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五市场营销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岗位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针对营销人才持续增长需求,探索实践“行校融合、三维渗透、三级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说、能干、能想、能学,会销售、会调研、会策划、会管理”的“四能四会”型营销人才;构建基于营销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依托“校中园”和“园中校”打造“双向兼职、双向培训、双岗双责”的、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集服务、开放、共享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增强育人功能,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以财经管理实训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社会培训、管理咨询、营销策划等支持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市场营销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发展。 通过三年建设,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成西部领先、重庆一流的特色专业。 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的指导下,根据营销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探索实践“行校融合、三维渗透、三级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营销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结合学院的优势资源,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三年培养始终,将理论 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三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力培养沿职业通用能力 —— 职业专门能力 —— 职业综合能力通路逐级递进,使人才培养规格达到“四能四会”。 2.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营销岗位主要是经营(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经营)和服务,企业对营销人才强调“多能”的职业特性,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主要依据,将营销经理助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工作体系为框架的课程体系,创设“课堂、职场、网络”联动的学习环境,突出实践技能锻炼,注重能力评定和实践考核。 校企合作新建优质网络核心课程 4门,共同开发 特色教材 4 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完成市级重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3 项;共建各类网络学习资源。 3.师资队伍建设 在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的指导下,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为重点”进行双师结构师资建设。 经过建设,新增专职教师 3名,使专职教师总数达到 12 人,其中新增骨干教师 5名、新增双师素质教师 3 名,使专职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 95%。 新聘 5名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 13 名,提升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 实践 学时比例达到 50%。 组建由专业教师 、企业技术骨干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承担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任务、又承担合作企业的研发任务。 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 微营销分中心 (校中园)、 医药营销服务分中心 (校中园) 、 微企创业训练分中心 (园中校) 和现代商贸业务综合实训室,改扩建并完善校内现有的 沙盘营销培训分中心 (校中园)、楼盘营销实训室,建成集教学、培训和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设施齐备的财经管理实训中心,增加实训项目,提高实训能力;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升校内实训室的社会服务功能;借助行业协会辐射力扩展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园 中校”优势,提高专业育人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新建 5 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 20 个。 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充分满足专业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学生就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需要。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社会服务专委会的指导下,借助 微营销分中心 、 沙盘营销培训分中心 、 医药营销服务分中心 以及营销咨询工作室为代表的 嘉陵江营销管理咨询创意推广中心的 社会服务平台,主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营销策划等支持服务,解决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问题;广泛开展员工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受训者 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积极为中职毕业生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提供资源平台;与重庆机电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形成对口支援。 三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及服务不少于 2700 人次,为企业开展咨询策划服务不少于 5 项,社会服务年收入 15 万元。 6.专业群建设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龙头,引领并带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进行专业群建设,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带动专业群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共享校内 13 个实训基地、校外 20 个实训基地;新建汽车营销策 划实训室,新建现代物流业务综合实训室;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5 门专业群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4项,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共享,促进专业群的整体良性发展。 四、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在学院政行企校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同重庆市企业联合会、重庆市民营企业家联合会、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重庆市物流协会、重庆市连锁经营协会、重庆金夫人实业有限公司、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重庆人人斑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万家燕集团等相关领域专家合作,成立财经管理系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共同推动与开展人才培 养方案优化、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员工培训以及社会服务等项目。 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渗透交融,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职场环境和氛围;通过学校与企业文化建设合作,共享各自优势的文化资源,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与企业。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下设教学专委会、师资专委会和社会服务专委会,理事会架构示意图 351 如下: 图 351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架构示意图 教学专委会职责:主要负责论证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动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共享型专业 教学资源,搭建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平台,指导学生就业与创业,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人才培行业协会 合作企业 财经管理系 教学专委会 师资专委会 社会服务专委会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养质量评价等。 