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软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5%。 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要求 级或以上。 水泥掺量不得少于 15%,湿法的水泥浆水灰比可用 ~。 1 场地密实度处理 预压处理完毕 卸载 之后应进行场地强夯处理, 以对 回填砂层进行密实。 强夯处理为东、南护岸前沿线往场区偏移 40m 和西、北护岸前沿线 以后 所包括的范围。 强夯夯击能 初定。 施工工艺为两遍点夯,一遍普夯。 夯点呈正方形布置,第一遍点夯间距为 6m,第二遍点夯位于第一遍点夯中间。 普夯夯击能为,普夯夯锤锤印应以 1/3 锤径搭接。 1分层碾压 强夯后 采用自重大于 18t 的振动碾压机碾压 68 遍,直至设计标高 +。 第 7页 共 14页 分层碾压应事先选择试验区进行碾压试验,以确定土料的最佳含水量、回填料厚度、振动机械型号、振动力、振动遍数,以便确定满足碾压后土层设计承载力特征值及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参数。 岛内区地基处理 岛内区采用降水联合堆载预压的处理方式。 主要施工工艺和流程:倒滤层铺设-施插塑料排水板- 降水井埋设-淤泥搅拌墙施工-堆载-降水预压-卸载-淤泥搅拌墙处理-场地密实处理-分层碾 压 铺设倒滤层 铺设 2m 厚中粗砂作为排水垫层。 中粗砂垫层要求:含泥量< 5%,渗透系数不小于 510 3cm/s,无杂质和有机物。 施 工 准 备 铺设倒滤层 施插塑料排水板 降水井埋设 淤泥搅拌墙施工 堆 载 降 水 预 压 卸 载 淤泥搅拌墙处理 分 层 碾 压 场地密实度处理 沉 降 观 测 监 测 检 测 第 8页 共 14页 施插塑料排水板 塑料排水板按正方形布置,间距 1m,采用 B 型板。 施工前应按照 10m 10m进行试插,以确定插设排水板的实际深度。 施工时,必须插穿软土层,进入下卧层 30cm,并露出地面 20cm。 当软土层下卧层为 透水 砂层时,控制塑料排水板在距砂层顶面 时终止。 施工结束后,及时用中 粗砂填满排水板周围的孔洞,并将塑料排水板板头埋置于排水垫层中( ~)。 降水井埋设 降水井间距 50m,呈正方形布置。 降水井的施工工艺流程。 成孔、下井管、砾料围填、孔口封闭、洗井、抽水。 成孔可采用泥浆护壁法。 降水井开孔和终孔直径 660mm,井底标高。 井管直径 300mm,过滤管总长 7m,过滤管以下为沉淀管。 淤泥搅拌墙施工 岛 内区 外围 淤泥搅拌墙采用双排 淤泥搅拌 桩,单桩直径 ,成墙时彼此搭接 ,桩距。 岛 内 内部淤泥搅拌墙采用单排淤泥搅拌桩,桩直径 ,彼 此搭接 20cm。 淤泥搅拌桩 起到隔离、切断地下水补给通道的作用, 深度控制以穿透透气(水)层 并 进入其下不透 气 (水)层 1m 为准,深度暂定 6m。 施工时需要沿 淤泥搅拌 墙中心 线每隔 30~50m 进行探摸,判断实际打设深度。 淤泥 搅拌桩采取四喷四搅施工工艺,采用淤泥或 粘性 土制成泥浆,泥浆比重≥ ,不得含有粗颗粒。 堆载 堆载料 采用含泥量≤ 10%的中细砂或以上粒径的砂料。 堆载要求分级堆载,每层不超过。 同时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法来提高场地的附加荷载,相应减少堆载土方量,避免弃土。 另外,通过回填场地内部的相互 借 方来满足地基处理所需的联合堆载料,最终达到交工时弃土的最小化。 降水预压 第 9页 共 14页 堆载满载后及时进行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要求水位降至标高。 预计抽水时间约 110 天。 卸载 通过实测的地基变形 —— 时间, 孔隙水压力 —— 时间曲线,分别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 、不同时间的 固结度 和 孔隙水压力 消散速率(有效应力增长速率)。 若满足加固要求达到的 固结度 90%( 对于局部淤泥较厚、堆载较高的区域,固结度达到 88%) ,同时满足工后残余沉降要求,即可卸载并停止降水。 淤泥搅拌墙处理 淤泥搅拌墙墙厚 1200mm,其墙体部位采用水泥搅拌桩(湿法 )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