成途径。 物业社区精神文化的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科技思想的高度结合。 回归自然同时热爱生活,自我实现而又能关心他人,长幼有序而又平等沟通„。 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将精神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 1)、利用各种纪念日、节假日,传播物业社区文化精神。 ( 2)、开展各种形式上的主题讲座、主题演讲,树立物业社区文化观。 如“扫除黄毒赌”、“学雷锋见行动”等。 ( 3)、办好墙报、宣传栏、读报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环保、免疫等方面的信息。 便民服务 物业管理公司应在管理区内设立便民服务 ,具体项目可根据物业管理区的特点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 便民服务 ( 1)可分为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类,内容及价格应透明化; ( 2)无偿服务的成本费用从管理服务费中支出;有尝服务的价格应按政府有关法规确定;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32 建立便民服务的管理程序及作业指导书,明确责任,规范服务人员的用语及行为。 第三章 物业管理作业指导书 以物业档次为基点,以业主需求为主导,实行针对性、分层次物业管理。 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 — )确保护卫员的综合素质 l、素质管理。 对护卫员实施准军事化管理,采用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一整套人员管理程序,做到“五统一”“三集中`,即统一作息、统一出操、统一上岗、统一着装、统一装备以及集中招聘、集中培训、集中管理。 意识培养。 大力培养护卫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业主需要就是工作”的观念,改变原来护卫员单一的护卫功能,使我们的护卫员成为“护卫员、迎宾员、服务员”的统一体。 (二)安控管理体系的建立 我们针对商业街经营项目复杂的特点,重视业主档案的建立,制定相应的作息管理办法和清楼方案,确保物业始终处于安全控制下。 在巡逻上,我们拟采用轮换巡逻的方式,突出巡逻重点,对 时间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33 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不出现安全盲区。 在车辆、人员、大宗货物出入登记上,严格遵循“对人、对证件、对车辆”的三对原则,严格控制、及时疏导人车流量、保持秩序始终井然,重视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交接班确保工作衔接严密,杜绝隐患和疏漏。 强调全员管理,充分发挥智能化监控系统功能。 我们要求管理处其他员工亦应担负起安全管理和防范的义务,建立起“快速反应,快速支援”体系。 在防范的策略上强调辖区内各岗位的的联防意识,发挥备岗、备勤人员的规模优势。 通过监控中心,形成统一的有机护卫整体 (三)安控管理的动态重心模式 接管入伙期,我们主要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 安控管理对象主要针对搬家公司、零星施工人员、家具公司人员及外来可疑人员。 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杜绝违章搬运,消防隐患排查,制止破坏公共设施以及保证辖区环境的干净整洁。 正常管理期,安全防范逐步转向人防、技防相结合,工作重点是上下班高潮期重点疏导车辆,防盗和公共秩序维护。 (四)预警、应变措施 安全应急计划和措施 ( 1)目的: 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以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或保证出色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34 适用范围: 1)治安突发事件,如突然发生的重大抢劫、杀人、业主或公司管理人员遭到犯罪分子的突然袭击等。 2)受到水灾、火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袭击。 3)其他重大意外情况。 ( 2)职责: 1)对可能发生的由物业管理处负责制定安全应急计划,报物业管理处或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必要时报总经理审批; 2)对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的突发事件由安全主管临时确定应急措施,同时向上级汇报。 ( 3)计划: 1)对可能发生的治安突发事件和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自然灾害由物业管理处组织制定应急计划和预防措施,并安排岗位人员按部署执行。 2)处理治安 突发事件时,由值班员迅速向派出所报案,安全主管临时确定应急方案,安排人员迅速控制物业管理范围内各通道、楼梯口,封锁出事现场,严格盘查出入现场的人员,直到公安人员到来。 3)制定的应急计划必须慎重,考虑周详,在制定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时,要根据灾情的程度、特性而定。 ( 4)实施: 1)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偏离实际情况应及时纠正,并上报相应审批人员认可。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35 2)对发生的每一事件必须总结,如果是人为原因造成损失,应立即查找原因,认真填写《纠正措施报告》,严防类似情况的发生。 3)保存事件全过程的有关记录,存档 3 年。 重大 自然灾害的记录长期保存。 ( 5)要求: 为增强应变能力和战斗力,平时每个护卫队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学习、训练、消防演习和紧急集合演练。 二、强化消防管理意识 (一)消防管理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台”的消防工作万针,严格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并树立“全员防消”的管理观念,实施全员义务消防员制。 (二) 加强消防教育宣传和培训演练工作 消防教育宣传工作: 管理处将在物业辖区内不间断地传播消防法规、防火知识,并定期邀请消防中队前来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张贴消防宣传画,向业主进行消防知识宣传。 做好消防培训及演 练工作: 重点加强护卫员的消防实战演习,每年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广大业主共同参与的消防演练,提高全员的“自救”意识和能力,防患于“未燃”。