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内容摘要:

、 ISP: Inter 服务提供者( Inter Services Provider, ISP)向用户提供 Inter 服务的公司或机构。 HTTP:它是 Hypertext Transmission Protocol 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因特网,即 Inter传递信息的一种协议,常用 来表示互联网地址。 2 FTP: FTP 是文件传输协议( 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它通过 FTP 程序(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在 Inter 上实现远程文件的传输。 2 IP 地址 : IP 地址是 Inter 上分配给每台主机或网络设备的一个 32 位的二进制数字标识。 2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网络系统可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并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 简而言之,“网络安全”可理解为“网络系 统不存在任何威胁状态”。 2 网络安全技术 :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2 伪造 :网络用户丙非法获取用户乙的权限并以乙的名义与甲进行通信。 2 计算机蠕虫 : 计算机蠕虫指的是某些恶性程序代码会像蠕虫般在计算机网络中爬行,从一台计算机爬到另一台计算机。 2 计算机黑客 :计算机黑客,简称“黑客”。 “黑客”是来源于英文 Jacker的愿意是用来形容独立思考,却奉公守法的计算机迷以及热衷于设计和编制计算机程序的程序设计者和编程人员。 2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为了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和可靠地运行,对组成网络的各种软硬设施和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 三、简答题。 例举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主要对象。 答: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类型的计算机(如大型计算机、工作站、微型计算机等)或其他数据终端设备(如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终端服务器等)。 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进行负荷均衡与分布处理的。 答:负荷均衡是指将网络中 的工作负荷均匀地分配给网络中的各计算机系统;分布处理将一个作业的处理分为三个阶段:提供作业文件、对作业进行加工处理、把处理结果输出。 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在商业上的应用。 答: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例如登录“当当”网上书城( )购买图书。 计算机网络互联是如何产生的。 答: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通过通信线路将远方终端资料传送给主计算机处理,形成的一种简单的联机 系统。 简述什么是“通信子网”。 什么是“资源子网”。 答: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什么是“三网合一”。 答: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业务不官出现,新旧业务不断融合,作为其载体的各类网络也不断融合,使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类网络正逐渐向单一统一的 IP 网络发展,即所谓的“三网合一”。 什么是点对点网络。 答: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分组后,它会根据目的地址,经过 一系列的中间设备的转发,起到到达目的的结点,这种传输技术称为点对点点传输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的网络称为点对点网络。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有何好处。 答: OSI 分层模型是为了将网络每一层都制订严格的标准,让每家厂商都依照此标准去 生产设备 (包括软、硬件上达到统一),这样互相才能兼容,只有互相兼容才能互相连接、 通讯。 在早期网络刚刚诞生时是没有 OSI 的,所以出现了很多种 局域网技术 (那时没有广域网的概念,因为每家设备不能兼容),比如 DECNet、以太网 、 令牌环 等,大家各做各的,技术不能统一,所以也无法互联,后来 OSI( 国际标准化组织 )推出 OSI 后,各家厂商的设备才能互相连接通信。 说明服务和协议的关系。 答: 网络协议是作用在不同系统的同等层实体上的。 在网络协议作用下,两个同等层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它相邻的上一层提供支持,以便上一层完成自己的功能。 这种支持就是服务。 10 说明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并解释封装的 概念。 答 : 数据链路层是数据帧,物理层是比特;这个在发送结点自上而下逐层增加头(尾)信息,而在目的结点又自下而上逐层去掉头(尾)信息的过程叫做封装。 1解释流量控制的概念,它 拥塞 和一回事吗。 答: 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 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的运行 ;而 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 ,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 ,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 能下降的现象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 ,即出现死锁现象。 因此、它们不是一回事。 1 OSI 的哪一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决定使用哪条路径 通过子网。 答: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服务的基础上,在相邻结点之间提供简单的通信链路,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同时它还负责数据链路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13 简单叙述 OSI 参考模型中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 OSI模型结构总共分为七层,从最低层到高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以及应用层。 物理层 : 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 数据链路层 : 负责信息可靠地在物理链路上传输。 网络层 : 完成对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 传输层 :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透明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以及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机制。 会话层 :提供两个互相通信折应用进程之间的会话机制,即 建立、管理、结束两部计算机间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