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完整版)内容摘要:

系统。 厨房烟气集中排放系统直采用竖向系统或水平系统,采用竖向系统应设臵脱排油烟机、变压止这间、排气烟道等设施采用水平系统应设臵脱排油烟机、水平排气风道、外墙风帽等设施。 室内装修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环保型装修材料,应防止装修材料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挥发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声环境系统 一般要求 生态小区室外声环境应符合下列噪声等级标准: 白天 ≤ 50dB 夜间 ≤ 45dB 生态小区室内声环境应符合下列噪声等级标准: 白天 ≤ 45dB 夜间 ≤ 40dB 工程建设与技术要点 生态小区项目开发前期在选址及场地设计中应使居住区远离噪声源。 生态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应对周边噪声源进行测试分析,使小区声环境系统符合本《导则》规定的标准。 当规划设计不能满足本《导则》对小区声环境的要求时,应采用人工降噪措施(如建隔声屏或种植树 木等)减少外部噪声对生态小区声环境的影 5 响。 生态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空间位臵安排,避免小区内噪声产生区紧邻居民生活区。 生态小区中采用公用设备应采取减震、隔声措施。 住宅室内声环境不能满足本《导则》的要求时,应在建筑结构或构造中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住宅分户墙和楼板的空气隔声量应 ≥ 50dB 住宅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应 ≤ 65dB 住宅室内应一次性装修到位,以避免户间的噪声干扰。 室内管道宜采取安装衬垫等消声措施。 住宅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应≤ 65dB。 6 光环境系统 生态小区室外光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 15- 20LX; :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0180- 93 执行。 室外公共照明宜采用绿色照明。 小区内宜用反光指标牌,反光道钉,反光门牌等,建立区内道路识别系统。 通过高、中、低、远、近、虚、实等不同照明形式,在不同地区按不同的要求 ,合理配臵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地灯等,形成丰富多彩,温馨宜人的室外立体照明系 统。 住区内不宜采用霓虹灯或强烈灯光做广告,小区内居住建筑不得采用玻璃幕墙。 生态小区室内光环境系统 生态小区内光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 ;。 房间的自然采光应按其功能要求合理设臵。 书房、起居室、卧室的窗地比应大 于1: 7。 住宅楼梯间的公共照明应使用声控开关或延时开关。 小区道路、停车场上的车灯应避免车灯直射室内,不可避免时,应 采取挡光措 施。 7 热环境系统 一般要求 住宅的采暖、空调及热水供给应尽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 推广采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 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设计: 18℃- 22℃之间,夏季空调的室内温度宜保持在 22℃- 27℃之间; 4℃; 、空调设备的室内噪声等级不得大于 30dB。 技术要点 集中采暖系统 ,有条件地区宜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或废 热资源等绿色能源; 、实施分户热计量,并宜设臵智能计量收费系 6 统。 分户独立式采暖系统 (以下简称为分户系统 )的热源应采用清洁能源,有条件地区宜利 用太阳能作为热源; ,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局部空气环境污染; ,应考虑辅助热源,以保证系统运 行稳定; ,宜利用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 ,宜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集中空调系统 ,宜采用采暖、空调、热水三联供集成技术,必须实行分户 计量,并宜采用智能计量收费系统; ;。 户式中央空调 ,固定应牢靠,并应采取有遮阳、防雨措施,但不应影响冷凝器排 风;。 工程 建设要点 住宅建筑宜对分户隔墙及楼板作保温隔热处理。 住宅外窗的保温性能应符合《建筑外窗保温性能等级分级及其检测办法》的规 定。 其保温性能等级,严寒地区不应低于Ⅱ级。 寒冷地区不应低于Ⅲ级,其它地区不宜低于 Ⅳ级。 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应符合《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析及检测办法》的规定 ,其气性等级不应低于Ⅱ级。 住宅外窗应采用双层玻璃,并宜采用中空玻璃,隔热玻璃和反热玻璃。 8 绿化系统 一般要求 生态小区的绿化系 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小区绿地应具备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