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板精调测量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工 4 年 参与杭甬高铁测量技术工作 15 刘平伟 测 工 2 年 参与杭甬高铁测量技术工作 第五组 16 赵勇 助理工程师 3 年 参与杭甬高铁测量技术工作 17 宁祥武 测 工 3 年 参与杭甬高铁测量技术工作 18 袁勇 测 工 2 年 参与杭甬高铁测量技术工作 5 七、轨道板精调 精调爪安装 1) 轨道板粗铺后,安装精调千斤顶(又名精调爪),抽出粗铺时安放的临时垫木。 调节中部 2个精调爪,使其不受力。 2)精调千斤顶使用前应对相关部位进行润滑,在待调板前、中、后部位左右两侧共安装 6个精调千斤顶。 其中,前、后两端 4个千斤顶为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双向调节的千斤顶,中间 2个为仅具高程调节能力千斤顶。 双向调节千斤顶在安装前将横向轴杆居中,使之能前后伸缩大约有10mm 的余量,以避免调节能力不足需倒顶而影响调节施工。 3)精调爪使用前应检查其完好性,保证其能正常工作,避免影响施工。 轨道板粗铺 1)准备工作 精调施工前对精调测量系统进行相关的调试检校,首先一定要进行标架检校。 硬件常数 (强制对 中三角架高度,小型三角支座棱镜高度 ),标架四脚平整度要进行检核和调整,再将必要的常数录入到程序中。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意外也要重复检校,确保测量系统正常工作。 准备轨道板粗辅线所需的轨坐标文件“ .FFC”、棱镜配位文件“ .FFD”(前期通过布板软件计算得出)。 6 2) 利用计算的三维坐标对轨道板粗辅线进行放样。 放样完成后弹好轨道板粗辅线。 然后进行轨道板粗辅。 3)轨道板粗铺前,应对底座板顶面和轨道板板底表面进行清理,用钢丝刷清轨道板底部灰土及浮渣,用高压水枪对座板顶面和轨道板板底充分的冲洗。 4) 精调前再次检 查粗铺精度,精度≤ 10mm,对明显偏差的轨道板,先调整到一定精度范围内,再进行测量调整。 轨道板精调测量作业工艺流程 安装精调标架 基于测设完成的轨道基准网 且经过评估通过。 每块 CRTSⅡ 型板式无砟轨道板的精调,采用智能型全站仪、 2 个强制对中三脚座 、 4 个特制精调标架 、 6 个精调爪进行 和一个后视棱镜进行。 全站仪 架设在强制对中三脚座上并与 在 一个 轨道基准点 强制对中,后视棱镜安置在强制对中三脚座上并与另外 在 一个 轨道基准点 强制对中 ; 4 个精调标架中, Ⅰ 号标架位于待调轨道板沿精调方向的最后一 对承轨槽上, Ⅱ 号标架位于待调轨道板中间一对承轨槽上, Ⅲ 号标架位于待调轨道板沿精调方向的第一对承轨槽上,Ⅳ 号标架位于已精调完成轨道板沿精调方向的最后一对承轨槽上; 6 个精全站仪架设在基准点上,强制对中 用相邻基准点和其他参考点联合定向 测量待调轨道板 3个标架上的 6 个棱镜 本站是否结束。 换站操作 不合格 计算 6个测量点的横向和高程与理论值的偏差 用精调机具将轨道板调整到位 下一块板 合格 7 调爪 分别 位于待调轨道板前、中、后位置的左右两侧。 标架摆放位置见下图。 、全站仪初始定向 全站仪设于待调轨道板端基准点上,全站仪距待调轨道板的距离在~。 更换测站后,依据待调轨道板末端的基准点,检测已调整的最后一块轨道板板首端承轨槽上的精调标架,检测横向、竖向偏差均≯ 2mm,纵向偏差≯ 10mm。 安装测量全站仪,将测量标架布设待调轨道板上,开启无线电装置或连接通信电缆建立全站仪与电脑系统间联系,对全站仪进行初始定向和精调软件数据初始化。 首先在精调测量之前进行测量定向,为全站仪确定初始方向。 分两种情况:①如果参考前块板,那么之前精调好的坐标也用 于全站仪的定向,并依据预调结果加权计算;②如果不参照上块板,则只输入的定向棱镜处的控制点号,数据输入完毕后,确认,进入下一步进行测量。 然后需要进行定向测量校核:在输入的第一个控制点进行测量后,系统自动跟踪其余各参考点进行测量,由测量值计算出定向参数来,接着,程序输出定向误差,如果有超过了配置文件中所设定的限差,程序则会出现提示,则需要检查输入数据或重新测量。 第一个控制点需要人工对准。 最后进行精调测量:打开精调工控机,在精调系统菜单中选定选项程序,调入理论坐标信息、轨道板文件数据,输入当时作业的轨道板属性 、轨道板号、时间、人员、天气等信息,读取传感器上的温度,按照程序询8 问逐项输入相关数据:如仪器高,全站仪站点,是否参考前块板等,依次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按确定键确认后即可进行精调测量。 轨道板定位 用精调螺杆精调轨道板,并用电脑软件记录精调测量结果。 记录内容包括:板类型、板号、观测员、精调日期、时间、天气、精调时温度、调控点的铺置差、轨道基准网和定向点上的最终偏差。 精调顺序如下: 如图所示, 每 次设站 均 精调两块轨道板,板与板之间需要进行搭接检核, 全站仪采用左盘位对 轨道基准点 上和轨道板精调标架上各棱镜进行 测量。 其 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