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36 (三) 加强入伙期间的消防管理 在入住期间,我们将通过设专人巡逻监管、安置挡车桩、安置简明指示标识等办法,着重解决违章占用消防通道的问题,保证消防通道的顺畅。 (四)积极落实 防火安全“三级”检查制度, 重视冬、春两季的消防、设施设备大检查工作,确保在火灾多发期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级检查由班组组织实施 ( 1)每个员工每天在本岗位区域工作的同时进行火情安全的检查,排除不安全因 素,对自身不能解决的火情隐患及不安全因素上报班组长。 ( 2)每个员工应对本岗位所负责区域的防火工作负责。 ( 3)各班长及时组织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对处理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 4)接班时应将本班防火安全注意事项和存在问题向下一班交待,以保障工作的连续性。 二级检查由管理处领导实施 ( 1) 管理处领导每季度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对管辖区域、设备物资(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填写《消防检查情况汇总表》。 ( 2)检查各部门对防火安全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 ( 3)组织处理本处的火险 隐患,总结经验教训向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A区商业街物业管理投标书 37 ( 4)对管理处不能处理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公司或报告公安消防部门处理。 三级检查由公司领导实施 ( 1)物业管理部或公司领导根据物业防火安全的实施情况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不定期对商业街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或重点防火部位的抽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每年不少于一次全面检查。 ( 2)检查各管理处贯彻防火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要害部位防火安全管理及制度的落实情况。 ( 3)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和总结,填写《消防检查情况汇总表》下发各管理处、专业部门。 三级检查 的基本内容 (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贮存、管理、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贮存容器、管道有无定期测试,。215215商业街投标方案115页
相关推荐
训效果记录。 学员每天填写“培训日记”签名后交给培训督察人员签名和保存。 培训结果考查。 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总结,如有必要要组织学员 进行考试。 发结业证书。 培训结束前,准备好学员的结业证书。 在培训结束的当天,对于通过培 训考查的学员,由培训中心院 长发放结业证书。 事后管理。 培训结束后,对培训中未尽事谊进行处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收集整理学员档案。
规定,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利益。 当其自身的利益与公司和股东的利益相冲突时,应当 以公司和股东的最大利益为行为准则,并保证: (一)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越权; (二)除经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大会在知情的情况下批准,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三)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四)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 15 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
平台 系统进行必须的监视、维护来保证其正常运作外,更重要的是从正处于实际运营的系统上测试实际的系统性能;在运营中发现系统需要完善和升级的部分;衡量并比对系统较商业目的和需求的成功与否。 将所有这些信息整理成一份计划以便于将来对 平台 系统的增强和升级。 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 供应商 可以定位为产品货源和社区专家顾问。 1) 货源 ① 进货渠道 传统渠道 有厂 家货源 、 代理 、 代销 、
凝土材料接触面不得存在附着水。 为了降低混凝土搅拌时发生摩擦产生的热量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搅拌时间 ,但不少于 90s。 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前,除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量外,还 要 对环境温度以及胶 凝 材 料 、骨料、水等材料的温度进行测量 , 并形成相关记录。 根据测温结果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进行推算 , 当推算混凝土出机温度大于 30℃ 时,对原材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降温。
持证人员数量占机构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小于 70%,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机构职工总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70012020 15 书的人员数量占持证人员数量的比例不小于 50%,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机构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小于 65% 数的比例不小于 50% 数的比例不小于 30% 各类人员的最低配备要求见表 2,检验人员的数量应当与本机构所承担的检验工作相匹配 各类人员的最低配备要求见表 2 注
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并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模式的改革 与探索 ,打破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逐步增大选修,辅修教学内容的比例。 注重在实践中学 ,使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