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湖南省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内容摘要:

板上的用法以及代换; 1)门电路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2)单相供电原理,并熟悉实际电路; 3)时钟电路原理; 4)复位电路原理,根据实物分析复位电路; 5) BIOS 电路原理,刷写 BIOS的方法原理; 6)根据电路图学习开机电路原理,根据实物分析开机电路等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 8 电路绘图 72 学时 会电气制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能识别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并和实物相对应 能绘制符号 国标的电图形符号 能根据元件说明书或外形图纸建立元件封装库 能理解和应用基本的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能设计简单的单面和双面印制电路板 电路图纸参数的设计 绘制电路图 绘制层次电路图 制作图纸模板 绘制电路符号 制作元件的封装 单层板和多面板布线 第四学期 9 电子产品装配与工艺 72 学时 会辨识各种通孔插装元器件 会辨识通孔插装印制电路板 具备 5S 管理和 IS9000 系列质量认证管理体系 能运用《 IPC- A- 610D》标准检测焊点 1 能识读整机装配图等工艺文件 1 学生能 够能进行简单电子产品的装配 学生能辨识表面贴装元器件;能辨识表面贴装印制电路板 组装通孔插装元器件印制板 IS09001 标准系列的组成和性质 安 全生产培训; 5s 培训;防静电 (EsD)培训 组装表面贴装印制电路板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 第四学期 10 PLC技术应用 学生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原理与应用。 能安装、调试、维护常用继电器控制线路(尤其是典型的电动机控制线路); 了解 PLC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掌握 PLC 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指令,熟练应用 PLC 编程软件。 能编写 PLC 应用程序 ,学生应能应用所学知识为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PLC 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指令系统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菱 FX系列 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步进指令及应用、功能指令及应用 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简要介绍了通信单元、网络配置、网络功能、通信端口的连接、通信协议及其编程。 第三学年 11 职业岗位实践 960学时 ; ; ; ;。 1.企业安全教育,企业认知教育; 2.上岗前的岗位基本技能培训,顶岗工作实践及学习,顶岗 工作实践及学习; 3.其他社会实践能力(如团队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教学组织与运行 1.校企互融共建课程教学与实训体系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与实训体系。 将企业对人才的使用标准和技术标准引入课程,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骨干共同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实训计划及教学环节和过程方案,把企业的技术标准引入作为课程评价标准。 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技能训练方面突出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共同实施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 和企业实践教学,实现校企互融,共同培养人才。 教师经常深入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用人单位提高对人才需求的最新信息调整和设置核心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基础知识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以任务驱动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电脑主板技术”、“焊接技术”课程均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施教,分别与比亚迪公司、上海广大、深圳富士康等企业合作,选取企业的产品或设备为教学课题,由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或技师进行指导,学生在企业车间内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2.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 采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行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抽象,学生难懂的课程变得直观、易懂,学习主动性高。 本专业的任课老师都建起个人空间网站,网站中设立网上互动区域,方便学生与教师交流学习。 《电子技能与训练》、《主板技术》等专业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方法进行教学。 3.专家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专业开展了多种课外教学活动,如每年每期定在校举行“电路给图比赛”,“焊接比赛”,“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比赛”等加强学生课外练习、活动。 使其熟能生巧,巧中就可能创新。 并经常聘请企业专家到我校进行知识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五)教学资源配置 1.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师资 与永州美星光电、祁阳科力电机有限公司、深圳凯年达集团、智邦科技集团等企业合作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020 年,派出 6人组成的两个课程开发团队前往精成电子厂培训与进修,提高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能力。 2020 又派出 5人跟随校企合作项目到企业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 加上合作企业派出的技术骨干, 组建了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成为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保证了专业建设上水平和教学质量建设上阶梯。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 6 名,其中企业兼职教师 4 人,“双师素质”教师 20 人,高级职称 20人,硕士 1 人,师资结构较为合理,教师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 2.校企合作建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核心课程的各模块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课堂与实训室、生产车间、技术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合一;实施产 品项目和单元实境教学,通过完成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分小组学习,以电子产品制作和故障的维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结合,手脑并用,教学一体,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 “引导和训导并重”。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最佳实践、标杆学习、教练技术、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学生,推行“行为引导式教学”,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行为改变,实现教师教学角 色转换,成为学生的协同者、培训者和心灵导师。 (六)顶岗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把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并达到社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基本要求,达到就业适应期。 1.实习准备期 在学生顶岗实习前,首先针对相关企业的情况,通过“三会一讲座” 即人才 招聘会、校友报告会、企业现场介绍会、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方面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增强自信心,便于进入企业实习后,促使学生认同企业文化,自觉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祛除浮躁情绪,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其次,认真遴选实习企业及其岗位,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生产状况,学生到企业有无上升空间,向企业介绍学生的总体情况,对于企业有短期行为的,不于选择。 对大型或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符合行业要求的,诚恳与企业交流,力争企业吸纳学生,并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便于保障学生利益。 再次, 针对企业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告诉学生,做好学生“五个一”的准备工作,即一份实习协议、一个管理制度、一本周记、一份报告、一份鉴定。 2.实习期 当学生进入企业后,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教师要做好桥梁的作用,做企业、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立交桥,通过密切跟踪学生情况,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发映学生合理的要求,同时也向学生解读企业管理方式,引导学生认同企业管理模式,自觉融入企业,正确认识自己,宽容看待他人,了解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和严谨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适当的时候,向家长通报学生企业学习情 况,请家长配合做学生工作;对于有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报告学校,也通知家长。 在学生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管理小组,确定学生负责人,经常向老师汇报同学情况,每月通过短信、 、电话或面谈等方式与学生交谈一次以上,掌握学生的动态,保持常态管理。 3.成立校企联合管理团队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组建校企联合的管理团队,实行 “五定”原则,即确定双方的管理人员,定期召开学生会议,定期考评学生,定期互访,定期反馈学生情况,对学生加强金钱观教育、吃苦观教育、敬业观教育,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等。 实现学生管理校企无缝搭接。 指导企业定时召开学生会议,把企业的规划与学生的个人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学生立足岗位学习,接受企业的挑选,教师及时把学生遇到的问题与企业商量解决的办法,双方共同做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七)制度建设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学校与富士康企业等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其运作需要有健全的组织为基础,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学校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学校把学生企业的认识实习、中间见习、顶岗实习的课时,按标准计算学分纳入 分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占 12学分,实习初期、实习中期、实习后期各占 4 学分,让企业参与对学员的考核。 企业评价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学习能力 4 个内容, 4 个内容评为合格以上获得相应学分, 1 个内容不合格将给予学生指导,扣 学分;最后学分不足,将延长实习时间 1 至 4 个月。 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了要加强政治辅导外。 还要加强专业辅导。 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建立常态的互动关系,并从企业的技术人员中挑选专业辅导员。 全过程监控学生的专业成长历程。 一方面对认识、中间见习、 毕业实习阶段的情况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另一方面要对就业情况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理论教师和实习培训师是校企合作教学结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主体。 但只有将两者在教学中的角色与功能准确定位 ,并在运作中艺术地糅合,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理论教师和培训师之间、理论教师之间以及培训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度。 只有师资之间相互沟通,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在深度与广度上充分作用于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发挥出“双师型”团队工作效能。 (八)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就 是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