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1692(1996)和设计的技术要求。 ④ 涂胶工艺 :首先用毛刷在变形缝两侧均匀地刷涂一层底涂料, 20—30分钟后用刮刀或手向涂胶面上涂 3~5mm密封胶,并反复挤压,使密封胶与被粘结界面更好的浸润。 然后再用注胶枪向变形缝中注胶,注胶过程保证胶料全部压入并压实,保证涂胶深度。 ⑤ 胶体连接工艺:密封胶施工过程中胶体连接分干式连接和湿式连接两种 方法。 两次涂胶施工时间间隔不超过 8小时,采用湿式连接,湿式连接对胶体接头无特殊要求,可连续涂胶施工;两次涂胶施工时间间隔可能超过 8小时时,要采用干式连接接方法。 干式连接接头处理方法:前次涂胶结束时应留下斜型毛面搭接面;再次涂胶时先用手或刮刀在原胶体接头斜面上涂胶一层,然后再进行本次涂胶施工。 ⑵ 内部接缝封堵 清扫管道内接缝,确保接缝内没有异物和灰尘。 在内侧接缝内塞填 1: 2 水泥砂浆,捣实抹平。 按照图纸要求,在局部地段的管道接头的内侧填塞聚硫密封胶。 管内侧接口处的填充,在管道回填后适当时间变形基本稳定后 进行。 清扫管道内接缝,确保接缝内没有异物和灰尘。 在内侧接缝内先塞填聚乙烯闭孔板后,再塞填聚硫密封胶,捣实抹平。 施工工艺同管道接头的外侧填塞聚硫密封胶的做法。 ㈡ 管道与配件连接处施工 为了避免相邻两种管材接口处发生附加应力,在连接处根据两种管材的不同外径,准确确定管道沟槽底部高程。 PCCP与配件连接接头施工时不包裹在混凝土镇墩或建筑物内。 ① 阀门、排气阀或钢管等为法兰接口时,配件与其连接端采用相应的法兰接口,法兰螺栓孔位置及直径与连接端的法兰一致。 其中垫片或垫圈位置正确,拧紧时按对称位置相间进行。 防 止拧紧过程中产生的轴向拉力导致两端管道拉裂或接口拉脱。 ② 接不同材质的管材采用承插式接口时,配件与其连接端采用相应的承插式接口,其承口的内径或插口的外径及密封圈的规格等符合连接端承口或插口的要求才能使用。 ㈢ 管道合拢 管道安装施工前,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安装区段和起始点,尽量减少现 场合拢的数量。 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合拢处上下游管道安装长度、中心位移偏差,并根据实际偏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形成直管对接合拢。 现场合拢优先选择在设有检查人孔或设备安装孔的配件附近,以方便合拢作业时设备和人员进出。 管 线转折处禁止合拢。 现场合拢施工焊接时闭合温度不高于 22176。 C。 现场合拢形式可采用套筒式合拢、从动环合拢、对接双面焊合拢三种形式,但无论如何将按发包人提供的现场闭合材料及要求进行合拢。 套筒式合拢管由承口短管、插口短管及根据现场尺寸制作的套管三个部分组成。 承、插口短管的有效长度和套管长度之和,大于合拢段缺口长度加两倍的合拢套筒搭接长度 L。 L值不小于 150mm。 施工时优先考虑使用较短的套管,可减少现场内衬砌工作量。 控制承、插口短管和套管的制作精度,套管内径同短管外径之差,不少于其圆度偏差的 2倍。 套筒式合拢管各部 件就位后,进行内外搭接焊,焊接完成后,在合拢点处内、外侧布置钢丝网并做好内水泥砂浆衬砌和外保护层。 从动环合拢管由双插口短管、根据现场尺寸裁切的合拢短管及两个套在合拢短管之上的从动环承口组成。 首先测量待连接的缺口尺寸,按照缺口尺寸减 240mm裁切合拢短管,合拢短管套上从动环承口之后就位,用辅助工具使承口就位,并紧固螺栓使之密封止水,布置钢筋网后浇筑混凝土保护层,并完成内防腐水泥砂浆衬砌。 对接双面焊合拢管均采用钢板制作,总长不小于 ,分为承口段、插口段和凑合短管段三部分。 凑合短管段长度不宜小于 300mm。 焊接前应双面打坡口;焊缝按一类焊缝质量要求。 焊接完成后进行内防腐层制作和外包封混凝土施工。 ㈣ 管道安装尾工处理 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管道的保护,保持管道清洁,尤其是接头处的清洁。 在施工将要完成前,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将遗留在管内的施工工具和工程、生活垃圾等全部清运干净,并用硬质刷子清除粘在管道表面的异物,然后用水喷洒冲洗干净。 ㈤ 接头打压 采用液压打压法(在室外气温较低时也可采用气压法),试压标准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 (或制管商提供的标准 )执行。 