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

情况和监督保障情况等方面应有统一的标准。 因为有了统一健全的内控评价标准,才能量化评价结果,从中找出内控的薄弱环节和失控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弥补,有效地防范和化 解经营管理风险。 这实际上也是监测和识别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一种手段。 就目前情况看,内控制度 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内控制度执行程度如何衡量、实施内控保障应具备那些条件等,至今还缺少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规定。 再者,内控制度大多由各职能部门依据自身所经办的业务特点来制定,容易忽略与全行整体内控体系的关联性、制约性、逻辑完整性,同时,内控措施在出台实施前也缺乏充分的论证等。 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间不仅缺少责任制约关系,而且各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标准的掌握上也不尽统一。 再加上有的内控制度已失效,新制度还没有建立,也 影响了内控作用的发挥。 所以,内控制约落空、存在风险隐患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系的对策 1. 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文化,增强全员内部控制意识 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正式约束的建设,而忽略了非正式的精神约束的形成。 现代经济学则高度重视非正式的精神约束的作用,认为正式约束只有与非正式约束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持续的最佳的作用。 从内控管理降低银行风险的角度看,好的非正式约束有助于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形成,能够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制度的强制性,增强 精神力量的感召力,从而节约银行正式约束的成本。 银行这种好的非正式约束,就是银行的企业文化。 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文化,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树立内控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理念)。 要树立“内控管理(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来源,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的理念。 国有商业银行的广大干部员工通过 内控管理理念的熏陶,形成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导向,促进银行内控管理体系的决策管理层和执行层及监督保障层,都能自觉地在各自的岗位上,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完成自身的内控职责,并对其关联层的行为起到监督制约和促进作用,使内控管理体系的制衡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是建立统一的内控管理准则。 内控管理准则,主要应明确内控管理体系中的决策管理层和贯彻执行层以及监督保障层在内控管理体系中所负有的义务、责任和权利以及管理标准,从中体现内控管理体系岗清、责明、管理标准统一,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广大干部员工在内控管理中行为规范、有所遵循。 三是建立内控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内控管理目标,就必须将干部、员工和部门的奖罚与其内控风险管理的效果紧密挂钩。 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内控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因为内控管理的基础是人,只有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了合理的发挥人的能力的机制,才能有效地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去自觉地向内控管理目标挑战,内控管理就会因其形成的活力而卓有成效。 四是建立对干部员工分层次定期的内控培训制度。 金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一方面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银行任何风险的形成 都与人有关,不是人的主动为之,就是人的疏忽所致。 在一个完整的内控体系中,每个人既是被监督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内部控制依 靠人去执行且人人有责,能否执行及效果如何,完全依赖人的素质。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人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 不解决人的管理问题,再好的内控管理制度也无济于事,一旦道德风险失控,再好的法规也抵御不了故意违规的企图。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把内控建设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各种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的遵纪守法观念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