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19 公共文化服务。 严格落实现行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规定。 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开展绩效评价。 (五)完善顶层设计。 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制定以“ 1+3+10”为基础的总分结合、上下衔接的制度体系 (1即本《实施方案》, 3即附件 1《 **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附件 2《 **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重点任务推进计划》、附件 3《 **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考核办法》, 10即《 **市“乡村舞台”建设实施方案》、《 **市精准扶贫贫困乡村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市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 **市实 施文 化 遗产 “ 历史 再 现” 工 程发 展 规划20202020》、《 **市开展“书香 **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市“乡村舞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市文化集市建设方案》 、《 **市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实施意见》等专项方案、意见和办法 )。 (六 )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根据业务发展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对实行免费开放后工作量大幅增加、现有机构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和财力,合理增加机构编制。 加强对农村 20 文化队伍的管理,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落实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编制配备不少于 2名的要求 (其中 1名为副科级的文化站长 ),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 在村 (社区 )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 服务岗位,配置由县级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负责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乡村舞台” )的管理服务工作。 建立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文化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单位人员编制内可优先进行录用。 探索智力引进、业余兼职、人才签约等“柔性”人才流动方式,通过建立工作站、创业基地、课题组、特聘专家、学术顾问等形式,吸引各类优秀文化人才参与我市公共文化建设。 鼓励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选送优秀员工参加高等院校和创意培训机构组织的学习与培训。 加强基层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鼓励和扶持基层群众中的各类文化人才、文化活动骨干积极发挥作用。 附件: 1.**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20年 — 2020年) 2.**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任务推进计划 3.**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考核办法 21 附件 1 **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 2020— 2020年) 一、 服务项目与内容 项目 内容 标 准 基本服务项目 读书看报 (室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 (社区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乡村舞台 ”)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积极开展优秀读物推荐和读书活动。 、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和乡镇综合文化站、 “ 乡村舞台 ” 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 ,提供时政、 “ 三农 ” 、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适时更新内容。 根据需要设立 “ 图书漂流 ” 服务点,方便群众 阅读。 、文化馆 (站 )阅读和欣赏到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和双语出版的常用图书、地方文献、音像制品。 1次,活动持续时间不少于 5天。 (市、区 )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少于 ,年开展流动图书服务不少于 10次。 1500种,报刊年入藏量不少于 120种。 收听广播 、县 (市、区 )、乡镇三级应急广播中心,实现市到县的应急广播信息统一制作、播出和适时调度。 推进县 (市、区 )、乡镇、村三级 “ 村村响 ” 农村大喇叭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和 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全覆盖。 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 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 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 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 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 5套电视节目。 观赏电影 “ 一村一月一 场 ” 放映目标,优质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林场放映点 6132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其中国产新片 (院线上影不超过 2年 )比例不少于 1/3。 ,在充分利用好乡镇现有固定放映点的基础上,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 68个乡镇固定放映点全覆盖。 ,力争全市中小学生每学期观看 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22 基本服务项目 送地 方戏 ,采取政府采购等方式,每年为每个乡镇送戏曲等文艺演出不少于 5场,每个行政村 (社区 )不少于 1场。 设施 开放 (室 )、文化馆 (站 )、美术馆、博物馆 (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 )、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 、展览馆、各类文化活动中心及中小学校外活动基地等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村 (社区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乡村舞台 ”) 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面向社会开放。 ,场馆内免费提供无线 WiFi服务。 ,在辖区内选择人流密集的 公共场所安放 24小时图书借阅机、电子图书借阅机等设备。 ,举办 1个以上的基本陈列和规模适当的临时展览,每个临时展览展期不少于 7天。 文体 活动 (市、区)公共图书馆每年组织公益性讲座等活动不少于 4次。 5次,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不少于 20期,举办大型展览不少于 4次,组织馆办文艺团队下基层演出不少于 30场次;县级文化馆每年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于 4次,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不少于 15期,举办大型展览不少于 3次,组织馆办 文艺团队下基层 演出 不少于 40场次。 (街道 )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 1次,组织单项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 (社区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乡村舞台 ”) 每年举办综合性文化活动不少于 1次,组织各类文艺娱乐活动不少于 20次,组织科技普及活动不少于 4次。 “ 全民健身日 ” 系列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市每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 10次,县 (市、区 )不少于 8次,乡镇 (街道 )不少于 3次,村 (社区 )不少于 1次。 、美术馆、纪念馆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各类公益性文 化活动。 (市、区)利用节庆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 特殊群体服务 ,有条件的建立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开展盲人阅读服务。 、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活动。 