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单梁起重机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检查电动机碳刷与滑环间的压力,控制器、接触器、继电器触头间的压力,是否符合各自的规定,加压力过大或过小应予以调整。 检查操纵室、电气元件内部接线情况,如有松动或脱落等现象应予以消除。 电阻器叠装时 不超过 4 箱,挂装时应不超过 7 箱,以免电阻过热。 电阻器应沿着平行主梁的方向放置(电阻元件应平行于起重机运行方向),以减少振动和利于通用。 角钢或圆钢滑线在安装前应校直,安装时应保持水平。 滑线的固定点的距离(即电柱间距)一般应在 m 范围内。 滑线端部自支架伸出部分的长度应小于 .。 滑线和集电器分别安装后,调整导电架,使集电器处于水平状态,并使集电器中心与滑线中心重合。 在起重机试运转中,不允许集电器有跳动现象。 如有跳动,应检查原因并予以消除。 起重机上带电部分之间、带电部分和金属结 构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20mm。 起重机运行时,可能产生相对晃动的带电部分与金属结构之间的最小距离应大于 40 mm,接线盒内接线端了之间的电气间隙大于 12mm。 起重机所有带电设备的外壳、电线管等均应可靠接地。 小车轨道、操纵室等均应与主梁焊接接地。 降压变压器低压侧的一端应接地。 接地线可用截面不小于 75mm2的扁钢, 10mm2的铜线,或 30mm2的圆钢。 操纵室与起重机本体间的接地用 4 mm 40 mm 以上的镀锌扁钢,并且不少于 2 处。 接地线应用电焊固定,或采用设备上的接地螺钉,固定处应清除锈渍,擦净表面。 不允许用 捻结或锡焊等方法来连接接地。 起重机上任何一点到电网中性点间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Ω。 在主滑线供电端(或起重机受电端)应配备熔断器,它的可熔片额定电流应为起重机或供电滑线的最大计算电流(考虑最大一台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和部分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之和)的 倍。 (二)电气设备的调整 电气线路的调整:电气元件按要求整定完毕后,进行电气线路的检查与调整。 首先对线路的结点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接线正确并拧紧所有接线螺栓后,合上起重机的总电源开关,对电气线路进行检查与调整。 ( 1)安全保护线路的检查 与调整:用手扳动各机构限位开关及所有安全开关,观察动作是否灵活,是否能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如有故障应找出原因并予以消除。 ( 2)电动机运转方向的调整:合上所有开关,操纵控制器,将各机构电动机点动一下(即短时送电立即断电),观察电动机是否拖动机构向同方向运行,是否与限位开关所保护的方向一致,如有不一致,应将任意两相的定子线颠倒一下,使其转动方向符合要求。 ( 3)起重电磁铁供电装置的调整:电磁起重机的起重电磁铁在控。电动单梁起重机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禁交叉作业。 工作吊篮应有 23工人操作,可以相互配合。 吊篮内载荷应大致均匀,严禁超载。 操作吊篮人员必须经过我公司专门培训、考试、发证,持证上北京金飞天虹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岗,尤其应掌握应急措施。 尤其在施工人员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必须通知我公司派人培训。 上篮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当吊篮上下运行及停在空中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将安全带扣在自锁器上,自锁器扣在保险绳上。 (自锁器由我公司提供)
计进行安全经济考核 万 元,安全奖励 万元;结合地区特点,策划并组织了 “安全生产年 ”、 “安全生产月 ”以及 “a 级检修 ”等专 项安全生产活动,开展了春、秋两季和极端寒冷天气的联合大检查,全年累计进行联合检查 38 次,杜绝了季节性事故发生;结合 “标准化管理提升年 ”,制定了《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 指导意见》,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是安全培训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点,并做好相应的保护,并记录各观测点初始值。 根据测绘院所提供的标高控制点,对开挖过程中所挖至标高进行控制,防止超挖。 施工生产准备 a、施工用电:保证 100KA 的用电量,施工单位基坑周边分设 5 个主控配电箱,开关容量不低于 100A。 b、施工用水:提供的水源要满足消防要求。 施工用水对水压有要求,基坑周围应设多个供水点,供水半径小于 50m。 c、置原料堆放场地,加工 场地
、站内国 外一次设备的厂家培训、继电保护的厂家培训、 x州电力培训中心、华东电力培训中心的仿真机培训,也到过 xx省 500kvxx 变、 xx省第一座自动化变电站 500kvxx 变进行了几个月的实地学习。 因为我对计算机的熟悉,我还被领导派遣到南瑞参加计算机 rd800 系统的学习以及到上海惠安公司和远动人员一起学习监控系统。 2020年 5月我通过了 200kvxx 变的正值考试
电力 11 专业知识,基本掌握相关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对于电专业员工,开展为期 1 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相关专业中级工要求的操作技能。 8)班组新员工,要进行班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上岗见习。 对连续未参加工作三个月以上的人员,要重新继续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培训管理 1) 全面推行 培训积分 制,引导班组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培训和业务学习,主动提升岗位能力。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