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内容摘要:

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二是按设计位置要求将线路敷设于实地,其主要是施工放样的测量工作。 整个线路测量工作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2.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3.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 走向测绘 出 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工地地形图。 测图比例尺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参考相应的设计及施工规范选定。 5.根据设计图纸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地面上,称为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6.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 比例尺则依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选定。 7.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 8.工程竣工后,按照工程实际现状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 1) 线 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通常分为初测和定测阶段。 初测 阶段 在确定的规划线路上进行勘测、设计工作。 主要技术工作有:控制测量和带状地形 图的测绘,为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完整的控制基准及详细的地形信息。 进行图上定线设计,在带状地形图上确定线路中线直线段及其交点位置,标明直线段连接曲线的有关参数。 定测阶段 定测阶段主要的技术工作内容是,将定线设计的公路中线(直线段及曲线)测设于 实地;进行线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线路竖曲线设计等。 ( 2) 线 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在实地放样线路工程的边桩、边坡及其它的有关点位,指导施工,保证线路工程建设的 顺利进 行。 ( 3) 工 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 线路工程竣工后,对已竣工的工程,要进行竣工验收,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为工程运营作准备。 在运营阶段,还要监测工程的运营状况,评价工程的安全性。 四、 线路观测的 具体 任务及内容 各小组在所测地形图上设计含有几个个转折点的线路中线,线路转向处用缓和曲线或圆曲线连接。 准备工作 依据实习要求制定的道路路线的起始点、转角点、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以及对特殊固定点应保持的距离等技术要求,进行实地定线。 作线路初测时,曲线元素、线位走向,可由自组按要求自行决定,假定已知点坐标进行测设。 导线测量 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导线方法,靠近线路布设,导线点宜选在土层良好或高层建筑物上便于观测易保存的地方。 定线导线按不低于三级导线技术要求布设。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 长度 ( m) 平均 边长 ( m) 测角中 误 差 (″) 测距中 误 差 ( mm)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 相 对 闭 合 DJ2 DJ6 Ⅰ 4000 500 5 15 ≤ 1/30000 2 4 10 ≤ 1/15000 Ⅱ 2400 250 0 15 ≤ 1/14000 1 3 16 ≤ 1/10000 Ⅲ 1200 100 12 15 ≤ 1/7000 1 2 24 ≤ 1/5000 中线测量 根据中线附近的控制点和地物,可采用穿线交点,拨角防线等方法测设线路各交点,并用测回法观测线路个偏角个一测回。 然后从线路起点开始,沿中线每隔 20m 或 50m(曲线上根据曲线半径每隔 20m、 10m 或 5m)量距定出整桩,并在地面坡度变换处、中线与其他主要地物(如已有道路、河流、输出线)相交之处设加桩。 中线定线时,可采用经纬仪定线或目估定线,量距采用一般钢尺量距,曲线测设可采用 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或极坐标法。 线路精度要求是:直线部分纵向相对误差应小于 1/2020,横向误差应小于 5cm;曲线部分纵向相对闭合差应小于 1/1000,横向闭合差应小于 10cm。 里程桩的编号: 0+000,0+020,0+040,„。 加桩编号按实际距离为准。 如: 0+027,0+055,„。 中桩测量从导线点直接放样,困难地方可设不超过 2 站的支点。 中桩一般每 20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