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原创全册)内容摘要:
想一想,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 为什么。 ( 1)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 2)再动手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结论。 分小组展示。 归纳总结:任意两个完全一 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说说自己的解答思路。 完成练一练: (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完成练习三第 1 — 3 题: 第 1 题:让学生剪一剪、比一比,再说说想法。 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师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47。 2) 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 五、检测评价。 填空。 (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 ( 2)把一个面积为 60 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沿对角顶点的连线剪开,就得到两个三角形,盱城镇中心小学五数备课组 12 16cm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判断。 (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 3)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 积一定相等。 ( )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 2 倍,高也扩大 2 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2 倍。 ( ) 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30cm 一个三角形的高是 8 分米,底是高的一半,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2 倍 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47。 2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a h 教后记: 第三课时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执行时间 : 教学内容: 第 17— 18 页练习三第 4 — 10 题及思考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反馈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上册 13 老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ah247。 2 学生可以通过动 手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剪,把剪出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然后回答:一张长方形纸,面积是 100 平方厘米。 把它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明确目标。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自主探究 练习三第 5 题。 借助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为什么。 ( 1)、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几格。 ( 2)、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几格。 ( 3)、逐一进行比较。 ( 4)、也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先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四个三角形的面积。 然后再进行比较。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 四、合作交流 练习三第 5 题 学生说说自已的想法。 师小结: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 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练习三第 6 题 师问: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9 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多少。 再整数范围内,可以乘积是 18 的数有几组。 是那几组。 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 6cm,高 3cm;底 3cm,高 6cm;底 9cm,高 2cm;底 2cm,高 9cm;底 1cm,高 18cm。 练习三第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教师评讲。 练习三第 9 题 师问: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怎样测量。 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练习三第 10 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检测评价。 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12cm 8cm 12m 20m 有一块三角形的菜地,底是 40 米,高是 60 米,平均每平方米收白菜 9 千克,这块菜地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 3 个面积都是 9 平方厘米且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 (每个小方格表示 1 平方厘米) 盱城镇中心小学五数备课组 14 第四课时 梯形面积的计算 执行时间 : 教学内容: 第 19 页例 6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 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梯形 这是什么图形。 关于梯形你知道什么。 (复习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基本特征。 字母标出上底、下底、高。 ) 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考方法的价值,以及其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 用 129 页剪下的梯形拼一拼,比较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 小组内交流例 6 表格完成情况。 小组讨论: (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根据以上交流,我得出: ( 1)的两个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上册 15 ( 2)拼成的平 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 底、 底的 相等,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 (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 ,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 ( 4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四、合作交流 完成的“试一试”并在小组内交流。 完成练一练的 3 题和练习四第 1 题,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五、检测评价。 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 1)上 底 18 厘米, 下底 8 厘米, 高 4 厘米 ( 2)下 底 50 分米 , 上底 20 分米,高 200 厘 米 一块 梯 形的草坪,它的高是 30 米, 上 底是 25 米 ,下底是 35 米。 这片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 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2倍 一半 梯形的面积 =(上底 + 下底) 高 247。 2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 a +b) h 247。 2 教后记: 第五课时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执行时间 : 教学内容: 第 21 页练习四的 1— 6 题。 教学过程: 盱城镇中心小学五数备课组 16 一、导入课题。 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也可以拼成一个( )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12 分米,高是 5 分米,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明确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三、自主探究 (一 ) 方格图中每一个方格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这几个梯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 一块白菜地的形状是梯形。 它的上底是 9 米,下底是 12 米,高是 18 米。 如果平均每棵白菜占地 9 平方分米,这块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 (三) 一块梯形广告牌的上底是 12 米,下底是 16 米,高是 2 米。 油漆这块广告牌一共用油漆56 千克,平均每平方千米用多少油漆。 四、合作交流 第 2 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 由于这 4 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 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 3 个梯形之 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第 3 题 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第 5 题 要注意两个问题: 统一面积单位; 讲清楚数量关系。 第 6 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五、检测评价。 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 这个图形的底等于( ) ,高等于( )。 每个三解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 )。 计算梯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3 5 4 3 4 6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数学上册 17 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一) 执行时间 : 教学内容: 第 2 23 页及相应的第 13 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说一说。 在学习的平面图形中,我已经学会用计算公式来计算面积的图形有( )。 面积公式分别是 、。 制表整理 图 形 面 积 公 式 用 字 母 表 示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二、明确目标。 通过复习掌握多。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教案(原创全册)
相关推荐
几月几日。 小军的生日是( )月 ( )日;小红的生日是( )月( )日; 小芳的生日是( )月( )日;小勇的生日是( )月( )日。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8 分) ( 1) 423247。 , 要使商是两位数,“ ”里可以填( )。 ①小于 4 的数 ②大于 4 的一位数 ③ 4 ( 2) ( )的第一季度有 90天。 ①每年 ②平年 ③闰年 ( 3)下图中的小旗 A(
晨 6 时起床。 小明妈妈睡了 ( )小时。 ① . 4 ② . 8 ③ . 9 ④ 10 4.下面算式中,结果是 80 多的是( )。 ① 35+ 42 ② 58+ 27 ③ 18+ 59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从上午 9 时到下午 2 时经过了 7 小时。 ② 1 千克铁比 1 千克棉花重。 ③ 小学一节课一般是 40 分钟。 四、 计算 园地。 ( 34 分) 1.直接写出结果。
有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完成。 教后小记: 第七 课时: 6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 教材第 17— 18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 6 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 6 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 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列式计算: 1 个 5 3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 0 的,商末尾有 0的。 563247。 4 303247。 5 426247。 6 912247。 3 259247。 6 856247。 8 700247。 5 214247。 7 拓展题
XCEL。 一、初识 EXCEL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频繁,面对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号等个人资料,实施有效管理的简便方式便是便是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EXCEL。 EXCEL 的基本概念 ( 1)工作薄:一个 EXCEL 文件称为一个工作薄,它的文件扩展名为 18 小结 作业 xls,一个工作薄可包含多张工作表。 (就象一个本子) ( 2)工作表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 ,分类 ,归纳 ,演绎 ,分析 ,推理 ,计算和实验 ,从而发现规律 ,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侧重 认识自然 ,力求有所发现 科学回答 是什么 为什么 的问题 科学通过实验验 证假设 ,形成结论 技术 信息技术说课 见本主页信息技术文件夹内 信息技术说课 见本主页信息技术文件夹内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