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的编制方法附案例内容摘要:

以贴近实战的方式对生产安全事故预案进行演练。 由此,演练方案是预案由文本转为 行动的必不可少的过渡性文件,只有完善的演练方案才能指导和掌控预案演练行动顺利并有效的实施。 科学编制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为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发布了总体、部门和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以响应各类突发事件,从而形成了完善的救援与响应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在各行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的规范下,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并定期组织实施预案的演练活动。 但由于不少生产经营单位在演练活动前,没有编制演练方案或演练方案缺陷较多,导致活动未能达到检验预案的目的。 因此,编制科学实用、贴近 实战、可提高演练成效的事故救援演练方案,成为应急管理工作应重视的问题。 方案章节设置 一套成熟实用的演练方案,必须有清晰的章节、完善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演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应急演练活动是应急预案从书面走向实战的桥梁,能够检验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也为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减灾功能提供了最佳途径。 模拟演练并不是简单地将预案中的程序或措施通过口头或行动表现出来,而是假设事故或事件场景出现后,应急人员应当顺利有效地处置突发危害因素的行动。 因此,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应以某 项应急预案为基本框架,以演练人员动作节点和程序节奏为主要内容的动作脚本。 演练方案的章节是构成方案内容的骨架,为演练程序、动作提供了支撑。 一份演练方案要由全面的章节构成:演练的具体目的。 演练类型、规模与响应级别。 假设目标和模拟事故与演练时间。 参演人员构成及其职责。 演练准备与演练过程。 相关说明等。 方案主要内容 演练方案的内容是成功进行演练的关键,内容的缺陷或偏差会导致演练组织者的目的不能顺利实现,因此方案内容设置至关重要。 演练方案中各章节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应急管理体系中 ,应急预案的类别、级别是不同的。 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分别建立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以及现场预案。 进行演练时,一并将所有预案一起实施是不可能的,只能择其中一两项来进行,每个项次的演练都有不同的具体目的。 因此方案首先要规定某项演练的具体目的,为演练活动指明总体目标。 、规模与响应级别 明确演练类型。 预案的演练类型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3 种类型。 演练活动应遵循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桌面演练开始,逐步推进为全面演练。 由口述场景演练,逐步推进为动作行动演练。 明确 演练规模与响应级别。 无论是政府制定的预案,还是企业制定的预案,都规定了突发事件后应急响应的级别,级别越高影响范围越大,演练规模也就越大。 在演练方案中,应当明确参与人员是单部门参加还是多部门参加。 演练是否需要上级或外部给予响应或支持。 例如: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实战过程中,是否需要单位外部的消防资源给予响应配合,应在方案中明确出来。 尽管各生产经营单位属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规模,但都会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部分单位还存在 GB 18218202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标注的重大危险源。 根据要求,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每年都应对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因此,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首先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结果,筛选确定适宜的危险点作为演练的假设目标与类别。 其次,根据自然季节确定以季节性灾害为假设目标的演练,以使方案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雷雨多发季节前,就应对雷击引发的次生事故预案进行演练。 确定演练的具体时间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各类参演人员参加演练的时段不影响自身的工作。 其次应尽量避免过多干扰居民生活、社会道路交通。 演练方案中明确演练启动时间是必需的要素,但是在演练 前应当对参与演练的行动人员保密,以真实地反映行动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职责 为了达到演练的目的,在演练行动中,需要各类参演人员,即应急行动人员、进程控制人员、评价人员、模拟人员、观摩人员等等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预案规定的程序或动作。 参演人员需要对演练进程和关键动作进行记录,才能得出对预案文本和演练行动的评价结论。 因此在演练方案中,应明确各参演人员的类别、数量及其职责。 应急行动人员是根据模拟场景和紧急情况作出反应,执行应急预案中预定程序或动作的人员。 由预案中规定的现场指挥、现场救援、应急通信、物资支援等类人员构成。 演练进程控制人员是管理并设置场景,控制演练行动节奏,监护行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