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第一轮中考复习内容摘要:

物 例 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因添加三聚氰胺( C3H6N6)致使一些婴 幼儿患肾结石病。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氮质量比为 1∶2∶2 % 126g 例 ,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能形成 离子。 ( 2)写出地单质在 B单质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 3)能形成 XY3型离子化合物的原子是。 例 “ 人造太阳 ” ——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 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 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 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 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元素的两种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① 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了解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②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能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③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标要求 例题精讲 例。 在化学反 应 aA+ bB= cC+ 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 b之和一定等于 c与 d之和 xg A和 xg B反应,生成 C和 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 2xg A和 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 C和 D的质量比 A和 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例 M+ RO2= 2N的反应中, 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 44。 已知 M完全反应生成 N。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12 28 RO2质量为 M与 5g RO2反应生成 N 例 , “ ○ ” 和 “ ● ” 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 1个 微粒 (选填序号 )。 A. B. C.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4)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 B、 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例 ,其实验数据如下: 请你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 1)这三次实验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为什么。 ( 2)第一次实验为什么不生成 22 g水。 ( 3)第二次实验为什么不生成 19 g水。 ( 4)第三次实验中 x是 ,反应后剩余氧气的质量是。 例 5.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下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 A、 B、 C、 D表示如下: A、 B、 C、 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 1) 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 结论是: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结论是:质量守恒。 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丙组同学认为 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 B、 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 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 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你认为 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3)如果 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结论是: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的质量总和一定 生成的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总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① 了解金刚石、石墨、 C60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原因,了解一些碳单质的用途。 ② 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了解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 ③ 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④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⑤ 知道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掌握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 ⑥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课标要求 例题精讲 例。 ( 1)婷婷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少量瓶中雪碧倒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酸吗。 为什么。 ( 3)怎样才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酸。 怎样证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例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石墨做电极 B. 铅笔在纸上划过留下痕迹 C. 用石墨制金刚石 D. 金刚石切割玻璃 例。 (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 (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 (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例 ,瓶塞上装有 A、 B两个分液漏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