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内容摘要:

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6 面大。 提高了专业综合素质,同时,在专业技能、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体验和提高,促进学生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 此外,关注本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实现课程结构的动态优化。 (2)构建以“四模块”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思想的转变、体制的改变、机制的创新等诸多环节。 学校经 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目标上,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核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大模块。 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 在各个教育阶段,根据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大模块构建学生能力结构,开设不同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这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有 效途径。 ● 基本技能:基本技能训练是实践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打下良好基础。 ● 专业技能:是指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专业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 ● 综合技能: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具体承担基于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和毕业实践。 ● 职业技能:具有从事某一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大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我校大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 申请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所,经省劳动社会保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7 障局审批,我校为甘肃省第七十一国家职 业技能鉴定所,现有钳工、电工、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计算机操作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工程测量工等 10 个工种高、中、初级鉴定资格。 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一个工种的职业鉴定。 推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培养适用对路的人才,使培养的人才工作适应期短,上手快,一毕业就能上岗,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我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总图如图 2 所示。 (3)以六个硬件平台建设为依托,构建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 图 2 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总图 技能型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职业技能训练 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 毕业设计 ● 毕业实习 ● 综合实训(开发创新、科技制作) ● 综合课程设计 ● 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 ● 各课设计性实验 ● 专业实习实训 ● 专业课程设计 ● 各课综合性实验 ● 电工、电子、金工、建工实习实训 ● 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 各课验证性实验 ● 外语听、说、读、写课外训练 ● 计算机基础实践 ● 社会调查 ● 专业参观 ● 社会实践 ● 校内勤工俭学 ● 公益劳动 ● 军训 毕业证书 相应专业职业技能培训 技能证书 ● 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 ● 毕业生质量情况反 馈 调整培养方案 就业 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8 学校基于“实践环节分层组织,实践场地整合重组、设备资源利用 共享、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人力资源优化组合、管理机制利于教学”的原则,按照“平台 +模块”的架构思路,把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系统划分为两类:公共技术基础实践类和专业实践类,六个实现平台为: —— 机械工程平台 包括机械设计、金相与热处理、公差与测量、单片机、 PLC、设计制作、液压传动、数控技术、机械设计陈列室和 微机室等 10 个实验室,模具实习、 CAD/CAM 实习 2 个实习基地。 分别承担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纤维分析、形位误差测量等 97 项实验任务和冲裁间隙、数控程序自动编程等 16 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 —— 电气信息工程平台 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测控技术、自动控制、单片机、继电保护、通信 (Ⅰ )、通信 (Ⅱ )等 9 个实验室,电工实习、电子实习 (Ⅰ )、电子实习 (Ⅱ )、工业控制、电信实习等 5个实习基地。 分别承担仪器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晶体管参数测试、直流电电机启动与调速等 118 项实验任务和配 电盘、收音机、分程液位控制、彩色电视机整机波形测试分析等 42 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 —— 计算机工程平台 包括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 6个实验室,计算机实习、安装与维护实习、组网实习等 3 个实习基地。 分别承担 A/D、 D/A 转换、积分分离PID 控制、通信接口等 171 项实验任务和 77 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训任务。 —— 建筑工程平台。 包括工程力学 (Ⅰ )、工程力学 (Ⅱ )、建筑材料(Ⅰ )、建筑材料 (Ⅱ )、建筑材料 (Ⅲ )、土工 (Ⅰ )、土工 (Ⅱ )、水工、暖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9 空调 (Ⅰ )、暖通空调 (Ⅱ )、工程测量与检测仪器、建筑工程模型、建筑材料样品陈列室等 13 个实验室,建筑工程实习 1 个实习基地。 分别承担拉伸压缩、纯弯曲梁正应力测试、水泥实验、土壤密度测试流谱流线显示、空气定压比热测定等 92 项实验任务和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消防连动系统等 13 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 —— 技能训练平台 包括金属切削实验室和计算机实习、数控实习、冷加工实习、铸造实习、钳工实习等 5 个实习基地。 分别承担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Y3150E 滚齿机的调整等 7 项实验任务和车工、铸工、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等 31 项实习 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 —— 校外产学研基地平台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大胆开展“产、学、研”基地平台建设。 包括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兰州机床厂、兰州手扶拖拉机厂、中国北车集团兰州机车厂、长风机器厂、甘肃华明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甘肃分院、兰州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甘肃华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 11 个校外产学研基地。 