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内容摘要:

, 10 余笔 ,牵涉到几个信用社及农业银行 ,正是我们忽略了贷款 ”三查 ”制度 ,管理松懈的原因 (二)客观上,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 善。 由于多年形成的体制原因,当前不少信用社尚未形成职责权、相互制衡、运作有序的内控体系。 一些内控制度对某些岗位和某些环节起作用,而对于另一些岗位和环节却失控,这容易造成整体监控的力度不够,也难以构筑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不仅如此,有的信用社由于内控制度订立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给管理部门在监管和处罚违规行为时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会影响制度的执行效力。 (三)实践中,检查督促不力,造成有章不循。 由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现有的稽核力量明显配备不足,因而监督检查往往不到位。 从目前信用社的经营现状看,稽核机构很难对业务部 门的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稽核也是以事后监督 为主,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这容易造成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应有的督促检查,会使风险防范产生一定的死角和盲区。 比如,会计工作现在只局限于单纯的记账、算账和报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很难履行监督职责,稽核机构参与监督管理的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并会出现 “三多三少 ”的现象。 即对传统业务监督检查多,对新兴业务监督检查少;对操作的规范性监督检查多,对业务经营中风险性监督检查少;对事后的监督检查多,对事前的防范监督检查少,致使内控制度建设中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发现。 三、农 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缺失的成因 内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客观都有,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 (一)部分县级联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内部组织架构尚不合理。 内控目标的实现,要靠完善的组织结构作保证。 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正处于试行的初级阶段,还没有深入且未全面铺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真正的管理实效,内控组织体系缺乏真实的所有者主体。 再者,内部审计部门尽管已相对独立,但还没有建立起内审部门直接向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负责的体制。 另外,基层机构设置过多,组织架构不合规 ,如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管理组、信用站等现象,也降低了内部控制的灵敏度,增加了组织运行的风险。 (二)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 错误地认为建立内控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就等于建立了内控制度,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还有的把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片面追求业务扩张,忽视了风险控制。 (三)对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任何严密的规章下都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管 理岗位上的人员是可靠的、尽责的。 但实践证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内部组织结构及分工不合理,管理者也有的不可靠,也就是说,权力必须有一定的监督和制约,否则,再好的规章制度也会因为管理者的疏忽大意而无法发挥作用。 信用社对业务经办人员的内控制度比较健全,而对于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基层机构负责人,则有不少控制盲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金融案件表明,对部分基层机构负责人制约不严、监督失控是案发的主要原因。 (四)信息渠道不畅。 由于信用社机构设置主要分布在农村的最基层,信息的收集、传送、分析的手段落后,加之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致使全面、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目标无法实现。 从纵向上看,一些政策及相关实施程序没有较好地贯彻到每一位员工,员工对自己在内控程序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清楚;从横向上看,信息的交流没有畅通的渠道,许多信息无法共享。 信息不能及时二级标题以下,不加标点,下同 准确地提供,不仅不能发挥其在内控中的重要作用,势必会影响或误导下一步的控制对策。 (五)部分内控制度的建立相对滞后。 近年来,信用社金融业务发展加快,网络渠道畅通,新情况、新问题随之不断涌现,老的制度不能覆盖所有的风险点,新制度又没能及时完善充实,致使内控出现盲点,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完善和强化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途径 那么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状况下如何来建立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呢。 结合衡阳市农信社及我们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大方面出发。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1.农村信用社内部应该设一套以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分工协作为原则的严密有效的组织机制。 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系统内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 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 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 首先应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每位员工按各自工作的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 其次在自我检查监督,自我控制保护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岗位之间设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牵制机制,每项业务必须有两个岗位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各岗位的员工要对自己所办业务的合规性和真实性负责,同时设立事后监督岗位,即每项业务有一专门岗位对之全过程检查,以便及时纠正问题。 第三,应注意组织机制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防止出现随着管理人员 级别的升高其所受内部控制的约束力越小的情况出现,加强从上到下、机关到基层、各级业务主管到办事人员的双向或多向,多层面的监督,以有效防止行社高层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 第四,在设置岗位的时候应注意度的把握,不能脱离现实过于强调严密性和完整性,应尽量简化机构和人员,简化程序和手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2.逐步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的第一监控部门,应首先保证各项会计数据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