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培训教程海尔现代物流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潮正在不可阻挡 地冲击着各行各业的每一个领域 .就像不同餐厅的同一道菜都会 有不同的味道一样 ,每个行业的每一个企业在 IT应用方面的故 事也各不相同。 宝供储运 ,是一家民营的中型储运企业 ,从它 1994年底成立 到现在只有 6年多的历史 .但是 ,在这 6年多的成长过程中 ,它对应 用信息技术的追求却贯穿始终 .对不太了解储运行业的人来说 , 可能很难想象这类在印象里靠“搬东西、看仓库”赚钱的企业, 特别是这么一个原本很小的民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竟然 会这么执著;甚至,一些储运业的同行也不一定会理解或者赞 同宝供储运的这种“另类做法”。 然而,正是这种“另类做法”使 得宝供储运业务实现连续翻番,资产几十倍的增长。 宝供储运的总经理和创始人 ——刘武在 1992年承包了广州 的一个铁路货物转运站。 他承包下来的货运任务大多都能及时 完成,运输的质量比较好,仓库也比较干净,另外他的货运站 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家能够提供 24小时货运仓储服务的企业。 也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1994年刘武终于迎来了一个对未来事业将 产生巨大影响的客户 ——宝洁公司( P& G)。 1994年,美国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广东地区建立 了大型生产基地。 对于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宝洁公司来讲,产 品能否及时、快速地运送到全国各地,是其能否快速抢占中国 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 1994年的广东,国营储存和运输两种不 同类别的公司占据了物流行业的主导地位。 宝洁公司首先联系 的就是这些大型国营储存和运输公司,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 制下形成的官僚主义作风,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使宝洁公 司终于忍无可忍,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民营储运企业。 被宝洁公司这样的一家大客户看上,使当时还处在个体户 形态的刘武颇感紧张。 他说:“在整个发运过程中,我们好像 是在照料小孩一样,对‘宝洁’的货物真是呵护备至。 ”为了保证 运输的质量,刘武将集装箱送上火车以后,马上乘飞机去了上 海。 当时他想,一方面去上海可以现场“督战”;另一方面还可 以考察各个环节,拿到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发运 可以顺利进行,满足客户的要求。 刘武在这次“考试”中得了高分。 不过这次生意的成本也确 实很高,刘武自己说那次根本没有赚到什么钱。 但是这没赚钱 的生意,却为刘武承包的转运站带来了越来越多让同行“眼红” 的单子。 “宝洁”从此开始陆陆续续地给刘武加大业务量,甚至 一度把自己所有的铁路货运业务全部交给了刘武的宝供储运。 在业务的发展初期,由于业务量少,复杂程度低,依靠灵 活的人工操作管理与服务顾客的思想,就可取得一定的成效。 按刘武的话说,“传统的运作方法必须改变,我必须要知道客 户需要一些什么,然后想办法去满足他。 否则人家又何必来找 你一个小公司呢。 ”这个想法后来也促使他下决心创办了宝供 储运这一企业。 1994年刘武注册成立了广州宝供储运有限公司。 对宝供储运的 整个发展来说,“宝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大客户。 刘武一直强 调:通过跟“宝洁”合作,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在合作过 程中,“宝洁”会不断地提出更高的目标、新的要求,更重要的 是,它也会很愿意帮助你提高。 这样无形之中就推动了刘武不 断地去学习和思考,同时也就开启了刘武对信息技术的渴望。 1995年,也就是刘武的企业开始走上正轨加速发展的时候, 他突然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一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实际上,那 时侯刘武虽然已经很“前卫”地花大价钱买了好几台计算机,不 过他还真的说不清 IT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时我只知道自己缺的是什么。 那阵子我们的业务量发展 很快,全国已经有将近 3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天的发运量也非 常大。 我和运营部的人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力气了解这些货是不 是按照人家的要求在多少个小时之内发运出去,到达目的地的 时间,破损是不是在控制范围之内,有没有及时把货送到仓库, 签收情况又是怎么样等等,这实在是太麻烦,效率太低了。 