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土木工程测量word可编辑内容摘要:

10 27 4B 185 28 38 05 28 42 4N12 95 18 1795 18 1695 18 152C 水平角值 平均角值 备注测站测回测点水平角读数 若要观测 n 个测回,为减少度盘分划误差,各测回间应按 1800/n 的差值来配置水平度盘。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时,各测回间同方向 2C 值互差不得大于 13″;两测回间同一方向值互差不得大于 10″。 测回法 小结: ⑵ 方向观测法 1.适用:在一个测站上需要观测两个以上方向。 2.观测步骤:(如图,有四个观测方向) 1)上半测回 选择一明显目标 A 作为起始方向(零方向),用盘左瞄准 A,配置度盘,顺时针依次观测 A、 B,C, D, A。 第 17 页 共 38 页 2)下半测回 倒镜成盘右,逆时针依次观测 A, D, C, B, A。 同理各测回间按 1800/n 的差值,来配置水平度盘。 3.记录、计算(见 下 表) 盘左 盘右(0 02 )A 0 02 12 180 02 08 4 0 02 10 0 00 00 0 00 00B 37 44 15 217 44 13 2 37 44 14 37 42 00 37 42 C 110 29 04 290 29 00 4 110 29 02 110 26 48 110 26 D 150 14 51 330 14 45 6 150 14 48 150 12 34 150 12 34A 0 02 18 180 02 16 2 0 02 17(90 03 13)A 90 03 20 270 03 12 8 90 03 16 0 00 00B 127 45 22 307 45 14 8 127 45 18 37 42 05C 200 30 10 20 30 05 5 200 30 110 26 55D 240 15 50 60 15 43 7 240 15 150 15 34A 90 03 13 270 03 07 6 90 03 10O2 12C 归零后读数平均值各测回归零方向平均值简图及角值测站测回测点水平度盘读数 ( 1) 2C 值(两倍照准误差): 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77。 180176。 )。 一测回内 2C 互差 :≤177。 13 ″。 ( 2)半测回归零差: ≤177。 8″。 ( 3)各方向盘左、盘右读数 的平均值: 平均值 =[盘左读数 +(盘右读数177。 180176。 ) ]/2 注意:零方向观测两次,应将平均值再取平均。 ( 4)归零方向值: 将各方向平均值分别减去零方向平均值,即得各方向归零方向值。 ( 5)各测回归零方向值的平均值: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间互差 :≤177。 10 ″。 方向观测法小结: 四 竖直角测量 ⑴ 竖直度盘的构造 1.包括 :(1)竖盘 (2)竖盘指标水准管和 (3)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后两部分可采用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补偿器来替代。 2.指标线固定不动,而整个竖盘随望远镜一起转 动。 3.竖盘的注记形式有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种。 ⑵ 竖直角的计算公式 第 18 页 共 38 页 ⒈ 顺时针注记形式 故有: α 左 =90176。 L 同理: α 右 =R270176。 一测回竖直角 α =(α 左 +α 右 ) /2 有:α 左 =L90176。 α 右 =270176。 R 一测回的竖直角为:α =(α 左 +α 右 ) /2 ⑶ 竖盘指标差 ⒈ 定义 由于指标线偏移,当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不是恰好等于 90176。 或 者270176。 上,而是与 90176。 或 270176。 相差一个 x 角,称为竖盘指标差。 当偏移方向与竖盘注记增加方向一致时, x为正,反之为负。 ⒉ 计算公式 1)指标差: x=( L+R360176。 ) /2 对于顺时针注记的: 正确的竖直角α =(90176。 +x) L=α 左 +x α =R(270176。 +x)=α 右 x 2)结论:取盘左盘右的平均值,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 ⒊ 竖直角的观测及记录 (格式见表) 测站 目标 盘位 竖盘读数 竖直角 平均竖直角 备注P 左 105 40 50 15 40 50 α L =L90P 右 254 19 20 15 40 40 α R =270RO 15 40 45 一般规范规定,指标差变动范围 : J2≤ 7″ ;上表中指标差为 5″ ;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五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⑴ .经纬仪的主要轴线 : 竖轴 VV 水准管轴 LL 横轴 HH 视准轴 CC 第 19 页 共 38 页 圆水准器轴 L′ L′ ⑵ .经纬仪轴线应满足的条件 ⒈ VV⊥ LL—— 照准部水准管轴的检校。 ⒉ HH⊥十字丝竖丝 — 十字丝竖丝的检校 ⒊ HH⊥ CC—— 视准轴的检校 ⒋ HH⊥ VV—— 横轴的检校 ⒌ 竖盘指标差应为零 —— 指标差的检校 ⒍ 光学垂线与 VV重合 —— 光学对中器的检校 ⒎ 圆水准轴 L’L’ ∥ VV—— 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次 要 ) ⑶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1.照准部水准管轴的检校 1)检验:用任意两 个 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 大致 居中,然后将照准部旋转 180176。 ,若气泡偏离 1格,则需校正。 2)校正:用脚螺旋使气泡向中央移动一半后,再拨动水准管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 此时若圆水准器气泡不居中,则拨动圆水准器校正螺丝。 2.十字丝竖丝的检校 1)检验:用十字丝交点对准一目标点,再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看目标点是否始终在竖丝上移动。 2)校正:微松十字丝的四个压环螺丝,转动十字丝环,使目标点始终在竖丝上移动。 3.视准轴的检校 1)检验:在平坦地面上选择一直线 AB,约 60m~ 100m,在 AB 中点 O架仪,并在 B 点垂直横置一小尺。 盘左瞄准A,倒镜在 B 点小尺上读取 B1;再用盘右瞄准 A,倒镜在 B点小尺上读取 B2。 ???????? OBBBc 4 21 J6 : 2c06? ;J2 : 2c 03? 时,则需校正。 2)校正:拨动十字丝左右两个校正螺丝,使十字丝交点由 B2点移至 BB2中点 B3。 4.横轴的检验与校正 1)检验:在 20~ 30m 处的墙上选一仰角大于 30176。 