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内容摘要:
、小 正方形的边长 5cm, 大正方形的边长 8cm,大、小正方形的边长 比是 ( ),面积的比是( )。 二、 巧思妙断,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 2 分,共 10 分 ) 小芳 身高 1 米, 妈妈 身高是 165 厘米。 小芳 和妈妈的 身高 比是 1∶ 165。 … ( )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10 克糖溶解在 100 克水中,糖与糖水的 比是 1∶ 10。 …………………………( ) 公顷与 250 平方米的 的比值是 20。 ………………………………… ………( ) 如果 a 是 b 的 27 ,那么 b 与 a 的比是 7:2。 ……………………………………(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 (每题 2 分,共 10分)。 化简比的依据是( )。 A. 比的意义 B. 比的基本性质 C.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 2∶ 1∶ 1,这个三角形叫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甲数除乙数,商是 2,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2∶ 1 B. 1∶ 2。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相关推荐
) 千克,当 χ = 35 时,苹果有( )千克,苹果和梨一共有( )千克。 二、 巧思妙断,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 1 分,共 5 分 ) 因为 3χ + 8 是一个式子,又含有未知数,所以 它 是方程。 ???? ? ( ) 方程 2 χ - = 的解是 χ =。 ?????????????? ( ) 8 与 χ 的和的 5 倍是 8+ 5χ。 ?? ????????
教育小儿子子聿。 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 知 与 行 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告诉人们: 做学 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 的作品。 这首诗以 暗喻 的手法,借 半亩方 塘明净的形象 来壁喻 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 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课学习,旨在让学生能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规律。 预期教学效果 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 生弯折。 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以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 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吸收( ) 森林就是“森林水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 4分) —————————————————————————————————————————————————————————————————————————————— 文中有两个比喻句,请在原文中用“ ——— ”划出。 ( 2 分) 模仿课文,用上“„„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 ( 2 分)
= 18 1213 = 13 ( ) 1 7题。 先计算,再比较。 第( 1)组题:每组两道题的题目、算法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整数除以分数,要用整数去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而整数除以分数,则不能把乘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第( 2)组题:计算 2247。 31 和 31 247。 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时,被除数是不变的
35 教后小记: 第五课时:练习二( 1)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教科书第 15 页练习二第16 题) 教学目标: 熟记 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 1)背一背 5的乘法口诀 ( 2)你能背出 15 的乘法口诀吗。 (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口算卡片 背一背。 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