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测标 3(7) 涵身观测标 4(8)顶板底板流水面入口出口Ⅰ Ⅰ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11 图 :有排水功能的涵洞墙身观测标布置图 图 :框构及立交涵洞墙身观测标布置图 路基、过渡段观测断面 及点的设置 人工观测断面设置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路堑高度小于 5m 的路堤可放宽到 100m,但每个工点不少于 2 个观测断面;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涵身观测标 1左线中心线 左线中心线涵身观测标 2 涵身观测标 3 涵身观测标 4入口 出口涵身观测标 5 涵身观测标 6 涵身观测标 7涵身观测标 8边墙边墙500 500500Ⅰ Ⅰ截面涵身观测标 1( 5)左线中心线左线中心线涵身观测标 2( 6)涵身观测标 3( 7)涵身观测标 4( 8)顶板底板路面入口出口Ⅰ Ⅰ500 500 500500500500涵身观测标 1左线中心线 左线中心线涵身观测标 2 涵身观测标 3 涵身观测标 4入口 出口涵身观测标 5 涵身观测标 6 涵身观测标 7涵身观测标 8边墙边墙5 0 0 5 0 05 0 0Ⅰ Ⅰ截面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12 加密。 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距离桥头 510m、 2030m 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观测内容同相邻路堤。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采用 I, II 型观测断面,每间隔 3 个 I 型观测断面,设置一个II 型观测断面, I 型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 3 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 2m 处,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 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处 2m、 12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具体布置见图。 图 :人工观测桩设计示意图(Ⅰ型) 图 :人工观测桩设计示意图(Ⅱ型) 路堑地段采用Ⅲ型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 2m 的路基面处各设 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具体布置见图。 10 2边桩基床以下基床底层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边桩观测桩路基面宽度左线102边桩边桩观测桩+△右线线间距沉降板不小于最大冻深+不小于最大冻深+10 2边桩基床以下基床底层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边桩观测桩3 .1路基面宽度左线10边桩边桩观测桩3 .1 +△右线线间距沉降板不小于最大冻深+不小于最大冻深+观测桩2基床表层观测桩路基面宽度左线观测桩渗水暗沟基床底层换填线间距观测桩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13 图 :人工观测桩设计示意图( Ⅲ 型)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其顶部有填土时于横向结构 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 横向结构物两侧边缘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和沉降板,要求同 I 型横断面。 平面布置见 V 型。 具体布置见图。 图 :路堤路涵过渡段沉降观测原件布置示意图(Ⅴ型) 图 :路堤路涵过渡段观测平面示意图(Ⅴ型) 自动观测 路基沉降自动监测系统布置:深厚黏性土、软土及松软地基、高填方地段路堤地段设置自动监测系统由基底可压缩层沉降自动监测和基床表层底面沉降自动监测组成,采用 IV型观测断面。 具体布置见图。 10 2边桩基床以下基床底层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边桩观测桩路基面宽度左线10边桩边桩观测桩+△右线线间距沉降板不小于最大冻深+0.25m0.1不小于最大冻深+0.25m0.1观测桩22 2剖面沉降管路涵过渡段长度范围边桩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基床以下基床底层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定位装载箱路基面宽度左线 右线线间距沉降板观测点物位计观测点物位计沉降板观测点物位计沉降板观测点物位计沉降板沉降板中继基点点物位计基准板观测杆定位装载箱工控设备箱基准点物位计φ 50 钢管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14 图 :路堤沉降自动监测设计示意图(Ⅳ型) ( 1)地基沉降自动监测:监测断面于路堤基底中心埋设自动监测物位计,在路基坡脚外侧(水沟内侧)埋设基准点物位计和定位装载箱以及工控设备箱。 ( 2)路基表层底面沉降自动监测:监测断面于路基基床表面中心、两侧路肩(电缆槽内侧)埋设自动监测物位计,在靠近地基沉降监测基准点一侧埋设定位装载箱。 观测断面以及观测断面形式见表。 表 :观测断面形式统计表 序号 沉降观测设置里程 观测断面形式 1 XXX14+535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2 XXX14+5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 XXX14+59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 XXX14+63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5 XXX14+67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6 XXX14+71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7 XXX14+73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 XXX15+535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9 XXX15+55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10 XXX15+58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 面 11 XXX15+63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2 XXX15+73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3 XXX15+81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14 XXX15+86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15 XXX15+905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6 XXX15+915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7 XXX15+965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8 XXX16+01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9 XXX16+06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20 XXX16+11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21 XXX16+21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15 22 XXX16+26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23 XXX16+31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24 XXX16+395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25 XXX16+405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26 XXX16+45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27 XXX16+50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28 XXX16+5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29 XXX16+65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0 XXX16+7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1 XXX16+8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2 XXX16+9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3 XXX17+0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4 XXX17+190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5 XXX17+200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6 XXX17+305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37 XXX17+365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38 XXX17+385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39 XXX17+9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0 XXX18+0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1 XXX18+1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2 XXX18+2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3 XXX18+3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4 XXX18+4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5 XXX18+5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6 XXX18+6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7 XXX18+7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8 XXX18+81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49 XXX18+83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50 