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内容摘要:

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 《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 —— 《安徽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 《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 —— 《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指导性意见 》 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15 —— 《 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 《 池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20202020 年) 》 —— 《池州市总体规划纲 要》 —— 《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 2020— 2028 年)》 ( 三 )发展目标、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 ( 1)经济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池州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 480 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40 亿元。 培育年销售额 50 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23 家, 10 亿元以上的 810 家,亿元以上的 1520家及一大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到 2020 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 1100 亿元,年均增长 25%。 ( 2)科技创新目标 到 2020 年,高新区企业 Ramp。 D 投入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 由现在的 3%提升到 6%以上;高 新区内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 数 在 2020 年基础上翻一番; 建成 3 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 个左右省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 个 市级企业研发中心、 3 个以上的重点实验室、 5 个左右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6 个以上的产业 技术 创新联盟。 基本原则 ——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原则。 坚持以企业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16 为主体,发挥市场在产业导向、资源配置、项目引进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规划、用地、税收、补助、服务等各种手段,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装备投入,加强产业集聚,避免低水平 重复建设。 —— 坚持承接技术转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原则。 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积极扩大开放,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 大力加强技术研究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增强 自主创新 和消化吸收能力。 —— 坚持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 一方面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协调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把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品种 、质量和效益,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 四 )重点任务 打造 特色 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对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分析,综合考虑各领域发展趋势及产业自身规模的成长性、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性和在我市发展的可行性,未来几年高新区将优先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光 伏 电 子 、节能环保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 , 逐步形成独具特色 、 结构合理的 新兴 产业群,并发展和完善相关产业。 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17 ( 1)新材料产业 新型材料业的定位转向高新技术领域,向生态化、功能化、专用化的方向发展,使企业的产品向优、强、精的方向发展,提高集约化程度,发 展优势产品。 ——以铜冠有色为龙头,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群;以贵航特钢为龙头,打造特殊钢材料产业群;以 灵芝化建、 禄思伟、金艺超细粉和国家级非金属矿产品质检中心等为龙头,打造全国重要的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群。 ——依托安徽铜冠有色金属(池州)公司,重点开发铅酸蓄电池技术,采用活化技术回收废酸、塑料,开发高性能蓄电池板栅材料;运用湿法提取工艺制取高纯氧化铅,实现铅酸蓄电池节能、环保规模化生产;采用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发展高容量蓄电池,发展机械与化工用铅、锌合金与高纯材料,实现产业升级。 ——着力发展方解石、白云 石、石灰石粉体加工及下游应用产品。 重点推介年产 12 万吨新型钙塑管材项目;年产 10 万吨轻量涂布纸项目;年产 100 万吨碳酸钙粉体项目;年产 100 万平方米 TCO 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和新能源材料项目;年产 6 万吨各类高档乳胶漆生产线和年产 100 万平方米工业化房屋及外墙板生产线。 ——引进国际先进高纯硅生产工艺和设备,掌握还原炉系统、氢化系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以及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重点建设万吨级高纯硅料项目,探索硅料生产的新技术、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18 新工艺,促进其产业化。 限制千吨以下的传统工艺硅提纯。 将每吨硅料综合电耗控制在 13 万千 瓦时以内。 力争到 2020 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 80 亿元 , 2020 年达到180 亿元。 ( 2) 先进 装备制造产业 通过自主创新、国际兼并、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质量化、品牌化来充分发挥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活力、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跃进,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对竞争激烈、资源能源紧缺、成本增加、环保强化的挑战。 ——依托白鹰集团、大正机械等骨干企业,着力打造数控机床工业城,建立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 重点围绕数控机床的研发和创新,建立国家级高档数控机床研究设计院,积极研究开发五轴联动等高档数控机床 ,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出口 )、服务于一体的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 ——依托中耀美华船舶制造公司为龙头发展船舶配套业,形成集原材料供应、配套件加工、造船、航运为一体的综合性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链条。 重点建设中耀美华船舶制造基地,主要打造联体船坞、万吨级船台,重点发展各种工程船舶、大型港口机械装备、集散两用船、货船制造,建成国家级船舶工业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一批为造船工业配套的企业群体。 ——利用开发区拥有的汽车生产产业目录和生产资质,以盛大特种汽车为先行,引进汽车生产和配套项目,发展特种汽车及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19 配套产业。 重点发展包括德国西格纳消防车、芬兰保华救护车及配套的新型玻璃钢车厢,专用车、改装车、半挂牵引车、货车等重大装备。 力争到 2020 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 150 亿 , 2020 年达到350 亿元。 ( 3)光伏电子产业 为抓住国家新能源推广及光电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积极抢占市场和技术制高点,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上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在若干环节加强自主创新,在生产设计上一步到位 ,抢占技术优势和规模效益优势。 