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流程及工艺要求内容摘要:

装齐全、位置正确,功能有效,能可靠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3. 5 电梯验收人员必须熟悉所验收的电梯产品和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要求。 3. 6 验收用检验器具与试验载荷应符合 GB10059 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均在计量检定周期内。 4 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 4. 1 机房 4. 1. 1 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的主电源开关,该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各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 其容量应能切断电 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轿厢照明和通风; b.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c.机房内电源插座; d.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e.电梯井道照明; f.报警装置。 4. 1. 2 每台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4. 1. 3 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离敷设,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除 36V 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 设备 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 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4. 1. 4 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 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槽净面积 60%;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管内净面积 40%;软管固定间距不大于 1m,端头固定间距不大于 0. 1m。 4. 1. 5 控制柜、屏的安装位置应符合: a.控制柜、屏正面距门、窗不小于 600mm; b.控制柜、屏的维修侧距墙不小于 600mm; c.控制柜、屏距机械设备不小于 500mm。 4. 1. 6 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每边间隙均应为 20~ 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一高 50mm 以上的台阶。 4. 1. 7 曳引机承重梁如需埋入承重墙内,则支承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 20mm,且不应小于 75mm。 4. 1. 8 在电动机或飞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曳引轮、飞轮、限速器轮外侧面应漆成黄色。 制动器手动松闸扳手漆成红色,并挂在易接近的墙上。 4. 1. 9 曳引机应有适量润滑油。 油标应齐全,油位显示应清晰,限速器各活动润滑部位也应有可靠润滑。 4. 1. 10 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应同步离开,其四角处间隙平均值两侧各不大于 0. 7mm。 4. 1. 11 限速器绳轮、选层器钢带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均不大于 0. 5mm,曳引轮、导向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在空载或满载工况下均不大于 2mm。 4. 1. 12 限速器运转应平稳、出厂时动作速度整定封记应完好无拆动痕迹,限速器安装位置正确、底座牢固,当与安全钳联动时无颤动现象。 4. 1. 13 停电或 电气 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轿厢慢速移动措施,如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应能用松闸扳手松开制动器,并需用一个持续力去保持其松开状态。 4. 2 井道 4. 2. 1 每根导轨至少应有 2 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 2. 5m,特殊情况,应有措施保证导轨安装满足 GB7588 规定的弯曲强度要求。 导轨支架水平度不大于 1. 5%,导轨支架的地脚螺栓或支架直接埋入墙的埋入深度不应 小于 120mm。 如果用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4. 2. 2 当电梯冲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 4. 2. 3 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与顶面)对安装基准线每 5m 的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为 0. 6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 1. 0mm。 在有安装基准线时,每列导轨应相对基准线整列检测,取最大偏差值。 电梯安装完成后检验导轨时,可对每 5m 铅垂线分段连续检测(至少测 3 次),取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应不大于上述规定值的 2 倍。 4. 2. 4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 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 0. 5mm,导轨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 0. 01/300 的平直尺或其他工具测量,应不大于 0. 05mm,如超过应修平,修光长度为 150mm 以上,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缝隙不得大于 1mm,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 0. 15mm,如超差亦应校正。 4. 2. 5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轿厢导轨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