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内容摘要:
打入 φ12钢筋作为钻孔定位标志,用水准仪测定护筒标高,报监理复核后方可就位施工。 桩位之间的距离校核可用钢尺丈量。 (3)挖泥浆池、沉淀池、储水池、准备合格粘土或膨润土。 (4)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查清地下管网情况,尽早采取措施,迁走桩位上的地下障碍物。 第 5 页 (5)接通水源、电源 护筒的制作与埋设 护筒有固定桩位 ,保护孔口 ,隔离地面水和保持孔 6 页 浆比重,以利护壁、防坍和浮渣。 (4)经常注意观察钻孔 7 页 化,到设计标高时即固定。 钢筋笼顶端要焊接吊挂筋,高出钢护筒。 钢筋笼就位后,吊挂筋支承在护筒顶的枕木上,不能直接放在护筒上。 钢筋笼下端加焊箍筋一道,防止主筋插入孔壁或卡挂导管。 当最后灌注的混凝土开始初凝时 ,即应割断钢筋笼顶端的吊挂筋,使之不影响混凝土的收缩,避免两者的粘结力受损失。 超声波检测桩的钢筋笼要安装镀锌钢管与箍筋连接,要保证检测钢管不漏水。 灌注水下混凝土 (1)一般采用直径 20cm 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每节长度 34m。 导管使用前需仔细检查导管的焊缝、进行试拼,并做封闭水试验( ), 15 分钟不漏水为宜。 (2)导管安装时底部应高出孔底 3040cm。 导管埋入混凝土 8 页 (6)本工程要求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 米,以保证设计标高以下的混凝 土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前,及时计算充盈系数,其值不得小于 1,也不宜大于。 (7)混凝土要连续浇注,中断时间不得超过 30 分钟。 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不宜超过 8 小时。 (8)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试块模具采用尺寸为150150150mm 的标准模具,试块脱模后应置于标养室中养护。 2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成孔的质量控制 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如控制得不好,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还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和造成桩承载力下降。 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采取隔孔施工顺序 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和打入桩不同,打人桩是将周围土体挤开,桩身具有很高的强度,土体对桩产生被动土压力。 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则是先成孔,然后在孔 9 页 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 虽然钻杆到 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就可能会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给第二次清孔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甚至通过第二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坍落的沉渣。 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 同时还要考虑在施工中常用的测绳遇水后缩水的。毕业论文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相关推荐
accesslist 110 deny udp any any eq 1434 accesslist 110 deny tcp any any eq 5554 accesslist 110 deny tcp any any eq 9996 accesslist 110 deny tcp any any eq 6881 accesslist 110 deny tcp any any eq 6882
和互联网连接已是一种明显的走向; 所集成的部件越来越多, NS(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单片机已把语音、 图像 部件也集成到单片机中,也就是 说,单片机的意义只是在于单片集成电路, 而不在于其功能了。 如果从功能上讲它可以讲是万用机。 原因是其内部已集成上各种应用电路 ; 功耗越来越低和模拟电路结合越来越多。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及系统设计水平的提高,单片机还会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和进步
, 10 余笔 ,牵涉到几个信用社及农业银行 ,正是我们忽略了贷款 ”三查 ”制度 ,管理松懈的原因 (二)客观上,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 善。 由于多年形成的体制原因,当前不少信用社尚未形成职责权、相互制衡、运作有序的内控体系。 一些内控制度对某些岗位和某些环节起作用,而对于另一些岗位和环节却失控,这容易造成整体监控的力度不够,也难以构筑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不仅如此
划 Visual C++简介 Microsoft 公司 1998 年推出了 Visual C++6. 0,它是支持 Win32 平台应用程序 (application)、服务(service)和控件 (control)开发的可视化编程的集成环境。 与 VC++5. 0 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它的帮助功能更强大, MSDN(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ing)为包括
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 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 目前,大到世界范围的通信网,小到实验室内部的局域网已经很普及,因特网( Inter)已经连接包括我国在内的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共享 和处理,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WpazadNuKNamp。 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 zn%Mz849Gx^Gj qv^$UE9wEwZQc@UE%amp。 qYp@Eh5pDx2zVkumamp。 gTXRm 6X4NGpP$vSTTamp。 ksv*3tnGK8! z89Am YWv*3tnGK8! z89Am YWpazadNuKNamp。 MuWFA5uxY7JnD6YW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