XXX18+85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51 XXX18+86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16 52 XXX18+875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53 XXX18+90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54 XXX19+29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55 XXX19+31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56 XXX19+3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57 XXX19+45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58 XXX19+5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59 XXX19+60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60 XXX19+62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 面 61 XXX22+24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62 XXX22+2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63 XXX22+30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64 XXX22+35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65 XXX22+40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66 XXX22+45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67 XXX22+50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68 XXX22+60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69 XXX22+70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70 XXX22+80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71 XXX22+90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72 XXX23+00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73 XXX23+0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74 XXX23+10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75 XXX23+150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76 XXX23+155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77 XXX23+20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78 XXX23+25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79 XXX23+30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0 XXX23+3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1 XXX23+4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17 82 XXX23+5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3 XXX23+6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4 XXX23+7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5 XXX23+8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6 XXX23+9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7 XXX24+05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8 XXX24+100 Ⅲ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89 XXX24+1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90 XXX24+178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91 XXX24+183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92 XXX24+23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93 XXX24+28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94 XXX24+31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95 XXX24+335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96 XXX24+4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97 XXX24+47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98 XXX24+52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99 XXX24+60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00 XXX24+70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01 XXX24+755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02 XXX24+762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03 XXX24+85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04 XXX24+90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05 XXX24+95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06 XXX25+00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07 XXX25+05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108 XXX25+100 Ⅳ型路基沉降自动观测断面 109 XXX25+150 Ⅱ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10 XXX25+20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 断面 111 XXX25+265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方案 18 112 XXX25+275 Ⅴ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13 XXX25+300 I 型路基沉降观测断面 114 XXX25+345 I 型路基沉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岩寺镇武陵山区魔芋交易市场建设,建成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魔芋交易市场,为 武陵山区省市魔芋产品搭建良好的产供销交易平台。 四、承担单位、保证单位和参加单位职责 (一) 承担单位: **县 **镇人民政府。 职责: 承担 **镇魔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工作,抓好示范乡镇的规划和具体建设,切实解决企业 和 芋农在生产过程中遇见的具体问题 ;加强宣传,组织动员全镇芋农按标准组织生产。
就此 承诺告知了亲友并得到他们的同意,本人同意任何单一或全部核实义务。 以上承诺内容是本人及 直系亲属 的真实意思表示。 对本承诺函的各项条款及本次 旅行 中可能存在的因地域差异 而 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旅途辛劳程度,贵社工作人员已充分告知本人及本人 直系亲属 ,本人及本人 直系亲属 已完全理解并自愿承诺。 若发生纠纷,以本承诺函为准。 特此承诺。 甲方旅游者签字: 乙方旅游社代表签字:
烟箱、条、盒、每种包装的条形码不一样,可通过一品多码管理 商品条码: 好管家 软件支持扫描枪输入,你只需在基本资料中输入该商品的条码信息,录单时在条码处使用扫描枪 扫入 即可跳出该商品; 基本资料- 品牌、计量单位、部们、文化程度 在基本资料,可操作对应商品、供应商、客户、职员等附属信息。 基本资料 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 在建立 “ 客户档案 ” 、 “ 供应商档案 ” 基本资料前, 请 先建立
报告,由监理组长书面签发停工指令。 待承包人采取了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并对质量缺陷进行补救处理后,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 ,由监理组长签发复工令,恢复施工。 (3) 当质量缺陷出现在某道工序或单项工程完工之后,且对下道工序或单项工程产生质量影响时,承包人应提出质量缺陷补救方案,经监理组长批准并报总监办备案后再进行进质量缺陷处理或下道工序的施工。 (4) 在缺陷责任期内发现了工程质量缺陷时
nfinova 的多模光端机 N36 N364 N3658 等传输。 N3630一路视频 + 一路反向数据,用于对广场快球图像传输与控制; N3644 与 N3658高速公路闭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第 3 页 共 6 页 可以用于对车道和收费亭视频、声音同步监控。 对远距离的立交、高速干道图像使用 N3830 单模光端机,最大传输距离达 120Km。 如图 1 所示。
全设施和环境保护的落实情况,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 建立廉政档案、制定详细的廉政措施,强化廉政教育,定期进行廉政建设回访,杜绝廉政问题发生。 三、监理工作内容(一)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总体进度计划、以及施工阶段提交的各种详细计划和变更计划。 (二)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和监督计划的实施,当工程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时,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调整或修改计划,并采取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