承担了工艺工装实习、数控加工工艺、材料成型、电机装配与维修、电视原理、电力系统主接线、大型作业处理流程、水暖通风空调设备安装施工等 63 项校 外实训任务。 正确认识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正确处理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 主要内容体现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等方面。 通过改革,我校的具体思路是:逐步建立教学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的产学研接合机制,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的变化,合理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 革;成立专业指导合作委员会,学校聘请 30 多名行业、企业的学者和专家参加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及时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进行指导;建立相对稳定 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下厂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建立企业调查制度,了解专业建设需求,确立专业建设方案;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以指导教学改革;与用人单位建立人才需求网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校企双方共同接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约束,把学生最终的综合能力评估作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的依据。 产学研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总体评价是:“下得 去、上手快、干得好、留得住”。 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校学生连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这与学校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重视实践教学,加大职业能力培训力度等有密切关系。 在六个平台基础上,建设技术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使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投入更具方向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多年来,学校投入 3150 万元用于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改善硬件平台环境。 近三年, 先后投入 1301 余 万元用以增添和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 , 扩建 并升级了 校园宽带网 , 新建了数控加工、模具、 工 控 、 CAD/CAM、计算机图像处理 等 实验、 实训室。 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 建成了面向全校的金工实习、数控实习、计算机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四大校内实习基地,以及面向各专业大类的校内实习基地;近三年年度资金投入如表 1 所示。 表 1: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表 序号 建设平台 01 年扩建、新建项目 01年经费投入(万元) 02 年扩建、新建项目 02 年经费投入(万元 ) 2020 年扩建、新建项目 03 年经费投入(万元) 1 机械工程 新建 CAD/CAM 实验室;扩建机械设计 40 扩建机械设计 4 扩建 :CAD/CAM、数控技术、单片机、 新建 :机械设计陈列室、模具实习基地 60 2 电气信息 扩建电子、电机实验室 60 新建 :通信技术、工业控制实习基地, 扩建 :电子实习基地、电信实习基地 113 3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网络 50 新建 :计算机信息处理 扩建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控制、单片机 70 4 建筑工程 新建 :工程力学、建筑材材、土工、暖通空调、水工实验室、建筑电气、建材样品、建筑结构模型,扩建工程测量与检测仪器 130 5 技能训练 扩建 :金工实习实训基地 新建 :数控实习实训基地 134 6 其他 图形图像 64 新建 :语音实验室 2 个、心理咨询视室、网络信息实习基地、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艺术设计制作中心、制图模型陈列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应用实验室等共 300 余台计算机、图书借阅及检索系统、电子图书 25万册、 50 座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8 个、学术报告厅 2 个。 改建 :语音实验室 1 个、更换网络中心若干主要设备。 576 合计 150 68 1083 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 整体建设思路是:一是营造真实地生产实习环境。 例如工程训练中心原为机电设备厂,学校将其改建工程训练中心,在 原有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锻、焊等工种的基础上,先后购置有 16 个工位的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线切割机,新建 CAD/CAM 实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2 训室。 使学生从零件设计 —— 数控编程 —— 零件加工全过程进行实训。 二是构建模拟仿真系统环境。 建立仿真实训基地,采用计算机仿真和实物仿真两种方式达到实训目的。 例如机械工平台应用计算机仿真进行数控编程;电气信息平台建立工业控制实习基地,模拟生产控制全过程;建筑工程平台模拟仿真建筑施工各环境等。 三是构建环形或链状实习实训环境,使各技能训练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建立 校外产教学基地不仅可以弥 补校内实习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既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得到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锻炼,产、教、学结合,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4)加强实践教学软件建设,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基础文件是组织实践教学、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等。 学校根据社会对技能性人才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整个实践教学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技能、职业技能四个训练模块。 采取如下途径确保各技能模块的实施。 一是通过验证性实验、单科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等环节达到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训练。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通过综合性实验、专业实习实训、大型课程设计(作业)等环节达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得到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或专业工作能力的训练,如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和相应实践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 三是通过综合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3 性实验、综合实习实训、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模型设计制作、毕业设计(论文)等环 节达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