实施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离网、并网逆变设备、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太阳能路灯及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聚。 ——重点支持安徽颐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建设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产业化基地,发展年产光伏并网电站控制系统装置10000 套、太阳能照明装置 20200 盏、智能化大功率高压变频节能系统装置 500 套等项目。 ——支持中建材集团 TCO 太阳能光伏玻璃项目、安徽日晶光伏科技有 限公司多晶硅项目、 LED 节能灯项目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为核心在建项目;年产 1300 万片 SiO2 透明导电玻璃项目、年产 600MW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中材集团新材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 料产业园和年产 300 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等规划储备项目 ——依托现有即将形成的多晶硅片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优势,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多线切割等关键技术的再创新,进一步提高铸锭容量、降低晶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实现切割浆料回收利用。 重点建成 5000 兆瓦多晶硅片和 1000 兆瓦单晶硅片等项目。 将每兆瓦硅片综合电耗控制在 56 万千瓦时以内。 ——充分利用我 省硅料、硅片产能优势,加快发展电池及组件生产,延长产业链。 引进工艺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的薄膜电池生产项目,积极跟踪非(微)晶硅薄膜电池技术进展,努力发展单位耗能低、耗材少、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 鼓励发展光电转化率国际领先的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 重点支持中建材投资项目和日晶科技等企业做强做大。 力争到 2020年光电产业产值达到 130亿元 , 2020年达到 300亿元。 ( 4)节能环保产业 围绕柴油机尾气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及产品,培育新兴产业。 ——依托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留学回国的博士创业团队,利用其所掌握的国际领先的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核心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建立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柴油机尾气排放实验室和催化剂实验室,尽快实现适宜欧 3 排放标准的氧化催化转化器 (DOC)的产业化生产,积极研发适宜欧 4 排放标准的颗粒过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1 滤捕集器 (DPF)和适宜欧 5 排放标准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器 (SCR),形成年产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及其他节能减排产品 50 万台套生产能力,建成国内最大的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生产基地。 力争到 2020 年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 到 120 亿元 ,2020 年达到 270 亿元。 构建特色新兴产业 本着引领未来的发展思想,加大高新区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特色新兴产业,形成推动池州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 1)电子信息产业 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前谋划、大胆创新,积极谋划 “ 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 建设 , 为 电子信息 技术研究开发企业提供孵化场所,广泛吸引国内外拥有先进技术成果的高校、科研院所、 电子信息 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人才进入 电子信息 产业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中试、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帮助在孵企业创办实业,为我市其他企业提供 电子信息 技术服务,力争每年 都出一批研究成果,都有一批在孵企业从中心毕业,并在我市开发区创办企业,用 35 年的时间,使之成为全省甚至全国都有较强影响力的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 2)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以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和旅游骨干企业为依托,打造旅游产业群;以大愿文化园、杏花村历史文化园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打造 “ 九华文化 ” 特色产业群;以中国国际佛文化节、中韩友好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为依托,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2 打造节庆会展产业群;以佛文化影视剧制作、佛文化动漫创作、傩工艺品、九华玉等为支撑,打造 文化 创意产业群。 创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基地 ( 1)加强与周边市的衔接合作,加快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 集中区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合理有效配置岸线资源,形成沿江产业密集带。 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联系合作,积极探索 “借地开发 ”模式。 ( 2)完善 高新 区配套功能。 按照 “路网成环、水电配套、框架成形、设施完善 ”的 要求 ,重点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 内 路网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 3)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坚持因园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集群发展,推进开发区加快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形成集群效应;推进高 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引进数控机床、光电等主导产业群项目,力争创新型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1/3 以上。 建立健全技术 创新 服务平台 按照“体现池 州 特色、追求技术创新、发展新 兴 产业、服务本地企业”的要求,构建“技术研发平台 +专业人才培育 +产业孵化聚集 ”的创业服务中心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自带科技成果(包括专利技术)来我 市 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提供 研究开发、中间试验、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政策、法律、管池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3 理、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 相应的软硬件环 境支持,为我 市 中小企业产业提升提供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 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 五 )运行机制 构建高新区管理机构, 加强对 高新技术开发区 发展的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以转变行政职能为主线,推进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服务功能建设,加快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 强化高新区运行机制,提升政府协调统一功能。 实施管理体制适度超前和运行机制动态创新战略,系统提升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济驾驭能力。 进一步完善现有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完善组织领导 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平台。 要继续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建立保障新模式。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作为开发区的战略任务,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积极推进高新区运行机制企业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