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应参照 DL/T51442020表。 (7)混凝土浇筑施工缝的处理应按 DL/T51442020 第 条的规定执行。 3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应遵守 DL/T51442020 第 节的有关规定。 第 五 节 砌体工程 一、 石砌体工程 1 材料 ( 1)石料: 1)一般石料应遵守 GB 50203— 2020 第 条和第 条的规定; 2) 砌 筑 石料(包括毛石 、块石、粗料石)应遵守 SL 25— 2020 第 条的规定。 ( 2)胶凝材料: 1)砌体采用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应遵守本合同技术条款第 条的规定; 2)用于砌筑石砌体工程的砂浆和小骨料 混 凝土,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 成 果应提交监理人;拌制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的用水应遵守 JGJ63— 2020 的有关规定。 ( 3)胶凝材料应采用机械拌制, 局部少量的人工拌和料至少干拌三遍,再湿拌至色泽匀后,方可使用;人工拌和时间应通过试拌确定。 拌制过程中应保持粗、细骨料含水率的稳定性,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用水量,以保证水灰比的准确性。 ( 4)胶凝材料应随拌随用,胶凝材料的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在运输或贮存中发生离析、析水的胶凝材料,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初凝的胶凝材料不得使用。 2 浆砌 块 石砌体 块石砌筑应先铺砂浆后砌筑,砌体要求平整、稳定、密实、错缝。 抛石及理砌块石采用进占法卸料,人工理砌。 .3 砌体工程的质量检查 ( 1)砌体工程砌筑 前,应会同监理人对砌筑体基础开挖面的测量放样成果和基础清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记录应提交监理人。 ( 2)用于石砌体工程的水泥、水、砂、胶凝材料和砌石等材料,应按监理人指示和本章第 条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检查,检查记录应提交监理人。 ( 3)浆砌石砌体的容重和空隙率检查,应遵守 SD120— 1984 第 条第 3 款的规定。 ( 4)有抗渗要求的部位应按监理人指示和施工图纸的要求确定的部位进行钻孔分段压水试验检查,检查结果应提交监理人。 ( 5)浆砌石砌体的质量检查应遵守 GB 50203— 2020 第 7 章的规定。 第三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工期保障措施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而其编制的先进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过程,本部分我们将论述完成我们所提出的总进度计划,并对完成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节 施工总进度计划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施工能力及历年施工经验,确定本工程计划施工工期为7 个月 ,并力争提前。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为使工程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司将本工程作为重点来抓,通过自身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优质高效施工,确保工程 顺利完成。 分项及单位工程进度安排详见 附件三 施工总进度 横道图。 第二节 工期保证措施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我们将控制在 合同工工期 内,只有在很好地安排施工流程、工序搭接、劳动力组织、机械配备等的前提下,以总体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对阶段性节点工期以至整体工程总工期,进行逐段有效控制,才能完成本工程的工期目标。 保证进度的具体措施为: 承建本工程的施工项目部,将由具有相当技术素质和经历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公司慎重选派项目经理、现场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综合协调副经理的人选,在项目经理的领导 下,指定现场负责人为生产计划专管、协调副经理协办,对施工全过程的进度计划,进行全面管理、协调和监控,建立计划检查制度,执行项目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充分做好施工准备,编制各项物资需用量计划和劳动力计划,并按工程进度,组织分阶段的序进场。 本工程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工程中加大科技含量,以科技手段促进生产和进度,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效应。 以总体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编制月、周施工进度计划,并在逐级计划时间段的后一天检查完成情况,其中以周计划作为检查 的基准,并按项目岗位责任制执行奖罚办法,以激励生产机制。 第三节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四级管理是指总进度管理、阶段性进度计划管理、月进度计划管理、周进度计划作为实施计划,在确保周计划按时完成的前提下,保证月计划,阶段性计划,直到总进度计划的完成。 不确保施工进度能满足进度的要求,我公司将从整体上进行计划控制管理,其管理形式将采用三级网络管理,以月为最小单元进行总体控制,使施工进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结果将作为我公司对项目的重点考核指标,为此我公司以月度为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并采取与经济收入相挂钩 的手段,以确保工期按各节点要求准时完工或提前完工,同时明确项目经理主管并落实总进度计划、节点计划的实施场负责人主管与落实周计划的实施;各工长主管并落实日计划的实施。 项目经理对整修过程的施工进度计划,特别是阶段性网络计划进行总控制。 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保证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基本涵义,也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多处工程施工中,我们一直视质量为生命,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企业就难以发展。 