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h)。 沉井 工程施 工方案 11 由水泵站供给水力吸泥机、水力冲泥机的高压水与渗进沉井内的水量之和,应与水力吸泥机的排水量平衡。 ○ 3 水力冲泥机的应用 凡水力机械化除土法,普遍采用水力冲泥机(水枪)。 使用水力冲泥机时,不仅利用其射流来冲刷切割土层,而且还利用射流来搅动土层,使之形成泥浆。 因此,须以高压( 10~15kg/cm2 以上)的水流供给水力冲泥机,当高压水流通过喷嘴时,具有很大的速度,能产生相当大的破坏力。 水力冲泥机的作用是将土冲成泥浆使之流向集泥坑,但在冲除颗粒较大或较坚硬的土层时,一部分大颗 粒土块可能沉淀,流不到集泥坑中。 在这种情况下,须用水力冲泥机将已沉淀的土块冲至集泥坑,以便用水力吸泥机将这些土块及泥浆排到井外。 实际影响水力冲泥机效能的因素有: a. 地质构造及土的性质,粘性小的土较易冲刷,所需的水压较小,水量也少; b. 射流水柱和冲刷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减少至冲刷面的距离及增加水柱和冲刷面的交角,则冲刷强度就增大。 c. 喷嘴处的水压力、水力冲泥机的射水量以及射流的性能,如有高水压及大量的水,就能得到大的冲击力。 另外,尚需说明的是由于考虑水力冲泥机在沉井内移动方便,常用高压橡皮管向 水力冲泥机供应高压水。 若水压过大时橡皮管的刚性也大,这时不但操作困难,还往往容易发生橡皮管弹伤人,所以应将水力冲泥机固定。 ○ 4 水力吸泥机的应用 水力吸泥机的作用是将沉井内所冲成的泥浆排到井外,使沉井下沉。 水力吸泥机由喷嘴、混合管、喉管及扩散管等组成。 这些部件对水力吸泥机的工作效率影响很大。 施工经验证明,工作水流和吸入泥浆水流,仅在混合管至喉管这段范围(混合室)内混合,在扩散管内工作水流的动能转变为泥浆水流的位能,这样才能将泥浆排到井外。 水力吸泥机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本身没有 运动部件因而不易损坏,同时易于加工制造、装拆简便。 水力机械冲土时不受水深限制,但其出土率则随水压、流量的增加而提高,必要时应向井内注水,以加高井内水位。 在淤泥或浮土中使用水力吸泥机时,应保持沉井内水位高出井外水位 1~ 2m。 沉井 工程施 工方案 12 ( 3) 水力机械化施工主要方法 沉井下沉使用的水力机械,由水力冲泥机和水力吸泥机,以及相应的高压供水管路和排泥管路组成。 沉井的每个井孔(格)最好使用一套水力机械。 水力机械在沉井内除土时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三个要点。 作业过程如图 3 所示。 ○ 1 冲泥时,可先在水力吸泥机的吸泥龙头下方 (一般均选在锅底中央),冲挖出一个直径约为 ~ 的集泥坑。 然后用水力冲泥机开拓各个方向通向集泥坑的水沟 2~ 4 条,沟的纵向坡度 3~ 5%。 此后,即可向四周开挖锅底①,为了防止沉井突然下沉,引起很大的偏差,以及减少井外土的拢动坍塌等情况,可在沉井四周刃脚旁保留宽 ~ 的土堤。 待锅底开挖完毕后,再逐步均匀地冲挖土堤,第一步先冲除四角处的土堤②,第二步再冲除四周土堤③,最后冲除定位点处土堤,使沉井下沉。 ○ 2 对于多孔(格)沉 井的施工,亦可参照上述顺序进行开挖,各井孔之间,在沉井偏斜不大时,应力争同时冲挖。 如果沉井偏斜较大时,井孔之间的开挖情况应根据偏斜情况加以调整。 ○ 3 对于离集泥坑较远的井孔(格),当冲沉井四角②和井壁处③土堤时,泥浆从那里流到集泥坑有时是很困难的,为了不使集泥坑和集泥水沟之泥砂沉淀,经常用一个水力冲泥机反复冲刷和搅动。 一方面用它将沉井最远处的泥砂冲至集泥坑;另一方面还可以把集泥坑冲深,搅动泥浆,并清除堵塞在吸泥龙头网罩上的杂物。 利用上述方法能够提高水力吸泥机的排泥量,尤其是在沉 井的下沉初期,泥浆中常混杂着建筑垃圾,如石块、碎木块等,采用上述措施亦属必要。 根据工程中实测情况,当水压为 15~ 20kg/ cm2时,水力冲泥机的有效冲刷半径约为 6~8m,在此范围内的泥浆一般均可流至集泥坑内。 水力吸泥机的吸泥龙头的网罩应低于泥浆面约 5~ 10cm,这样可吸入较多的泥浆。 图 3 井内水力除土示意图 沉井 工程施 工方案 13 当吸泥龙头的网罩或吸泥管内被杂物堵塞时,亦可用反冲法来清除吸泥管或吸泥龙头的堵塞物。 其方法是关闭水力吸泥机的进水阀门,这时排泥管内的水体便倒流入井内,把吸泥龙头及吸泥管中的杂物冲出来,有时上述的方法尚需重复数次,始能将堵 塞物清除干净。 2) 下沉控制 ( 1) 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小于 10cm,避免发生倾斜,尤其在开始下沉 5m 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在离设计深度 20cm 左右停止取土,依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 2)为 保证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不产生超沉,在刃脚终沉标高处施打一排Φ 550 深层搅拌桩,桩顶标高即为刃脚的终沉标高,实桩长 5m。 