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的安全和防护内容摘要:

辐射危害:由闪光灯等泵浦源引起的紫外、可见及红外辐射。  电气危害:激光器电源,有的可达几万伏。  低温制冷剂:低温液体引起皮肤灼伤;  材料加工:废气、飞溅物。  其他危害:高功率激光系统的电容器组、光泵系统爆炸危险。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技术要求  防护罩 :每个激光产品必须装有防护罩以防止人员接触超过 1类的激光辐射。  挡板和安全联锁 :可接触的发射水平不低于给定类别的可达发射极限 AEL值,激光产品需要安全联锁,安全联锁的设计必须能防止挡板移开 .  钥匙控制器 :属于 3B类和 4类的任何激光系统必须安装钥匙控制器,钥匙控制器是指用钥匙操作的总开关。 钥匙必须是可取下的 ,并要有专人保管 ,钥匙也可以是磁卡、密码系统。  对于 4类激光产品宜采用 遥控操作 ,避免工作人员直接进入激光辐射区域。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技术要求  激光辐射发射警告 :辐射发射警告应是可闻的或可视的报警。  光束终止器或衰减器 :光束终止器或衰减器应能防止人员接触超过标准的激光辐射。  控制装置 :每一激光产品必须装有控制装置,确保在调整和使用时,不会受到标准规定的激光辐射。  伴随辐射要求 :激光产品的防护罩正常情况下应能防护伴随辐射(例如:紫外、可见、红外)的危害。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 用户通常可采用制造厂商提供的激光产品类别对激光设备进行分类 , 从而避免所有的测量。  若有大于 3A类的激光设备 , 宜指定一名激光安全员。  对于 3B类或 4类激光器应使用可靠的防护围封 ,防护围封可移动部位或检修接头处应贴有警告标记。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 人员培训:对操作激光器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a)熟悉激光系统整个工作过程 b)做好个人防护 c)正确执行危害控制程序 d)正确使用警告标记 e)建立事故报告程序 f)了解激光对眼和皮肤的生物效应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 工程技术管理 a)管理使用激光器必须由专业(职)人员来进行,未经培训教育人员不得擅自开启使用激光器。 b)在激光设备的触发系统上装设联锁钥匙开关,确保只有用钥匙打开联锁开关以后才能触发启动,拔出钥匙就不能启动。 c)对于安放激光器的房间要有明亮的光线,人在明亮光线的环境中,眼睛的瞳孔缩小,以防在激光光束射入眼睛时可减少透射到视网膜上的进光量。 d)对于安放激光器的高度,激光束路径应避开正常人站立或坐着时的眼睛的水平位置,眼睛的视轴不能与出光口平行。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 激光器应严格控制 a)在存放使用的激光器房间内不准把激光束对准人体,尤其是眼睛。 因为激光对眼睛的损伤要恢复极其困难,均为永久性损害 . b)在开动激光器之前,必须告诫现场中人员可能出现的危害,并戴上安全防护眼镜。 c)在有强激光器的工作区内外明显的位置上及激光实验室的房门上张贴出危险标记。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 激光受控区 a) 必须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使用激光设备。 b)按一般要求设立门卫及安全的弹簧锁、联锁等,以确保外人与未受保护人员不得进入受控区,即使门意外被打开时,激光器的激励也能立即停止。 c)房间不应透光,以阻止有害激光束泄漏出去。 同时设立紧急开关,使得处于危险情况下时能将激光器停止发射。 d)在激光系统周围不要放置有镜面反射作用的物品。 e)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激光控制区。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 调试激光器 a) 调试激光器的光学系统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保证人的眼睛不受到原激光束及镜式反射束的照射。 即视轴不与原光束及镜反光束同轴。 b)调试激光器使用的反射镜、透镜及分束器等光学元件尽可能安装牢固。 c)对于 3B类激光器要尽可能使激光束末端终止于漫反射材料,使反射危害最小。 d)对于 4类激光器一定要提供合适的光束终止器,最好是充分冷却的金属或石墨靶标。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 用光学仪器观察激光束 a)使用的如为双筒镜、显微镜、望远镜之类光学仪器观察激光束,激光对眼睛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b)非用此类光学仪器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计算,添加滤光器和适当的联锁类防护设备,以保证人眼所受到的照射量低于激光的安全标准值。 激光安全防护措施 用户安全防护措施  室外及施工中的激光设施的安全要求 a)在激光作业场所贴有醒目的警告安全标记。 b)在激光的末端要有光路终止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