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内容摘要:

计的主要任务 以城市规划或上一层次城市设计为依据,对城市局部地段的土地使用、空间形态、建筑形体、广场绿地、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小品及人文活动场所等进行详细安排与设计,进一步明确地块性质和开发强度,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地段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深度: 土地使用和建筑用途规划 对设计地段内的土地使用和建筑用途进行详细安排,对各地块的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容积率、车行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建筑限高、绿地率等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城市空间和建筑群体形态设计 1)通过研究公共空间的平面和竖向形态,空间 的主次、联系、方向、尺度和风格特征,空间的出入口、人流和车流的流线,提出空间系统组织、功能布局、形态设计、景观组织、尺度控制、界面处理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2)对建筑群体组合的形态、建筑造型、位置、尺度、体量、高度等提出控制与引导要求。 道路交通规划 提出车行交通、步行交通和交通设施的规划方案,协调道路交通设施与建筑群体、公共空间的关系。 公共开敞空间的设计 1)对绿地、广场、眺望平台等的位置、性质、规模和空间形态进行设计,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2)制定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案与场所氛围设计 要求,对绿地布局与风格,植物选择与配置,环境小品位置、风格等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 3)制定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方案。 4)对具有防灾避难功能的开敞空间进行相关设施、标识、场地等的布局安排。 5)对市政管线敷设方式提出景观限定要求。 建筑风格与建筑环境色彩设计 根据设计地段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提出该地段的色彩基调控制与环境色的组合要求,制定可选用的色彩系列,对建筑的形式、风格、外部材质、屋顶形式等提出设计指引。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1)对设计地段内的花坛、护栏、树圈、铺地、喷泉、雕塑、 灯具、座椅、邮筒、垃圾箱、饮水处、站牌、路标、城市地图栏、问讯处、电话亭、售报亭、候车亭、治安亭、公共卫生间等环境小品进行布置安排,制定设计方案或明确选型方案,对小品的形式、色彩、材质、照明等提出设计指引。 2)明确环境空间的无障碍设施设置要求。 场地竖向设计 对场地、建筑和主要道路进行竖向设计,对堡坎、梯道和护坡等进行工程景观艺术处理。 近期实施规划 制定城市设计的近期实施目标,提出近期实施工程项目建议,估算工程投资。 地段城市设计的成果 地段城市设计的成果包括城市设计 导则、图纸、附件(设计说明书、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三维动画和模型。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应采用法规条文格式书写,直接表述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内容,明确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文字表述应规范、准确、简洁,体现城市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附表达城市设计意图的缩图。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为分析现状、论证设计意图、解释设计导则等,为其他规划设计以及城市设计的审查、批准和规划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信息。 专家审查、咨询和市民公示意见汇编应纳入说明书附录。 图纸 1)区位分析图 分析设计地段在城市或片区中的区位特点以及与周围地区的视觉空间关系。 2)综合现状图( 1: 500- 1: 1000) 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现状建筑状况、土地利用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开发建设态势等进行分析。 上述内容可分别绘制。 3)设计总平面图( 1: 500- 1: 1000) 主要表达建筑群体及环境总平面,标绘建筑平面轮廓建议线及平面轮廓控制线(建筑位置不得超越此线)以及保留建筑、公共设施的位置等。 4)主要景观界面立面图( 1: 300- 1: 500) 标示主要空间界面(主要街道、广场、水岸等)建筑群体的高度轮廓建议线及高度轮廓控制线(建筑高度不得超越或低于此线),表达建筑群体的立面形象、色彩及风格特征。 5)公共空间设计图( 1: 500- 1: 1000) 标绘公共空间的主次、功能、位置、尺度、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界面、空间出入口方位与联系路径、地面铺装、绿化及环境小品布置等。 6)群体空间、重要节点和重要景观展开面设计效果图 7)道路交通规划图( 1: 500- 1: 1000) 标绘道路走向、坡度、红线宽度、断面形式、路缘石半径、平曲线半径、交叉口坐标和标高,明确主要 道路交叉口形式、人行天桥(地道)、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的布置和用地界线,标示步行道的走向、宽度和设计要求。 8)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图 主要表达市政公用设施、环卫设施布局和选型,环境小品的设计或选型,广场和街道的铺装形式、绿化的配置,以及照明设计和无障碍设计,提出重要节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案。 可分别绘制。 9)场地竖向设计图( 1: 500- 1: 1000) 主要表达广场、绿地、建筑和道路的坐标、标高、排水方向、坡度和工程景观艺术处理方案。 10)城市更新的措施和实施时序安排的说明性图纸。 11)地块城市设计图则 ( 1: 500- 1: 1000) 以“地块”或以“街坊”为单位,在现状地形图上编制地块城市设计系列图则(彩图)。 为便于查询,图则在开篇应有图则索引图,即地块编号图。 图则中必须表达的内容包括: a、标明地块的区位、地块的边界和编号;标明地块的规划用地性质、容积率等主要控制指标;标明地块内公共配套设施、绿化禁建区位置及范围,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的位置及保护范围;标绘建筑平面轮廓建议线及平面轮廓控制线(建筑位置不得超越此线);标明道路红线、道路交叉点的控制坐标、标高,标明道路坡度、坡向、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路缘石 半径、公交站场、停车港、公共停车场、加油站、禁止开口路段、人行过街地道和天桥等;标明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大型市政通道的地下及地上空间的控制要求;标明对环境有特殊影响设施的卫生与安全防护距离和范围;标明主要的自然限制要素如不良地质地段、洪水淹没区等的位置和范围。 b、表达街坊内各地块空间的功能组织要求和街坊外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衔接关系;明确街坊重要节点、口门、观景点等的位置及空间处理要求;明确街坊主要景观界面的处理要求和开敞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界面的处理方式;明确街坊内部公共步行系统的组织及与城市人行 系统在平面和竖向上的衔接关系,标示步行道和公共通道的控制宽度和集散空间范围,说明无障碍设施的设置要求。 c、表达街坊建筑群形体设计的总体效果,明确其在城市建筑群体景观组织中的地位和在建筑造型、风格及地方特色上的总体控制要求;明确各建筑物与周边重要建筑物在高度、体量、色彩、屋顶形式、裙房界面、细部设计等方面的协调方式和控制要求;明确街坊内各建筑物的高度控制范围,高层建筑的适宜细长比、建筑主立面的面宽控制要求;标示建筑后退线和高层建筑后退线。 d、说明各地块内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与城市人行系统标高的关系及标高控制 范围;明确建筑物室外场地绿化与周边城市道路绿化、城市公共绿地的衔接关系,说明室外场地绿化布置特点及树种、植被配置要求;明确户外广告及城市标识的设置的位置、数量及与建筑物立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