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桥梁工程习题大全内容摘要:

施工时预设与荷载变形相反方向的挠度,称为预拱度。 其大小通常取全部恒载和一半静汽车荷载所产生的竖向挠度值,即 F= (Fg+1/2*Fp),式中 Fg为恒载引起的挠度, Fp为静汽车荷载引起的挠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是在现场砂和石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对于一定拌和用量的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之比。 施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 一般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参加。 先由设计单位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并对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出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然后施工单位根据研究图纸的记录以及对设计意图的理解,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建议和变更。 最后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所探讨的问题逐一做好记录,形成 “设计技术交底纪要 ”。 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盖章,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依据,以及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 先张法施工工艺: 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将其临时锚固在张拉台座上,然后立模浇筑混凝土,待梁体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 70%)时 ,逐渐将预应力筋放松,这样就因预应力筋的弹性回缩通过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使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后张法施工工艺: 先浇筑留有预应力筋孔道的梁体,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再在预留孔道内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锚固(有时预留孔道内已事先埋束,待梁体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再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锚固)。 最后进行孔道压浆并浇筑梁端封头混凝土。 封锚: 对后张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预应力钢筋(束)张拉锚固后,为保护锚具及预应力钢筋(束),使其不受腐蚀,而在构件端部浇筑混凝土封闭锚具。 三、简答题 桥梁施 工准备阶段中的技术准备工作有哪些方面。 答: 1)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及有关资料 ,并进行现场核对。 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 施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 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设计。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预算。 桥涵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内容及要求是什么。 答: 测量内容 对中线桩、水准基点桩等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 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 ; 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 测定墩、台纵向和横向及基础桩的位置并与施工设计图比较。 测定锥坡、翼墙的位置,并与施工设计图比较。 测量要求 当有良 好的丈量条件时,采用直接丈量法进行墩台施工定位。 大中桥的水中墩台和基础的位置,宜用检校过的电磁波测距仪测量。 曲线上的桥梁施工,按设计图纸参照公路曲线测定方法处理。 涵洞测量放样时,看实地地形与设计是否相符。 桥梁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任务是:精确的测定墩台中心位置、桥轴线测量以及对构造物各细部构造的定位和放样。 常见的支架有哪些类型。 答:满布式木支架 , 钢木混合支架 , 万能杆件拼装支架 , 装配式公路钢桥桁节拼装支架 轻型钢支架 , 墩台自承式支架 , 模板车式支架。 支架和模板制作 、安装注意要点有哪些。 答: 1)构件的连接应尽量紧密,以减少支架变形,使沉降量符合预计数值。 2)为保证支架稳定,应防止支架和脚手架及便桥等接触。 3)模板的接缝必须密合,如有缝隙,须塞堵严密,以防跑浆。 4)建筑物外露面的模板应涂石灰乳浆、肥皂水或无色润滑油等润滑剂。 5)为减少施工现场的安装拆卸工作和便于周转使用,支架和模板应尽量制成装配式组件或块件。 6)钢制支架宜制成装配式常备构件,制作时应特别注意外形尺寸的准确性,一般应使用样板放样制作。 7)模板应用内撑支撑,用对拉螺栓销紧。 确定预拱度应考 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卸架后上部构造本身及活荷载一半所产生的竖向挠度 δ1。 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变形 δ2。 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 δ3。 