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载体。 市场载体以 机构形式(如职业介绍所)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交流渠道,提供场地为供求双方当场决策交易服务,并依法收取相关中介费用。 借助劳动力市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劳动力被分配到不同地区、行业、职业、企业、岗位。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实际上也同时在创建一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 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构成。 交易的对象是供给方 ——学生提供的特殊商品 ——技能,交易的载体却不是职业介绍所等市场载体,而是企业实习场地 ——岗位。 交易之前,学校代表学生与企业联系,采取合作培养、岗位锻炼、全面考察,最后交易的办 法是购买和使用学生的技术能力。 借助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种资源 ——技术劳动力被分配到合适的地区、行业、职业、企业、岗位。 这种特殊的劳动力市场有几个特点:一是省略了一般劳动力市场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和交易中介费;二是转移了交易空间,交易空间由职业介绍所转到企业;三是延长了交易时间,由在中介场地一次性洽谈交易延长到实习结束后才确定交易;四是把交易与培养、使用、考察相结合,提高了交易的质量和可信度。 三、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也同样 是教育制度的创新。 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制度是否科学、有用,或者教育体 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与无数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的、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它无疑是成功的。 与传统教育制度不同,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对职业院校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4 ,主张与企业紧密合作,以技能就业为导向,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提升品德为重点,以技能成才为目标,走技能教育、技能就业、技能成才道路。 ,主张与企业紧密合作,坚持全日制培养与社会化培训相结合,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既培养全日制技能人才,也培训、提高企业在岗员工的技能水平。 ,主张从技能人才需求信息、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师结构、教师能力、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都体现校企合作,做到所教、所学、所用有效对接。 ,招生方面主张针对学校实际,精心选择市场紧缺人才而对学生发展特别有利的工种开设专业,招收学生。 就业方面坚持以技能就业为导向,并将之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期间 的学习都与毕业就业相关。 此外,重点抓住校企合作毕业实习环节,把毕业实习与毕业就业联系起来,并落到实处。 正是这些改革措施的有效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对传统教育制度展开猛烈冲击的同时,也在创建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同时,企业与会专家还谈到,要 正确领会与校企合作有关的几个认识问题 : (一)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不能盲目应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