的目标点 P,先用盘左瞄准 P 点,放平望远镜,在墙上定 出 P1点;再用盘右瞄准 P 点,放平望远镜,在墙上定出 P2点。 ?? ??????? tgD PPi 2 21 J2: i02? 时,则需校正。 2)校正:用十字丝交点瞄准 P1 P2的中点 M,抬高望远镜,并打开横轴一端的护盖,调整支承横轴的偏心轴环,抬高或 第 20 页 共 38 页 降低横轴一端,直至交点瞄准 P 点。 此项校正一般由仪器检修人员进行。 5.指标差的检校 1)检验:用盘左、盘右先后瞄准 80 米以外的 同一目标,计算 出 指标差x=(L+R360176。 )/2。 J2: x7″ 时,要进行校正。 ( 2)校正:用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中丝对准( R x)位置,再有拨针使指标气泡居中。 6.光学对中器的检校 1)检验:精密安置仪器后,将刻划中心在地面上投下一点,再旋转照准部,每隔 120176。 投下一点,若三点不重合,则需校正。 2)校正:用拨针使刻划中心向三点的外接圆心移动一半。 7.圆水准器的检校 (次 要 ) 1)检验:精平(水准管气泡居中)后,若圆水准气泡不居中,则需校正。 2)校正:用圆水准气泡校正螺丝使其居中。 六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 与注意事项 ⑴ .仪器 误差 经纬仪受制造精度所限产生的误差、检验 校正不完善等残留的误差,都会影响到测角精度。 仪器误差主要有水平度盘的偏心误差、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等。 ⒈水平度盘的偏心误差 水平度盘的偏心误差是由于水平度盘的中心与照准部的旋转中心不重合造成的。 取同一方向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可消除度盘偏心差的影响。 ⒉由于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的校正不够完善,而仪器尚有残余误差时,会影响水平角的成果,给测角带来误差。 采用测回法取盘左、盘右测角的平均值;或者用方向观测法,一方向取盘左、盘右测角的平均数,可以消除视准轴误差的影响。 ⒊ 横轴误差:由于横轴在装调时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横轴对竖轴的垂直有一定的影响,当竖轴垂直时横轴不水平,会给测角带来误差。 采用测回法取盘左、盘右测角的平均值;或者用方向观测法,一方向取盘左、盘右测角的平均数,可以消除横轴误差的影响。 ⑵ .安置仪器 的误差 安置仪器的误差包括对中误差和整平误差。 ⒈对中误差 由于安置仪器时对中不精确,使仪器中心偏离了测站标志点, 给 测角带来误差。 消除此项误差时 ,必须注意仪器对中精度 ,特别是在短边或角度接近 180176。 的情况下。 ⒉整平误差 第 21 页 共 38 页 由于竖轴倾斜的方向 和倾斜的大小在盘左、盘右两个位 置都不能改变,因此,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同一目标的方法,不能消除对中误差,只有精确将仪器整平,才能消除对中误差的影响。 ⑶ .目标偏心误差 目标偏心误差是由于仪器所照准的目标点不是观测标志中心而引起的测角误差。 为了减少此项误差,在较近距离测角时 应 尽量观测目标底部,亦可直接照准垂球线,减少目标偏心的误差。 ⑷ .观测误差 ⒈照准误差 影响照准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望远镜的放大倍率、目标的亮度与清晰度、视差消除的程度、人眼的分辨能力等。 ⒉读数误差 读数误差主要取决于读数设备,指估读最小分划不准确给测角带来 的误差。 ⑶ .环境 影响 的误差 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多 ,如观测时光线不足、目标阴暗、空气跳动、视线逆光等 ,会增大照准误差;地面松软会使仪器下沉、产生位移;刮风会使仪器产生晃动;太阳暴晒会使仪器变形等等。 为减少上述因素对测角的影响,在观测时要选择有利时间,避开不利的影响;观测时应将仪器安置稳固;注意踩实三角架,防止土质松软仪器下沉;强光下给仪器打伞;刮风下雨停止观测。 第 22 页 共 38 页 第四 章 导线测量 一 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⑴ .目的与作用 1)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 控制误差的积累。 3)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⑵ .有关名词 1)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2)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 (一般由设计部门提供 )。 3)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图形。 4)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⑶ .控制测量分类 1)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2)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 3)按方法分: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GPS 卫星定位测量 4)按区域分:国家控 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工程控制测量 ⑷ .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 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的。 平面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组成。 高程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 由一、二、三、四等水准网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⑸ .小区域( 15km2以内)控制测量 平面:国家或城市控制点 —— 首级控制 —— 图根控制。 高程:国家或城市水准点 —— 三、四等水准 —— 图根点高程。 二 导线测量 ⑴ .导线的定义 1)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带状地区 (如:公路、铁路和水利 ) 、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⑵ .导线布设形式 根据测区情况和要求, 导线布设 可分为以下 几 种 形式 : 1)闭合导线 第 23 页 共 38 页 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 2)附合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