另 外,我想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或者提高, 但当时很难找到充足的数据。 这样下去,时间长了非出事不 可。 ”刘武讲起那时侯的事仿佛仍然心有余悸。 宝供储运在发展到高速成长阶段的时候开始遇到了一个信 息瓶颈的问题。 一张单子,刘武可以自己去跟踪,现在一天可 能有上百张的单子,这个问题靠人力已经是很难解决了。 实际 上,“宝洁”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最是敏感。 经过一年左右相对的 “蜜月”期之后,“宝洁”对宝供储运的意见开始越来越大。 以前 “宝洁”发现问题后,宝供储运马上就会去改进,可现在业务越 来越大,宝供储运的反应速度却在明显下降。 1996年,“宝洁” 连续几次向刘武投诉,批评宝供储运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货运 信息,进而指出经他们统计,发现某地的到货时间不准确,破 损率也有上升。 刘武一时摸不着头脑,因为从他和业务部了解 到的情况来看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可是一看“宝洁”详细的数 字化收货记录,顿时就傻了眼。 原来有些分公司的人员利用信 息瓶颈瞒天过海,报喜不报忧,费了很大力气统计上来的信息 竟然有不少水分。 这件事除了让刘武为公司的管理再次深感担忧之外,也使 他发现宝洁公司不仅要求提供安全、准确、及时、可靠的储运 服务,还对整个在物流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非常关注,比如货 物什么时候发运、用的是哪趟火车、预计何时到货、货物情况 如何、有无破损、是否已经签收,等等。 那么,如果宝供储运 可以突破“信息瓶颈”,能够实时监控各个储运环节,不也就可 以“捎带手”地把这些信息告诉宝洁公司吗。 这种服务应该是会 很受客户欢迎的。 早些时候,宝供储运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室”和十几 台 386甚至 486计算机。 1995年,宝供储运通过单机操作把接到 的单子输进电脑,好让刘武知道当天一共有多少单子。 后来随 着业务的变化,单机操作已经远远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在刘武 的要求下,宝供储运员工中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在 1996年 建立了一套在 DOS平台上用电话线连接的“原始”内部网络,以 便可以在全国范围的企业内部传递一些信息。 然而费了不少劲 才建立起来的这套系统,在行家眼里显得毫无价值。 总公司在 与成都分公司通过计算机联系的时候,往往由于电话线路紧张 而失败;再加上操作复杂、稳定性差、长途电话成本高以及与 宝洁公司没有“接口”等,效率实在太低。 更关键的是,随着其 他储运公司的进步和发展,宝供储运最主要的“财神” ——宝洁 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结束了与宝供储运的铁路总代理 合同,虽然宝洁公司仍把宝供储运当成主要货运商,但已开始 有意识地把单子分散以引入竞争。 这件事对刘武的震动很大,他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企业不 能再有“小富即安”的心理,而且一定要去开发更多的新客户, 不能在宝洁公司这一棵树上吊死。 IT实施的关键在企业的一把 手,这时候, IT规划和企业的目标实现了统一,建立先进的企 业信息系统也自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尽管资金非常紧张,刘武还是尽力建立了一套信息系统, 但正式运行已经是半年以后的事了。 在刘武的带动下,宝供储 运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提高得很快。 而这些越来越高的应用 水平也给宝供储运的信息系统挑出了不少毛病,不少员工在发 现这个系统确实有用之后竟然“得寸进尺”地提出了许多新的要 求。 要知道,业务人员的真正参与才是信息系统建立成功的关 键。 在员工们提出的各种要求之中,有人提出现在的数据确实 是很及时也很丰富,但是要查一个数据往往要经过很烦琐的程 序,有时侯点击了六七下鼠标还找不到需要的信息。 能不能想 办法让这些数据可以从数据库里面自动提取出来。 按一两个键, 就会产生所要的表格。 这引出了宝供储运信息系统建设的第二个阶段 ——报表自 动生成。 大家一致认为这将对客户服务大有好处。 因为原本在 宝供信息系统建立以后,客户是通过宝供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网 站为入口来了解自己的货物信息的。 每个客户都会被分配一个 密码,客户在输入密码后就可以看到自己几个月来(包括昨天) 的所有货运和仓储数据。 从各个分公司传回来的数据每日更新, 数量相当大,这一方面让客户查起来很不方便,而且有些客户 由于一些原因不能上网查询,比如有些外资公司根本就不上 Inter,只是通过自己的局域网,甚至有自己的专线把各地 的分公司连起来。 在这一点上,宝供储运的想法跟客户就不一 致了,虽然宝供储运把信息数据做出来了,但是人家并没有真 正用,这些企业就成了宝供。经典培训教程海尔现代物流管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