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桩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 3~ 4m,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 2m。 钢板桩的打设 施工机械采用 25T 吊车。 (1) 打桩围檩支架(导 向架)的设置。 为保证钢板桩沉桩的垂直度及施打板墙墙面的平整度,在钢板桩打入时应设置打桩围檩支架,围檩支架由围檩及围檩桩组成。 围檩采用双面布置形式,双面围檩之间的净距应比插入板桩宽度放大 8~ 10mm,如果对钢板桩打设要求较高,可沿高度上布置双层或多层,这样对钢板桩打入时导向效果更佳。 下层围檩可设在离地面约 500mm 处。 围檩支架采用 槽钢。 围檩与围檩桩之间用连接板焊接。 (2) 钢板桩打设 单桩打入法以一块或两块钢板为一组,从一角开始逐块插打,直至工程结束,这种打入方法施工简便,可不停顿地打,桩机行走路线短, 速度快。 但单块打入易向一边倾斜,误差积累不易纠正,墙面平直度难控制。 ① 先用吊车将钢板桩吊至插点处进行插桩,插桩时锁口要对准,每插入一块即套上桩帽,轻轻加以锤击; ② 在打桩过程中,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在两个方向加以控制; 新建邮轮配送冷库 项目 11 / 21 ③ 为防止锁口中心线平面位移,可在打桩进行方向的钢板桩锁口处设卡板,阻止板桩位移。 同时在围檩上预先算出每块板桩的位置,以便随时检查校正; ④ 开始打设的一、二块钢板桩的位置和方向应确保精度,以便起到样板导向作用,故每打入 1m 应测量一次,打至预定深度后应立即用钢筋或钢板与围 檩支架焊接固定。 (3) 钢板桩 如遇 转角 或 封闭合拢。 由于板桩墙的设计长度有时不是钢板桩标准宽度的整数倍,或板桩墙的轴线较复杂,或钢板桩打入时倾斜且锁口部有空隙,这些都会给板桩墙的最终封闭合拢带来困难,采用轴线修整法解决。 轴线修整法通过对板桩墙闭合轴线设计长度和位置的调整,实现封闭合拢,封闭合拢处最好选在短边的角部。 具体作法如下: ① 沿长边方向打至离转角桩约沿有 8块钢板桩时暂时停止,量出至转角桩的总长度和增加的长度; ② 在短边方向也照上述办法进行; ③ 根据长、短两边水平方向增加的长度和转角桩尺寸,将短 边方向的围檩与围檩桩分开,用千斤顶向外顶出,进行轴线外移,经核对无误后再将围檩和围檩桩重新焊接固定; ④ 在长边方向的围檩内插桩,继续打设,插打到转角桩后,再转过来接着沿短边方向插打两块钢板桩; ⑤ 根据修正后的轴线沿短边方向继续向前插打,最后一块封闭合拢的钢板桩,设在短边方向从端部算起的第三块板桩的位置处。 基坑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应配合内支撑的安装进行出土,选用 1台 200的挖机于基坑顶作业,出土外运, 部分 用于场内回填。 新建邮轮配送冷库 项目 12 / 21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排除积水,平整填实后及时浇筑砼垫层进行固化保护。 内支撑安装 基坑内侧由上至下设置围檩及内支撑,围檩 及拉杆 采用热轧 槽 钢,拉杆与老房子框架柱连接牢固。 基坑排水降水措施 根据地勘资料,本场地地下水位较 浅 ,现场开挖施工过程中可见有地下水涌出,因此处理开挖前与开挖过程中,需采取相应排水降水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在基坑开挖前,沿开挖边线外布置 明沟 降 排 水。 在基坑适当位置用砌块砌筑排水沟,用以拦截地表水,并排出场外;基坑底部 设置 临时排水沟,基坑底部各拐角点设置集水井,用以排除基坑内积水。 基坑顶与基坑内的排水沟和集水井的布置见基坑钢板桩支护平面布置图中所示。 拔桩 拔桩顺序 对于封闭式钢板桩墙,拔桩的开始点离开桩角 5根以上,必要时还可间隔拔除。 拔桩要点: (1) 拔 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土的阻力,然后边振边 拔。 为及时回填拔桩后的土孔,在把板桩拔至此基础底板略高时(如 500mm)暂停引拔,用振动锤振动几分钟,尽量让土孔填实一部分; 桩孔处理 钢板桩拔除后留下的土孔应及时回填处理,特别是 周围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的场合,尤其应注意及时回填,否则往往会引新建邮轮配送冷库 项目 13 / 21 起周围土体位移及沉降,并由此造成临近建筑物等的破坏。 7 基坑监测 本基坑监测项目 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周围地下管线的变形、地下水位、桩内力、支撑轴力、土体分层位移等。 监测点的位置及数量 (1) 在基坑顶部各转角处应设置沉降、倾斜及水平位移观测点; (2) 支护板桩、支撑、围檩的应力及应变观测点应设置在受力较大位置,数量及位置宜结合现场条件确定。 (3) 地下水位的观测宜在基坑四周设四个观测井。 (4) 基 坑底部回弹及隆起观测视现场情况确定。 监测与测试的控制指标 (1) 支护桩顶水平位移累计不大于 30mm,位移速率不大于 3mm/d。 (2) 桩身、围檩、支撑构件及立柱的应力值不大于设计值的 80%; (3) 周围道路及管线水平位移总量不大于 30mm; (4) 地下水位应低于设计指标。 监测要求 (1) 在围护结构施工前精确测定初始值。 (2) 施工中应加强对测试点及测试设备的保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