、未成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乡村舞台 ” )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机制在村(社区)的服务点实施 “ 文化进村入户暖心工程 ” ,每年向孤寡老 人、农村 “ 三留守 ” 人员及残疾人开展送图书、送戏曲、送电影、送书画、送科普、送展演等服务项目入户到家庭活动不少于 2次,每次服务人数不少于 20人。 23 社会 管理 ,组建服务队伍,吸收社会人员参与,每月开展 1次以上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 “ 文化遗产日 ” 展览展示等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不少于 1次。 硬件设施 文化 设施 、县 (市、区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按照国家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 108—— 2020)、《文化馆建设标准》 (建标〔 2020〕 136号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建标〔 2020〕 136号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 93) 规划建设,到 2020年全部建成且不低于国家最低建设标准。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乡村舞台 ”) 按照《 **省 “ 乡村舞台 ” 建设验收评估标准》 (试行 )规划建设,到 2017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参照《 **省 “ 乡村舞台 ” 建设验收评估标准》 (试行 )规划建设,到 2018年实现全市所有社区全覆盖。 、县 (市、区 )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 历史再现 ” 工程,大力发展各类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和“ 乡村记忆 ” 博物馆,到 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博物馆网络体系。 (场 )、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按国家、省上有关标准建设。 影视 广电 设施 ,也可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面积不少于 100平方米,净高不少于 ,宽度不少于 8米,长度不 少于 12米,能容纳 110人观影的数字放映厅。 (监测 )台,按照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体育 设施 (市、区)按标准要求设立公共体育场。 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占地面积不少于 2000平方米,具体标准为: 2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 (其中 1个为硅 PU层面带灯光、看台的球场 ), 2个硬化标准羽毛球场, 1块可配置 4张室外乒乓球台和 1块 500平方米左右可安装室外健身器材的区域。 器材配置: 2副可移动篮球架、 2副羽毛球架、 4张乒乓球台、一套 25件的健身器材。 1200平方米,以室外场地为主,水泥硬化面积不少于 800平方米。 配置器材为: 1副可移动篮球架、 2副乒乓球台、 1套 8— 10件的健身器材。 流动 设施 (市、区 )需配备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服务的流动文化车,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辅助 设施 (场所 )应当为残疾人配备无障碍设施,有条件的配备安全设备。 人员配备 人员 编制 (市、区) 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按照职能和当地人社、编办等部门核准的编制数配齐工作人员。 2名,其中站长 1名 (副科级 ),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参照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执行。 (社区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乡村舞台 ”) ,设有县 (市、区 )财政购买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岗位 1个。 24 业务 培训 15天,乡镇 (街道 )、村(社区 )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 5天。 组织保障 协调 机制 (市、区)党委、政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负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二、标准实施 (一 )本标准是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基本标准,从 2020年起开始实施。 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各县(市、区)、各部门根据全市实施标准,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标准实施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二 )市和县(市、区)政府按照标准科学测算所需经费,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保障当地常住人口享 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 市政府对绩效评估结果优良的地区予以奖励。 各级财政安排资金,面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三 )各级文化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对公众满意度较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5 附件 2 **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重点任务推进计划 ( 2020年 — 2020年) 序 号 项目 重 点 任 务 责 任 部 门 完 成 时 限 一 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建设 1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落实《 **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在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置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培训教室、文艺演出场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管理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配套设施。 市文广新局 、 各县(市、区)政府 2020年完成 2 对全市 16个不达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进行改扩建,到 2020年全部达到等级站标准。 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委 、各县(市、区)政府 2020年完成 3 到 2017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乡村舞台 ” )。 市 “ 乡村舞台 ” 建设。某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空闲的时候都未使用三唱( 2) 没有每周开店长例会, ,就开了两次会议( 1) 蜜饯和日用品、文具货架卫生特别脏( 2) 日用品、文具商品卫生很脏( 2) 陈列很乱 ,没有整齐和美观而言( 3) 随处可见空货架( 3) 超货架高陈列( 1) 有很多商品没有标价签,有商品多个标价签( 2) 叠放、反放到处都是( 2) 基本没有放在左下角( 2) 没有日配品检查表( 1) 只做到五月份
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如图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 原因是:( )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B.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 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D 声音是一种波 ,我们把它 叫做 _______. 声波 声音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别固定式器具可用绝缘导线穿管等作为供电线路,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TNS供电系统),即配电线路上设专用接地保护线(PE线),以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用电。 、数据进行选定。 (开关箱)均为铁制配电箱并加门加锁,室外安装的须有防雨措施,总箱和开关箱内设带漏电保护动作的负荷开关(总箱的为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200mA,;开关箱的为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
15 日 09: 00— 12: 00 活动主题: 玫瑰梦想,尊荣绽放 活动形式: ○ 样板间开放仪式 3 ○ 营销大厅活动 ○ 样板间配套活动 七、活动内容 创意策略: 在氛围布置上,完全打造成一种皇室的尊荣氛围,以体现项目的高贵品质。 在开放仪式上,以玫瑰的绽放和梦想的开启来紧扣主题。 在营销大厅和样板间的活动上呈现给来宾三个画面,营销大厅的活动体现的是精彩、好玩
............................................ 75 、消防 ............................................................................................................... 75 第八章 工程重点、难点部位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