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修练-论领导者的魅力(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把握又值得追求的工作艺术。 ——本文作者的思考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 一 ) 规范和职业规范的有关知识 无论你多么有才气和傲气 , 在这里 , 你得按照规矩来。 否则 , 要么你走人 , 要么我走人。 —— 一位不知名行政主管的口头禅 1. 什么是规范 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规范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控制 , 换言之 ,控制是规范作用于行为的过程。 在一个资源总量有限 , 人们期望和谐生活的社会里控制是不可少的 , 因此 , 规范也是不可少的。 2. 什么是职业规范 所谓职业规范,就是从业者在某一组织内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3. 职业规范的意义 ——让从业者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 , 应该做什么 , 不应该做什么。 ——从个体的角度看 , 职业规范意味着 , 在某种情景下组织对从业者的行为方式的期望。 ——职业规范被从业者认可并接受后 , 它们就成为以最少的外部控制影响组织成员的手段。 4. 职业规范的形式 ——正式的职业规范是写入组织手册的 , 规定着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非正式的职业规范是组织不成文的规则,规定着员工应遵循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5. 职业规范的类型 以个体内心心理活动为主的职业规范。 心理规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行为主体的内心自省和自我认识来达到控制行为的目的。 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 即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能够支配或影响行为的心理因素有很多 , 如情绪 、 态度 、 观念和宗教倾向等 , 其中能够长期地 、 显著地支配或影响人的行为的是观念和宗教信仰。 以社会关系为主的职业规范。 这种规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规约 、 制度 、 行政指令和法律对人们社会交往中起维护秩序作用和各方利益的行为规则。 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二)领导者的五种职业规范 习俗。 纪律。 道德。 法律。 信仰。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纪律则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规范,主要以对错为评价标准,依靠条款警示和实际奖惩为维系的。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维系的、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及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职业道德常见的规范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信仰:对某种宗教 , 或对某种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 , 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信仰属于信念 , 是信念的一部分 , 但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念 , 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 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一个人有没有信仰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领导者所处的情景:高峰与低谷 , 重大义与施小惠。 信仰对领导者来说 , 就好像楼房的基础一样 , 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 两点理由:信仰给领导者一种完善感 , 信仰帮领导者解除孤独感。 建立信仰是第一步 , 承认自己有信仰是第二步 ,但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用信仰所赋予你的力量和创造精神去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三)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 1.强化对自身的道德评价 建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 作自己内心的道德法官。 多用诸如:公正、义务、良性、荣辱、幸福等道德范畴来评价自己。 2.强化对自身的道德修养 “ 修养 ” 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 所谓“ 修 ” ,有整治、锻炼、提高、完善的意思;所谓 “ 养 ” ,有养成、培养、涵养地意思。 坚持知、情、意、行的结合。 修身以达到人生的新境界。 做到内省、慎独。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四、基于创造力的内在素质 (一)什么是创造性和创造力 创造性:人们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创造性的:( 1)作品;( 2)人;( 3)过程。 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作品的能力。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二)创造性作品 1.创造性作品的特征 新奇性:一项作品首先必须是新奇的,然后才能被称为是创造性的。 适当性:一个作品必须在其有关的范围内是合宜的或有用的,才算得上有创造性。 超约束性:一个在真正意义上称得上创造性的作品,往往都是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了改造,冲破了由以前思想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提供了新的眼界。 凝聚性:一个作品如果能引起改造并形成一种被意义深远地应用到一个广阔思想领域中去,较之只能作为一个有限参照标准而且在实际效用中只能发生较为特殊的作用。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2.领导者如何对待创造性作品 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像一个艺术家一样对创造性的作品有着一种强烈的追求。 一个领导者要善于对自己创造的作品向公众解释和描述。 一个领导者要经常对自己创造的作品进行完善。 一个领导者要乐意将自己创造的作品与本组织内的同行和外行进行交流,以汲取营养。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三)有创造性的人 1.有创造性的人的特征 观念的灵活性:创造性活动要求一个人能自由地往返运动于幻想与现实之间。 个人的独立性: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来说,不愿受习俗的限制和约束。 他是一个有节制的不顺从者。 对不明确的事物和错误的东西的容忍性: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其独立性表现为他对于生活中不明事物的高度容忍和敢于接受不甚明确和复杂的东西。 较高的价值追求: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对于广泛的概念性意义与要旨比普通人具有大得多的兴趣。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2.领导者如何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把创造性集中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特别是对事业的开拓上。 要加强对领导者的学习,增强理论修养,培养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四)创造性的过程 1.创造性过程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所包含的观念常常被描述为发散的,而不是如平常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的收敛性思维。 创造性的过程往往是一个人 “ 顿悟 ” 的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1)准备期(收集信息);( 2)孕育期(把问题放在一边,而进行其他活动);( 3)明朗期(以顿悟的方式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4)验证期(检查以确保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2.领导者要善于运用创造性过程 领导者要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流畅性(讲出你所想到的全部方法)、灵活性、独创性和精致性。 学会将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产品结合起来思考。 领导者要学会运用顿悟,善于将时间分割。 有效利用非工作时间产生的顿悟现象,如对工作之外的聚餐、睡眠中突发的感悟的纪录。 第二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案例分析: 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作品来对待。 写材料的体会: 业绩、经验、表述、关系。 第三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五 、 领导者的公众形象 ( 一 ) 好人形象与能人形象 1.好人形象的特征 雨果在 《 悲惨世界 》 : “ 做一个圣人,那是偶尔的情形;做一个好人,那却是为人的常轨。 ” 好人形象是道德型的公众形象。 这意味着领导者和工作对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需求、相互渴望、相互评价和相互选择的关系。 ——一个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具有为他人谋利益的价值取向; ——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一个善于律己的人,如约束自己的业外活动; ——一个有人情味的人,具有亲民形象,特别是 “ 隔代亲 ”。 第三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