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传看病的注意事项及制度等。 (三)做到正确分诊,简单问诊,分诊合理,分科准确。 导医接待患者应按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病种有序地挂号分诊。 对待残疾、高龄、身体虚弱的患者应主动接待,应合理 安排就诊,优先安排检查、治疗。 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应主动上前搀扶,为其挂号并引导至就诊科室。 对用担架抬来的急危病人,应立即协助送相关科室处理。 协调患者与医生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和秩序。 (四)经常巡视大厅,引导患者挂号、候诊、检查。 免费为病人提供清热解毒开水及一次性水杯,提供担架及轮椅,下雨天为病人免费提供塑料袋装雨伞。 维持就诊秩序,对急救、重症、老弱、行动不便又无陪伴的患者,立即通知医生,速用平车(轮椅)或搀扶至相关科室,配合完成各项检查治疗。 同时全程陪同就诊,帮助患者交费刷卡、取药。 (五 )导医要对其履行门诊就诊护理工作职责,如候诊患者病情观察,体温及生命体征测量,协助医生现场抢救等。 维护患者权利职责,维护患者隐私,主动便民服务,及时反映患者意见,努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六)门诊大厅内的一切突发事件的发生,应立即为病人指明流程并做好分流疏导工作,并向相应部门的领导汇报,根据指示对事件进行调解并处理。 二、急诊科优质护理方案: (一)、实施特色服务,突出“挽救生命、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主题,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的服务理念落实到 优质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接诊病人: “快”、“准”、“好”,急救要求病情判断迅速,采取急救措施果断,用最快、最好的方式将病人的病情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 (二)、建立优质护理服务承诺: 强化细节护理工作环节: 关爱生命从细节做起,维护患者尊严,保护病人隐私。 提供人性化服务: 病人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治疗、护理时有称呼声,合作后有道谢声,操作完毕有健康教育声,接电话有问候声,误会时有道歉声,病人出院后回访声(八声服务)。 强调主动服务意识: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 ,护士们经常会遇到陌生人询问各种事宜。 为了适应新的服务模式,我们推出主动化服务模式- — 即看到有人走来,就主动前迎,细心听取疑问,并耐心解答问题。 倡导亲情化护理: 就是把“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口号,一点一滴的做到实处,尽早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 有问必答,和蔼可亲,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 (三)、落实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举措: 坚持“生命第一”原则。 患者病情危重,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先抢救,后收费,对急救伤病员不管贫富,一视同仁,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转运。 危重病人行检查及收住院,实行护士全程陪同。 提高急诊、接诊、分诊护士对病人的分诊准确率。 体现快捷出动,保证院前急救护士 24 小时在岗,人、车、物准备充分,白天 3 分钟内,夜间 10分钟内出诊。 护理操作中,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绿色通道,畅通无阻,规定急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挂号,就地抢救、急诊抢救到位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绿色通道 24 小时开通;实行接诊 —— 抢救 —— 住院一条龙服务。 对急诊用药患者必须询问过敏史,有晕针史的患者提前说明,护士将做特殊安排。 对狂犬疫苗接种病人须耐心解释讲其注意事项,说明全程接种的重要性。 如到接种日期未进行接种者予以电话通知。 实行护士首问负责制,提高患者满意度。 积极参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四 )、实施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措施: 制定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各层级之间,根据工作资历及工作经验 的增长由低向高晋级。 让护士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每个护士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向更高的层级迈进。 提高护士对本职业的工作热情。 建立基于护理“三基”知识,护士长提问,患者满意度调查纳入绩效奖惩考核。 完善护士继续教育工作。 科内每月组织进行急诊急救知识及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制定应急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急诊急救技能演练。 仪器设备的管理: 科内常用仪器有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痰器、心电图机、吸痰器、简易呼吸机,已制定抢救仪器的使用制度与流程,组织学习使用制度及操作规程,并人人掌握。 鼓励积极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每次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后进行事件案例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机制。 病人急救在医院,服务满意在急诊,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服务。 篇五: 优质护理实施方案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性发展,以“落实责任制整体 护理”为核心,以“提升护士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专业、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以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激励护士服务临床一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 ,持续 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 8 个,保障病人护理安全。 ,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到位率 100%。 ,将护士从按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按岗位管理,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 95%以上。 5.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以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 ,拓展服务领域,创建护理品牌。 水平,知识培训率达 100%。 ≥ 95%。 三、工作措施 : (一 )组织保障 :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行“一把手工程”,由院长担任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员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明确具体的组织分工、推进保障措施等,加强医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责任,扎实开展工作。 (二)以建立岗位管理为核心,科学设置护理岗位。 ,科学设置护理岗位。 将护士从按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按岗位管理,明确岗位所需护士的任职 条件,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动态调整。 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确保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应当占全院护士总数的 95%以上。 (三)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全面提升护士职业素质。 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 岗前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诊疗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技术等,提高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 需要,按照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立足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稳步推进、注重落实。 、全面履行护士职责。 责任护士执行以病人为中心,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为一体的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要求,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在病房醒目位置公示,并遵照落实,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相符。 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依据科室特点丰富服务内涵,不断更新各专科特色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把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整个住院的全过程及出院后的延伸服务。 、注重专科、营造人文氛围。 遵循“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形 成“重基础、重人文、重服务”的良好氛围。 、急诊、手术室等特殊科室积极探索优质护理活动的方法。 倡导门诊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供耐心、热情、细心及快捷的服务;强化急诊护士过硬的预检、分诊、急救与应。门诊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巡视员 1 1 10 起重工 1 1 1 11 司机 1 12 普工 2 2 3 合计 7 13 13 场地设施 1)在站内平整出 20m 20m 场地 1 块,试压场地尽量远离道路和施工作业区,场地四周设警戒带和标志牌。 2)试压场地规划,见下图。 3)试压泵 1 套,由短管、封头、压力表接管,放空阀等组成。 4)压力表接管为φ 22 3mm 无缝钢管,阀门为 DN2 PN6Mpa 的球阀。
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布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 套完整的布线系统。 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信息通道均按 BISDN 设计标准,按八芯双绞线配置,通过 6 类 双绞线,数据最大速率可达 500Mbps,对于特殊用户需求可把光纤铺到桌面( Fiberto the Desk)。 干线光缆可设计为 500M 带宽,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裕量。 通过主干通道可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
,并保持清洁, 首件检查合格后可批量加工。 1 拼接: 中挺内、外两侧均有铝连接件连接,固定可靠,连接严密,从而保证了窗框拼缝的密封要求,提高了中挺的抗风压强度。 在中梃拼接时,清掉多余的毛刺,核实长度进行拼接。 要求牢固,无间隙无少钉现象,拼接处打密封 胶处理。 1 切割连接件: 按照图纸要求,对工程所需的连接件进行切割,确保其清洁,无毛刺。 1 连接件铣序: 根据图纸技术要求
特种门的配件应齐全,位置应正确,安装应牢固,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和特种门 的各项性能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特种门的表面装饰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特种门的 表面应洁净,无划痕、碰伤。 检验方法:观察。 推拉自动门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9 表 推拉自动门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不得支承在下层两支撑之间;拆模时应按顺序进行,先松动垂直支撑,再拆除支承 梁及模板。 表 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100%) 板 ≤ 2 ≥ 50 2,≤ 8 ≥ 75 8 ≥ 100 梁、拱、壳 ≤ 8 ≥ 75 ≥ 8 ≥ 100 悬臂构件 ≥ 100 17 8 材料和成品保护措施 不得在配好的模板上随意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