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中医诊疗方案内容摘要:

觉、反射、肌力等恢复正常,能参加 劳动和工作。 好转:疼痛缓解,感觉、反射、肌力有所恢复,仅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未愈 : 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九 、辩证施护 一般护理 1. 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 观察颈项部强硬、疼痛程度、麻木感觉、异常等情况。 2. 颈、肩、背疼痛 , 头痛、头晕 , 适当卧硬板床休息。 3. 运动功能受限 ,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 , 避免长时间低头。 1.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冷食物 , 同时外避风寒 , 以免加重病情。 2. 风寒湿痹者 , 中药汤剂宜热服。 3. 热痹者 , 汤剂宜偏凉服。 1. 饮食宜高营养 , 高纤维 , 清淡可口 , 易于消化。 2. 风、寒、湿痹者 , 应进食温热性食物 , 适当饮用药酒 , 忌食生冷。 3. 热痹者 ,宜食清淡之品, 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 , 鼓励多饮水。 4. 情志护理 要关心患者 , 給于心理安慰。 减轻其痛苦 ,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 本病易复发 , 2. 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3. 不适随诊。 十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项痹病手法治疗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手法技巧各不相同 , 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对于病情相似的患者不同医师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法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 , 引起患者对治疗医师的信任度下降。 针灸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的不同, 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部分项痹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单纯应用综合中医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 , 甚至无效 , 颈肩部疼痛明显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仍然有限 , 住院周期较长 , 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部分项痹病眩晕的高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虽然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平稳,但眩晕症状应用综合治疗仍改善不 显。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项痹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订如下解决措施与思路。 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 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同样需统一规范化。 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 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 , 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 , 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 , 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 等止痛物质 , 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 , 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 , 引进新的治疗方法 , 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套管针刀治疗 , 由专家亲自示范指导临床医师学习操作 , 并在科室内推广试行。 引进中药足浴治疗。 通过制定科室足浴协定处方 , 应用于患者 , 以全息理论为指导 ,中药泡足舒筋通络, 刺激足底相关反射区的同时引火下行 , 实现眩晕症状的改善。 十一 、出院标准 1. 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TCD 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ICD10 编码 :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 2020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 1)急性期 ( 2)缓解期 (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 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