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卷-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内容摘要:

2342342342NOSOSOSCONOCOSOCNONOSOHHNOSOHHNOSOHHNOSOHHCl、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 22222 42 222 OHFOHF HNaOHOHNa   22222232323222322222326233422HCOHCaOHCaCSHOHAlOHSAlNHOHMgOHNMgONaOHOHONa          32322323233222OHAlAlOOHAlSHHSSOHAlCOHCOCOAlOHOHOH与     NaOHO CONaOOHCO232222    22232222HClNaOHNaClOAlOAlOHOH电解电解电解溶液熔融 培人家教网制作 欢迎访问 培人家教网 Page 12 of 21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如需修改,联系本站 11. Al3+ Al(OH)3 AlO2 12.归中反应: 2H2S+SO2=3S+2H2O 4NH3+6NO   催化剂 4N2+6H2O 13.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 ( 2)金属→非金属 ( 3)非金属→非金属 ( 4)非金属→金属 1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⑪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如: Cl2+H2O、 H2S+O NH3+O CH4+O Cl2+FeBr2 ⑫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NH3+NO、 H2S+SO2 、 Na2O2+H2O、 NaH+H2O、 Na2O2+CO CO+H2O ⑬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PCl3+Cl2 、 Na2SO3+O2 、 FeCl3+Fe 、 FeCl2+Cl CO+O Na2O+O2 14.三角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 2 种或 3 种气体的反应: ( 1)铵盐 ( 2)硝酸盐 16.特征网络: ( 1) )(222 酸或碱DCBA OHOO     ① 323 222 H N ONONONH OHOO    (气体) ② 42322 222 SOHSOSOSH OHOO    (气体) ③ 322 222 COHCOCOC OHOO    (固体) ④ N a O HONaONaNa OHOO     222 222(固体)  铝热反应    CMgOCOMgHFeMgNa OHH22 2 22点燃或)、活泼金属(  )、(、高温高温HIHBrHClSSHIBrClHCOOHCCOSiSiOCOHFOHF2)(22422222222222  222 COC OHH 金属金属氧化物 金属金属氧化物高温高温   SHNHSNHHSNHOHSONHSONHHSONHOHCONHCONHHCONH232442233243422332434])[(])[(])[(  2232223 222 42)(2 ONOAgAgNO ONOCuONOCu 培人家教网制作 欢迎访问 培人家教网 Page 13 of 21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如需修改,联系本站 ( 2) A— A为弱酸的铵盐: (NH4)2CO3或 NH4 HCO3; (NH4)2S 或 NH4HS; (NH4)2SO3或 NH4HSO3 (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 322223322222223236454222232222NHHNOHNOONHSOOSOOOHOHOKClK C lOM n OM n O     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 十四、特征现象 1.焰色反应: Na+(黄色)、 K+( 紫色) 2.浅黄色固体: S 或 Na2O2或 AgBr 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4.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2+(蓝色)、 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 Cu、 Cu2O、 Fe2O3)、红褐色 [Fe(OH)3] 蓝色 [Cu(OH)2] 黑色( CuO、 FeO、 FeS、 CuS、 Ag2S、 PbS) 黄色( AgI、 Ag3PO4) 白色 [Fe(0H) CaCO BaSO AgCl、 BaSO3] 有色气体: Cl2(黄绿色)、 NO2(红棕色) 5.特征反应现象: ])([])([ 32 OHFeOHFe 红褐色白色沉淀 空气   十五、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 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 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装入药口前进行 )原则。 (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 )原则。 十六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 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十七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①加热 KMnO4制氧气②制乙炔③收集 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 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 NH3的时间。   CB气体气体强碱强酸 培人家教网制作 欢迎访问 培人家教网 Page 14 of 21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如需修改,联系本站 十八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 9 种方法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 NaCl, KNO3。 :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 (水 ):加入新制的 CaO 吸收大部分水 再蒸馏。 :溶与不溶。 : SiO2(I2)。 :如用 CCl4来萃取 I2水中的 I2。 : Fe 粉 (A1 粉 ):溶解在过量的 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如 CO2(CO):通过热的 CuO; CO2(SO2):通过饱和的 NaHCO3溶液。 :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 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 O2。 :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 Al(OH)3, Fe(OH)3:先加 NaOH溶液把 Al(OH)3溶解,过滤,除去 Fe(OH)3,再加酸让 NaAlO2转化成 A1(OH)3。 十九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 10 种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 Na2CO3中的 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 硫酸。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 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二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 15 例 ,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 里。 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 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 (试管 )或接触筒壁 (试管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