师资专委会职责:主要负责建立校企间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协调安排专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推荐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共同打造专兼结合、互帮共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搭建合作企业间异业交流平台,促进人才知识互融。 社会服务专委会职责:协助开发与维护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中园”、“园中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共同开发完成校企横向课题,开展员工培训等。 2.项目建设 抓住合川区 产业发展升级改造契机, 成立嘉陵江营销管理咨询创意推广中心。 依托重庆合川全球移动网谷管理中心,建立 微营销分中心 (校中园)。 依托重庆市企业联合会、重庆市民营家企业联合会,升级改造原有校内实训资源,建立 沙盘营销培训分中心 (校中园)。 依托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环球互联网产业园、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等园区知名企业,建立 微企创业训练分中心 (园中校)。 依托重庆市医药行业协会,建立 医药营销服务分中心 (校中园)。 3.制度建设 根据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制定财经管理系《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章程》、《学生校 内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实施细则 》、《专任教师社会服务管理制度》等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确保校企合作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按照“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作共赢”的原则,在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及其专委会指导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制定可操作的柔性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使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运转高效的专兼教师聘任机制,实行“长短期”结合、“专兼职”结合的灵活聘任方式,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激励、评价、约束机制,构建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鼓励支持教师 主动到企业实践,积极开展企业技术服务活动,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和研究资源,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表 351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建设 内容 经 费 预 算 及 来 源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其他投入 合计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组织建设 2 3 5 10 10 制度建设 2 3 5 10 10 小计 4 6 10 20 20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⑴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在调查基础上,根据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教学专委会专家分类方式,将营销工作岗位归纳为基层营销岗位(导购员、业务员、区域主管、助理等)、中层营销岗位(业务经理、区域经理等)与高层营销岗位(营销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等) 3 个层级,见表 3512。 表 3512 市场 营销工作岗位设置表 营销工作岗位级别递进设置 基层营销岗位 中层营销岗位 高层营销岗位 导购员/业务员 区域主管/助理 业务经理/区域经理 营销总监/副总经理 总经理 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对三个层级的营销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各层级营销岗位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与应变能力是各层级营销岗位人员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基层营销岗位注重营销认知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与商品销售能力,中层营销岗位在前者基础上强化营销策划能力和营销管理能力,高层营销岗位需要营销战 略规划制定能力、营销资源整合配置能力和营销制度与机制构建能力,见表 3513。 表 3513 营销工作岗位能力对应表 岗位 应具备的能力 基层营销岗位 营销认知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商品销售能力 中层营销岗位 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管理能力 高层营销岗位 营销战略规划制定能力、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机制与体制构建能力 ⑵专业定位 ①营销职业岗位发展历程 从基层做起,职业能力递进是营销人员职业成长的特点。 通过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一线营销人员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得知,应届的高职和本科毕业生都需要从营销基层工作 做起,只有在个人能力得到提升,有一定工作业绩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职位晋升或岗位迁移的机会,一般沿着“导购员 /业务员 — 业务经理/区域经理 — 营销总监”这样的职业岗位发展历程逐步提升,见表 3514。 表 3514 营销职业岗位发展历程表 岗位 需求量 学历要求 经验要求 高层 一般 本科以上 需工作业绩和能力 中层 较大 专科以上 需 35 年的工作经验 基层 大 高中以上 需一定的岗前培训 ②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发展历程,考虑各营销岗位任职要求(学历、工作经验等)及所应具 备的职业能力,我们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定位在培养基层营销岗位(过渡岗位)人员和中层营销岗位(目标岗位)人员这两个层级上,见表 3515。 表 3515 市场营销专业定位表 服务面向 创意产业相关行业 就业岗位 过渡岗位:基层岗位 导购员、业务员等 目标岗位:中层岗位 — 业务经理、区域经理等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市场营销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营销策划、市场推广、销售管理、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创业和实践精神、良好的 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岗位证书 营销经理助理职业资格证书 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专委会指导下,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出发,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商贸流通业的基层和中层营销岗位人才为目标,确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综合素质养成教育贯穿始终的“行校融合、三维渗透、三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针对企业营销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三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通过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使学生能力培养沿职业通用能力 —— 职业专门能力 — — 职业综合能力通路逐级递进,使人才培养规格达到“四能四会”(能说、能干、能想、能学,会销售、会调研、会策划、会管理)。 培养过程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见图 352。 图 352 “行校融合、三维渗透、三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进行分学期递进培养。 ① “行校融合、三维渗透、三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第 2 学期为职业通用能力培养阶段。 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公共学习领域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学习领域所 包含的“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分析”、“财会基础”等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并实施公共学习领域中的公共拓展课程所包含的 “劳动、安全与健康知识”、“职业素质与就业训练”等教学项目;通过开展企业认知实习、行业专家讲座、参与企业商务活动等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 第 4 学期为职业专门能力培养阶段。 主要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针对中、基层营销岗位对职业专门能力的要求,依托行业协会及校企合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