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内容摘要:

A、反帝爱国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D、单纯的旧式农民运动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C、天京变乱削弱了实力 D、石达开出走 讨论题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第三章 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洋务运动 • 清政府建立总理衙门 – 背景: 中外发动势力勾结,出现暂时“和好”局面。 – 原因:为适应外国侵略者是需要。 – 时间: 1861年初。 – 职权: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 – 人物:奕析(办事大臣) – 作用:加强了清朝和外国的联系,但更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的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 – 经济:控制中国海关权 • 表现:英国人为海关总税务局,赫德操纵了近半个世纪之久。 • 影响:利于外国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政治:干涉中国内政外交表现 • 赫德写 《 局外旁观论 》。 • 蒲安臣出任中国使臣 • 洋务运动 – 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 时间: 19世纪 60~90年代。 – 主持机构:总理衙门。 – 目的:“剿发捻,勤远略”(直接目的) – 代表认为人物:中央 奕析,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 • 旗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 •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培养科技人才。 • 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引进了西方近代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练习题 • 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化的是 A、洋务运动的开始 B、正式决定“借事助剿” C、总理衙门的设立 C、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 •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因为 A、清政府改组军机处的需要 B、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发展工商业的需要 C、洋务运动的需要 D、清政府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 • 19世纪 60年代初,清政府总理衙门充当办事大臣的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奕析 D、琦善 • 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 A、 19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 B、 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 C、 19世纪 50年代至 80年代 D、 19世纪 60年代至 80年代 •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是扩张 C、培养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D、维护清朝的统治 • 洋务派举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是 A、汉阳铁厂 B、漠河金矿 C、轮船招商局 D、开平矿务局 讨论题 • 19世纪 60~90年代,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试比较这一运动的相同点,并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 条件: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地点:上海、天津、广东等沿海地区。 – 部门:机器制造业、螺丝工业、面粉工业。 – 著名企业:见课本简表 – 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发展,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瓦解作用。 – 民族企业的特点:革命性、妥协性 •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 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 过程:先后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中诞生。 – 来源: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 – 特点:先于资产阶级诞生;人数不多,分布集中;身受三种压迫,斗争精神强烈。 – 早期斗争:以罢工为手段,进行自发斗争。 练习题 •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 A、 18世纪四十年代 B、 18世纪五十年代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 中国无产阶级的主要来源是 ( 1)城市贫民 ( 2)手工业者 ( 3)农民 ( 4)小商贩 ( 5)华侨 A( 1)( 2) B( 2)( 3) C( 3)( 4) D( 4)( 5) • 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是 A、 发昌机械厂 B、继昌隆剿丝厂 C、贻来牟机器磨坊 D、陈联泰机器厂 • 中国无产阶级集中于城市,人数最多的是 A、上海 B、天津 C、广州 D、汉口 •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的是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萌芽 D、手工业经济 •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民用企业的诱导兴起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讨论题 • 史学界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节 中法战争 • 中法战争背景 –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 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 – 法国侵越,“据越图滇”。 – 黑旗军抗法,收复河内,纸桥大捷。 • 中法战争的经过 – 时间: 1883年 ~1885年。 – 过程: • 第一阶段:主要在越南北方红河三角洲进行。 • 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领海、领土进行。 – 战役: 马尾海战;台湾之战;镇南关大捷,临洮大捷。 – 影响:粉碎了法国以越南为基地的侵华计划;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 – 结果:中国“不百败而败”。 • 《 中法新约 》 – 原因:清政府为停战妥协,决定以胜求和。 – 情况: 1885年,天津,李鸿章、巴德诺。 – 内容:承认法对越的殖民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