试压技术人员会同现场监理做好节头试压记录。 如 发现不能稳压或管接头漏水、渗漏时,拆除重新安装并再次打压检验 直到合格为止。 打压每安装一节,打压一节,合格一节,以确保工程质量。 打压合格标准为: ① 第一次接头打压 管道安装完成后,随即进行接头打压,以检验接头的密封性。 接头打压使用经过率定的专用加压泵,从接头下部的进水孔压水,上部排气孔排气;排气结束后拧紧螺栓,加压至规定的压力,保持 5min压力不下降,即为合格。 ② 第二次接头打压 每安装 3节 PCCP管后,对先前安装的第一根管接头进行第二次接头打压,检验方法同第一次。 ③ 第三次接 头打压 第三次接头打压检验在管顶回填完成后进行。 十、 静水压试验 ㈠ 试验原则 ( 1)各段管道安装完成之后,根据各节点建筑之间的间距,以不超过 1km分段进行打压。 各段打压工作前 25 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管线静水压力试验的设计和计划。 ( 2)试验段的管道埋地空置时间不超过 500天。 ( 3)试验段端部的第一个接口采用柔性接口或采用特制的柔性接口堵板。 ( 4)水泵、压力计安装在试验段下游的端部与管道轴线相垂直的支管上。 ( 5)在进行静水压试验时,对阀的两端均进行试验,以检测通过阀体时的渗漏量,不允 许用管道主线上的阀门节流。 ( 6)静水压试验的压力标准按技术规范执行,如在试验期间要求加注大量的水时,则中止试验,直到发现漏水原因并加以改正。 ( 7)静水压试验管节采用橡胶试验准备 ( 1)管道接口全部完成两次打压试验并验收合格;管内接口填充材料已验收完成;管道内确保清扫干净。 ( 2)各种阀件均安装完毕并通过初步验收,所有阀门(排空阀除外)均处于全开状态。 ( 3)镇墩、包封混凝土及构筑物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 ( 4)管顶以上回填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 5)试验管段所有敞口堵严,没有渗水现象。 ( 6)后背墙面平整,并与管道轴线垂直,管道的试压堵板和止推墩设计足够的安全系数,止推墩后背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 7)排水出路畅通,配备足够数量的排水泵及发电机。 ( 8)压力试验设备采用经过专业检测部门率定合格的专用设备,设置单流阀,闭水时能够保证水压的稳定。 ( 9)试验前对试压设备、压力表、连接管、排气管、进水管及管件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系统的严密性。 对试验管道的弯头及三通等处的支撑牢固度也进行详细检查。 ( 10)试验前成立试验工作小组,人员安排到位,安全措施健全,通讯设施齐全。 ㈢ 管道充 水 在试验条件准备就绪,经监理人批准后,即可进行管道充水工作。 打压前利用系统供水管线,引管到管线部位进行冲水。 充水采用水质为 1~3类的水源,以较慢速度进行充水。 充水流量控制在 管道水压试验装置简图: ( 1)试验时通知监理人和设计人员等相关人员到场进行检查。 ( 2)试压时,在加压泵处安装两个压力表,以避免压力读数错误。 ( 3)采用 SGB610压力泵进行试验,水压试验顺序为:逐步缓慢分级升压(每级 ),每升一级后稳压不少于 10分钟(为保持压力,允许向管内补水),检验试验管段有无渗漏处,情况正常时方可继续升压;升压至水压试验的压力值稳压,保持恒压 2小时,检查接口、管身无破损及漏水现象,且补充水量不超过4m3/km/24h时,管线合格。 ( 4)每升一级应检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当无异常现象时,再继续升压。 ( 5) 管道水压试验升压时,应认真排气。 升压过程中,当发现压力表指针摆动,不稳,且升压较慢时,应重新排气后再升压。 同时应分级升压,每升一级应检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当无异常时, 再继续升压。 ( 6)当试验过程中,出现管压升不上去或管堵损坏时,应立即停止试验,找出原因,采取有关措施后,方可重新试验。 ( 7)水压试验时严禁对管身,接口敲打或修补缺陷。 遇有缺陷,作出标记,卸压后修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