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期知识点_总结内容摘要:

量保持不变。 5.特点:逆、等、定、动、变、同 重点: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本质标志是 v 正 = v 逆 ,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 成速率。 其他标志还包括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有颜色的体系颜色不变等。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 1)常用公式:转化率 =已转化量( n、 C、 V、 m 等) /转化前总量 100% 产率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100% M=m 总 /n 总 (求平均摩尔质量) 阿伏 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具体从略) ( 2)常用方法:三段分析法(列出初始量、转化量、平衡量)、差量法 化学平衡移动 ( 1)移动原因 :外界条件改变,使 V 正 ≠ V 逆 ( 2)移动方向 : V 正 ﹥ V 逆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 正 ﹤ V 逆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3)移动结果 :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百分含量发生一定的变化 ( 4)影响因素 :浓度、压强、温度等,其规律符合平衡移动原理,即勒沙特列原理。 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产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 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 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 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但对于反应前 后气体总体积不改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 反应的方向移动。 注意: 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中,只有温度改变一定可使平衡移动,其他则不一定 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但不能使平衡移动。 ( 5)勒沙特列原理 :对于已达到平衡的系统(可以是化学平衡、溶解平衡或电离平衡等),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 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 6)化学平衡图象问题 :一看横纵坐标的意义,二看曲线变化趋势,三看关键点(起始点、最高点、最低点、拐点等),四看是否需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 另外,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反应,温度越高,压强越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 ( 7)等效平衡 : 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可逆反应,只是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 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的三种情况: a、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b、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c、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 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化学平衡 合成氨工业 原料:焦炭、水蒸气、空气 主要设备:合成塔 适宜条件: 500℃, 20MPa~50MPa,催化剂(铁触媒),不断补充 N H2,及时将氨气液化分离出去,循环操作 本章重要反应: Fe3++3SCN Fe(SCN)3 2H2O2 = 2H2O+O2↑ N2+3H2 2NH3(正反应放热 ) 2NO2(红棕色) N2O4(无色 )[正反应放热 ] C+H2O(g) CO+H2 CO+H2O(g) CO2+H2 第三章 电离平衡 一、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判断电解质的关键要看该化合物能否自身电离。 如 NH SO2 等就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要看它能否完全电离(在水溶液或熔化时),与其溶解性、导电性无关。 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如 NaCl、 BaSO4等,共价化合物部分是强电解质如 HCl、 H2SO4 等,部分是弱电解质如 HF、 CH3COOH、 HCN、 HNO H3PO H2SO H2CO HClO、NH3 H2O 等, 部分是非电解质如酒精、蔗糖等。 二、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才有电离平衡,如水: 2H2O H3O++OH。 电离平衡的特征:等( V 电离 =V 结合 ≠ 0) 动(动态平衡) 定(各微粒浓度一定) 变 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温度越高,浓度越小,越有利于电离。 加入和弱电解质具有 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能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等号,如: HCl=H++Cl_ NaHSO4=Na++H++SO42 (2)弱电解 质部分电离 ,用可逆符号。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电离级数越大越困难;且各步电离不能合并。 如 :H3PO4 H++H2PO4 H2PO4 H++HPO42 HPO42 H++PO43 三、水的离子积( Kw) 由水的电离方程式可知:任何情况下,水所电离出的 H+与 OH的量相等 . Kw=c(H+) c(OH),25℃ 时, Kw=1 1014。 K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Kw 越大。 四、溶液的 pH pH=lg{c(H+)},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 25℃):中性溶液: C( H+ )= C( OH- )=1 10- 7mol/ L pH= 7 ,酸性溶液: C( H+ ) C( OH- ) pH7, 碱性溶液: C( H+ )C( OH- ) pH7。 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PH减小 1,相当于 C( H+ )增大 10 倍。 用 pH试纸测定溶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