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单元教案内容摘要:

直 画平行线: 先画一条斜的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 A 点,过 A 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注意巡视,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把方法忘了,要指导。 画垂线 先画一条斜的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 A 点,过 A 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指出:画的时候,要注意相交的地方,还要注意标上表示垂直的直角标记。 问: A 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指的是哪一条。 为什么。 量一量,具体的距离是多少。 五、评价小结、提升学力。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复习观察物体、计算器、统计。 教时顺序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 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 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 教学准备 计算器、尺等。 教 学 程 序 个 性 修 改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复习观察物体: 画小正方体: 一个小正方体有 6 个面,从某一角度观察,最多能看见它的 3 个面,分别是正面、侧面、上面。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画该小正方体。 思考书上的第 15 题。 (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左边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 用线连一连。 ( 2)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放。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让学生独立回答。 第二个问题可先让同桌互相先说一说,再指名有序地说一说。 )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用计算器计算及统计: 计算下面各题: 1620247。 3624 321- 7824247。 48 ( 520+ 208) 58 6336247。 ( 897- 798) 学生统一计算,指名校对得数。 三、基本训练、查漏补缺。 教 学 程 序 个 性 修 改 ,学生用计算器较熟练的算出每个年级的人 数及全校的合计数。 一年级: 3 3 4 4 4 4 43( 288) 二年级: 3 3 4 4 4 4 44( 292) 三年级: 5 50、 5 5 5 52( 311) 四年级: 50、 50、 4 4 5 51( 299) 五年级: 5 5 5 5 5 52( 309) 六年级: 5 50、 50、 5 50、 51( 305) 全校合计数: 1804 人 问: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能发现些什么。 21 题 提醒学生注意: ( 1) 别忘了上面的时间要写好 ( 2) 分段统计数据 的时候,可以分别用不同的记号标上各个数据,这样便于检查 ( 3) 最后算出来的合计数要和题目提供的数据一致,否则就说明有遗漏或重复,要再统计。 四、综合应用、融会贯通。 调查本班男同学的体重情况,然后填写表格。 ( 1)先可以问清楚今天在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再开始调查。 调查完了要检查数据是否正确。 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觉得我们班男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 为什么。 ( 2)根据统计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画统计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