另外,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 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 安定。 一、质量管理制度 (一)技术管理制度 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及时申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核。 开工前进行施工图会审,学习及技术交底工作,施工过程中对各工序、部位实行先交底后施工,并有齐全的技术交底和测量复核资料。 对全部工作进行技术复核,落实技术资料归档制度。 (二)质量管理及监督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前应认真学习有关规范,强化质量意识,执行“质量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交接制度,监理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在工程质量控制和检查过程中,认真执行上道工序不达标不进入下道工序,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从而使各工序质量得以保证。 质量监督制度 ( 1)项目部严格执行本公司制订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施工操作手册,质量科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监督、控制。 ( 2)公司技术科监督项目部质量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落实情况,并建立好工程质量档案资料,真实反映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情况。 (三)工程质量验收 质量检查 工序质量实行三级检查三级监督,即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质量员与施工员负责复核,公司抽检和定期质量大检查,工程质量由本公司技术质量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三方监督。 工序质量检查顺序(见图) 工序质量检查顺序 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贯彻科学、 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 公 司 抽 检 工 序 施 工 班 组 自 检 工 序 施 工 监 理 单 位 建 设 单 位 验 收 下 道 工 序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安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一)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二) ` (三)施工项目质量因素控制 影响施工项目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 4M 和 1E,指:人( MAN)、材料( MATERIAL)、机械( MACHINE)、方法( METHOD)、和环境( ENVIRONMENT),如下图。 事前对这五个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 施工项目 质量控 制 工 序 工 程 质 量 控制 分 项 工 程 质 量控制 分 部 工 程 质 量控制 单 位 工 程 质 量控制 整个建设项目质量控制 设备本身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 安装工程质量 控制 施 工 项 目 质 量 控制 对 投 入 产品 和 质 量 施 工 工 艺 及 安 装 工 艺 过 程 质 量 控制 对 产 出 品 的 质 量 控制 三、工程质量计划 (一)质量目标 如果我公司有幸中标,我公司将把该工程列为本公司重点项目,确保工程质量验收为 “优良”。 (二)本工程招标评审 公司经营处组织相关人员已对本工程招投标进行评审。 评审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本工程合同要求严,质量要求高 ,施工难度较大。 为此,需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合同顺利执行。 充分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落实技术熟练的施工班组; 组织管理素质好的领导班子; 认真编制施工文件; 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认真贯彻 IS09001 标准,实行项目质量全过程控制。 (三)质量管理网络 建立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质量员检查,班组质量员执行的质量管理网络(见图),使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施 工 项 目 质 量 控 制 因 素 对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 对原材料构配 件的质量控制 对所用施工机械 设备的质量控制 对所用施工方法、检验方法的质量 对生产技术环境、劳动环境、管理环境的质量 质量管理网络 充分考虑各职能部门工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做好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使得各种命令下达和信息反馈得到顺利进行。 (四)建立质量体系 目的 按照 IS09001 标准、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结合项目实际建立质量体系,并形成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预防和消除质量缺陷,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要求和顾客期望。 质量体系文件的构成 ( 1)质量手册 公 司 质 量 科 项 目 经 理 技 术 总 负责 质 量 员 项 目 副 经 理 材 料 员 试 验 员 施 工 员 钢 筋 班 木 工 班 砼 施 班 泥 土 班 抹 灰 班 其它装修班 安 装 班 壮 工 班 班 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文件的纲领性文件,内容覆盖 IS09001 标准的全部 要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