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内容摘要:
桃的质量。 (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 6 个桃子的质量。 二、评价与反思 56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 5~ 7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解:设中间一个数 n。 9n=99 n=99247。 9 n=11 教学后记: 57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 物体的位置。 58 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位置的抽象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 用数对描述实际情景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教学措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59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突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精心选择问 题,特别是结合 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能力,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知。 教学安排: 3课时。 60 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5页的例 1,“练一练”,练习三的 13题。 教学目标 :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61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况中物件的位置。 教学准备 : 例图。 教学过程: (1)谈话:数对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竞技体育中也经常用到数对的知识。 (课件出示国际象棋比赛的画面 ) (2)介绍国际象棋(课件依次出示 )。 ①国际象棋的棋盘。 ②国际象棋表示棋盘方格所在列数和行数的方法。 62 国际象棋棋盘上通常用小写字母 a~ h 分别表示棋盘方格所在的列数,用数字 1~ 8 分别表示棋盘方格所在的行数。 ③国际象棋的棋子。 (3)交流理解国际象棋记录棋子位置的方法。 ① (出示练习三第 8题图 )现在棋盘上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为 g2,你 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白王的位置吗 ?这个 g2表示什么意思呢 ? ②棋盘上的黑王、黑车、白兵各在什么位置 ?先说一说,再记录下来。 ③如果黑马的位置用 d5表示,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如果白马的位置用 f7表示,你又知道它在哪里吗 ? 63 4.用数对表示礼堂中的座位 (1)(课件出示练习三第 5题图 )找一找在这张位置图上一年级一班的位置在哪里 ?六年级五班的位置在哪里 ? (2)如果有一个班级所处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你能确定是哪个班级吗 ?可能是哪些班级呢 ?为什么 ? (3)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班级的位置用数对 表示是(2, 3),现在你知道是哪个班级了吗 ? 64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应用价值。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更有效地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 ] 四、拓宽视野,全课总结 板书: 教学后记: 65 第二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6页例 2,“练一练”及练习三的第 4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会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和根据已知的数对确定 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 66 让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 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准备 : 公园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位置 1.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的点 ( 1)下面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① 动态生成方格图,渗透坐标思想 67 1 2 3 4 5 6 7 8 9 10 ② 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 请生汇报,说理。 ③ 游戏:猜景点 Ⅰ 任选你想去的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小组内同学看数对说地名,看看说得对吗。 Ⅱ 全班交流。 Ⅲ 如果想去的景点是在( , 6),可能是哪里。 68 得出: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 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图上 ( 3, 2)和( 2, 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得出: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小强家的位置在( 3, 8),他要去的地方位置在( 9,4),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的行走路线吗。 过渡:数对能表示一个人的具体位置,平面图上一个地点,利用数对还能准确描述一张图纸上一个图形的具体位置。 二、巩固新知 69 第 16页的练一练 2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这样做的想法 说说数对所表示的含义 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 三、拓展知识 阅读你知道吗。 1.介绍 (1)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 (2)部分城市的地理位置,如:北京在北纬 39176。 57′,东经 116176。 28′;无锡在北纬 31176。 35′,东经 120176。 39′。 70 (3)经度和纬度在航海、航天、气象、军事等方面的运用。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 2.全课总结 (1)讲述:用经度和纬度确定位置和我们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道理是一样的。 (2)课外作业:数对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设计意图:结合数对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 布 置的作业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可以 71 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链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处。 ] 练习三第 4 题 你是怎样表示的。 说说你画图的路线 练习三第 5 题 学生独立解答 说说你的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总结: 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72 教学后 记: 第三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921页练习三的 58 题。 教学目标: 73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念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 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出示一平面图 用数对标出环球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位置 图中的( 11, 4)表示的位置中( ) ( )和( )在同一行上 小明从公园门口出来,到书店该怎样走。 74 二、综合练习: 练习三第 5 题 这里的行和列表示什么。 ( X, 5)这个数对,说说 X 表示的是列还是行。 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 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班。 这里的 X、 Y 可能分别表示哪些数。 为什么。 练习三第 6 题 小组设计交流 展示作品 你觉得你的设计如何。 优点是什么。 练习三第 7 题 75 独立完成 2 平移前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了。 什么没变。 第一个数怎么变化的。 旋转后的数对是怎能样的。 顺次连接得到民什么图形。 练习三第 8 题 游戏:下棋 三、阅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生活中哪些地方 会用数对。 板书设计: 76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教学内容: 认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会求 10 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77 教学重难点。 会求 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 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措施: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公因 数的含义;通过列举两个数的倍数、因数,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结合现实、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 78 教学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公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223页的例 例 2 和“练一练”,练习四的 14题。 79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能力目标 :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80 教学方法: 引探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 教师谈话 :从四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 4 天休息一天,爸爸每 6 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 (多媒体课件出示 :小兰一家和一张四月份的日 历 )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 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 81 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 妈妈的休息日: 1 1 2 28 爸爸的休息日: 1 1 2 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1 24 其中最早的一天 :12 〖 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 82 (二 )激思引探,尝试思考 : : 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 4 的倍数”、“ 6 的倍数”、“ 4 和 6 的公倍数”、“ 4和 6 的最小公倍数。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相关推荐
) 5.两段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段剪下 47 米,第二段剪下全长的 47 ,那么两段剪下的一样长。 ( ) 五、计算: ( 29%) 1.口算 :( 5%) 58 +78 = 1 13 = 14 + 13 = 27 +16 +57 = 89 19 = 56 +2= 25 13 = 1 79 29 = 那么至少有( )块同样的正方体。 A. 5 B. 6 C. 7 D. 8 W A B C A B
D、 四、计算:( 26%) 口算:( 6%) 19 +59 = 711 711 = 12 +3= = 5 811 = 15 16 = 1114 + 914 = 512 112 = 213 23 = 23 +17 23 = 127 (27 +18 )= 34 +38 +34 +58 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 112 +38 +( 58 + 512 ) 89 ( 118 +79
在下面的数表中,每次框出 2 个数,一共有( )种不同的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12 B 11 C 10 D 9 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重 32 千克,乙筐重 X千克。 现在从甲筐拿 4千克放入乙筐,两筐苹果就一样重。 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 32- X= 4 B X- 8= 32 C X+ 4=32 D X+ 4=32- 4 已知 14 〉 nm
AMD 学院”、拟与 三五大重点 专业 及专业群 数控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一体化 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汽车检测与维修 微电子 技术 移动通信 技术 电子表面 组装技术 光电子技术 电子产品 测试与维修 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应用电子 技术 应用电子 技术 软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影视动画 游戏 软件 多媒体设计 与制作
新计算。 就有关法律法规、政策适用问题书面请示上级的时间不计入审核期限。 第十七条 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因当事人陈述、申辩或举行听证,或因新的证据出现,应当改变适用档次的,由案件承办机构重新提出处理意见,并送交法制工作机构审核后,再报有权批准的领导审批。 第四章 集体讨论制度 第十八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决定: (一)认定事实、证据、定性或适用法律、政策依据争议较大的;
查 《工艺手册》表 10— 180,选用带护锥中心钻( B 型) d = ,材料为高速钢。 主轴转速n =628r /min , 切削深度=10mm。 工序四 粗车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 40MnB, σ b =《机械工程材料》表 5— 6 , 24— 38HRC,型钢。 加工要求:粗车外圆各部。 机床: CR6150《工艺手册》表 7— 4。 刀具:WC +Ti +C。 硬质合金钢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