4)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 δ4。 5)由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挠度 δ5。 预应力筋放松的方法有哪些。 答: 1)砂箱放松法 2)千斤顶放松法 3)张拉放松法 4)滑楔放松法 5)氧割法 6)手工法 预应力筋张拉中,出现滑丝和断丝时应怎样处理。 答: 1)加强对设备、锚具、预应力筋的检查 2)严格执行张拉工艺,防止滑丝、断丝 3)滑丝与断丝的处理 先张法的张拉台座由哪几部分构成。 目前较常见的张拉台座有哪几种。 答:组成:底板;承力架;横梁;定位板;固定端装置。 分类:框架式台座;墩式台座;拼装式钢管混凝土台座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的原则是什么。 答:应尽量减小力筋与孔道摩擦,以免造成过大的应力损失或使构件出现裂缝、翘曲变形。 1孔道压浆的目的是什么。 答:使梁内预应力筋(束)免于锈蚀,并使力筋(束)与混凝土梁体相粘结而形成整体。 第十章 一、填空题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内的预应力筋的布置方式有()、()、()和()四种。 直线形预应力 筋;局部预应力筋建立结构的连续性;曲线形预应力筋;整根曲线形通束锚固于梁端 刚架拱桥的主梁依纵向变化可做成()、()和()三种形式。 等截面、等高变截面、变高度 刚架拱桥的变高度主梁的底缘形状可以是()、()和()等形式。 曲线形、折线形、曲线加直线形 刚架拱桥的支柱有()和()两种;支柱截面可做成()、()和()等形式。 薄臂式;立柱式;实体矩形; I字形;箱形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一个由()、()和()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结构。 主梁;斜拉索;索塔 斜拉桥根据主梁、斜拉索、索塔三者之间相互的结合方式组成()、()、()和()四种不同的结构体系 漂浮体系;支承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刚构体系 斜拉桥的塔柱形式从立面上看有()、()和()三种形式。 独柱形; A形;倒 Y形 斜拉桥的斜索有()、()、()和()四种形式。 辐射式;竖琴式;扇式;星式 斜拉桥的缆索在横截面上的布置有()、()、()和()四种形式。 竖直双平面索;倾斜双平面索;单平面索;斜索竖直平面偏离桥中线的布置 二、名词解释 连续梁桥: 是指承重结构不间断地连续跨越几个桥孔而形成超静定 的结构。 特点是:桥墩顶面需设置一排支座,梁与梁之间未被伸缩缝断开,行车性能好,但只能采用悬臂方法施工。 悬臂梁桥: 这种桥梁的主体是长度超出跨径的悬臂结构。 特点是:静定结构,但行车性能差。 斜拉桥: 又称斜张桥,是将桥面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 拉索: 是把斜拉桥主梁及桥面重量直接传递到塔架上的主要承重部材。 斜拉桥的拉索 材料通常为钢索,其形式按其组成方法而不同,可由平行钢丝,平行钢缆,单根钢缆,钢丝绳,封闭式钢索或实体钢筋组成。 由于拉索系倾斜放置,故称斜索。 刚架桥:桥跨结构(主梁)与墩台(支柱)整体相连的桥梁。 单跨刚构桥的角隅节点: 指立柱(或斜支撑腿)与主梁相连接的部位。 三、简答题 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和连续梁特点如何。 答: 1)跨中弯矩比简支梁小。 简支梁和悬臂梁都是静定结构,而连续梁是超静定结构。 从桥的立面上看,在桥墩上只需设置一排沿墩中心布置的支座,从而可减小桥墩的尺寸。 从营运条件上说,连续梁 比简支梁和悬臂梁都要优越。 刚架桥的受力特点及其优缺点如何。 答:受力特点:梁端产生负弯矩,而跨中正弯矩相对减少,故主梁高度也可相应减小。 同时,还产生水平推力,和附加内力。 支柱除受压力外还受弯矩。 主要优点:外形尺寸小,桥下净空大,桥下视野开阔,混凝土用量少。 主要缺点:钢筋用量大,造价较高。 单跨刚构桥的角隅节点的受力情况怎样。 答:主梁相连接的截面受有很大的负弯矩,此节点内缘的混凝土会产生很大的压应力,节点外缘的拉力则由钢筋承担,是压力和拉力形成一对巨大的对角压力,隅节点产生不利的劈裂作用。 斜拉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 1)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均较省。 2)可调整主梁内力,使内力分布均匀合理,且能将主梁做成等截面梁,便于制造和安装。 3)斜拉索的水平拉力相当于对混凝土梁施加的预压力,有助于提高梁的抗裂性能,并充分发挥了高强材料的特性。 4)结构轻巧,适用性强。 5)建筑高度小,能充分满足桥下净空与美观要求,并能降低引道填土高度。 6)竖向刚度和抗扭刚度均较强,抗风稳定性要好,用钢量小。 7)便于采用悬臂法施工和架设,施工安全可靠。 8)计算复杂,施工中高空作业多,且技术要求严格。 各部件连接 构造复杂,施工中的新型工艺有待研究。 第十一章 一、填空题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主要施工方法是()和()两种。 逐孔架设法;顶推法 悬臂拼装法施工按起吊方式不同可分为()、()、()、()和()五种方法。 浮吊悬臂拼装;牵引滑轮组悬臂拼装;连续千斤顶悬臂拼装;缆索起重机悬臂拼装;移动支架悬臂拼装 斜拉索在引道作业中,其作业方法有()、()、()、()和()五种。 在工作索道上引架;由临时钢索及滑轮吊索引架;利用吊装天线引架;利用卷扬机或吊机直接引架;单根钢绞线安装 斜拉桥索塔施工中,钢索 塔施工一般采用预制吊装,而混凝土索塔施工一般采用()、()和()三种方法。 搭架现浇;预制吊装;滑升模板浇筑 二、名词解释 悬臂施工:也称分段施工法,是以桥墩为中心向两岸对称的、逐节悬臂接长的施工方法。 顶推施工:就是以千斤顶为动力,对预制好的梁体,借助钢导梁导向,在四氟乙烯板的滑块间,纵向或横向顶进至设计要求的位置。 悬臂拼装: 是利用移动式悬拼吊机将预制梁段起吊至桥位,然后采用环氧树脂胶及钢丝束预施应力连接成整体。 悬臂浇筑:是采用移动式挂篮作为主要施工设备,以桥墩为中心,对称向两岸利用挂 篮逐段浇筑梁段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张拉预应力束,再移动挂篮,进行下一节段的施工。 逐跨施工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