3) 下沉纠偏 ( 1) 沉井下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倾斜、位移及扭转等情况,应加强观测 ,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 产生倾斜的可能 原因有: ○ 1 刃脚下土质软硬不均; ○ 2 拆刃脚垫架时,抽出承垫木未对称同步进行,或未及时回填; ○ 3 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 ○ 4 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 ○ 5 刃脚局部被大石块或埋设物搁住; ○ 6 井外弃土或施工荷载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 ( 2) 操作中可针对原因予以预防 ,如沉井已经倾斜,可采取在刃脚较高一侧加强挖土并可在较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必要时配以井外射水,或局部偏心压载,都可使偏斜得到纠正。 待其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下沉。 ( 3) 位移产生的原因多由于倾斜导致,如沉井在倾斜情况下下沉,则沉井向倾斜相反方向位移,或在倾斜纠正时,如倾斜一侧土质较松软时 ,由于重力作用,有时也沿倾斜方向产生一定位移,因此预防位移应避免在倾斜情况下下沉,加强观测 ,及时纠正倾斜。 位移纠正措施一般是有意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斜,再沿倾斜方向下沉,至刃脚中心与设计中心位置吻 合时 , 再纠正倾斜,因纠正倾斜重力作用产生的位移,可有意向位移的一方倾斜后,使其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位移纠正。 ( 4) 沉井下沉产生扭转的原因是多次不同方向倾斜和位移的复合作用引起的,可按上述纠正位移、倾斜方法纠正位移,然后纠正倾斜,使偏差在允许范围以内。 沉井封底 1) 不排水封底即在水下进行封底。 封底前,井内水位不应低于井外的地下水位。 潜水员沉井 工程施 工方案 14 应潜入井内水下,使用高压水枪按设计要求将井底面整理成锅形,并将井底浮泥清除干净,新老混凝土接触面应用水冲刷干净。 2) 封底混凝土采用水下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 C25。 封底 混凝土应在沉井全部底面积上连续均匀浇注,不得留有施工缝,浇注时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不宜小于 ,导管直径以 25~30cm 为宜。 待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所需设计强度后,方可从井内抽水,并检查封底质量。 质量标准 沉井的质量检验度应符合 下 表的要求。 沉井(箱)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混凝土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下沉前必须达到 80%设计强度) 查试件记录或抽样送检 2 封底前,沉井(箱)的下沉稳定 mm/8h < 10 水准仪 3 封底结束后的位置: 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比) 刃脚平面中心线位移 四角中任何两角的底面高差 mm < 100 < 1%H < 1%L 水准仪 经纬仪, H为下沉总深度, H< 10m 时,控制在 100 mm 之内 水准仪, L 为两角的距离,但不超过 300 mm, L< 10 m时,控制在 100 mm 之内 一般项目 1 钢材、对接钢筋、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 查出厂质保书或抽样送检 2 结构体外观 无裂缝,无风窝,空洞, 不露筋 直观 3 平面尺寸:长与宽 曲线部 分半径 两对角线差 预埋件 % % % mm 177。 177。 20 用钢尺量,最大控制在 100 mm 之内 用钢尺量,最大控制在 50 mm之内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4 下沉过程中的偏差 高差 % ~ 水准仪,但最大不超过 1m 平面 轴线 < %H 经纬仪, H 为下沉总深度,最大应控制在 300 mm 之内,此数值不包括高差引起的中线位移 5 封底混凝土塌落度 cm 18~ 22 塌落度测定器 沉井 工程施 工方案 15 施工监测 沉井下沉 监测 沉井位置的控制是在井外地面设置纵横 十字控制桩、水准基点。 下沉时,在井壁上设十字控制线,并在四侧设水平点。 于 井 壁外侧用红油画出标尺,以 观 测沉降。 井内中心线与垂直度的观测 是 在井内壁四边标出垂直轴线,各吊垂球一个,对准下部标志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 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垂球离墨线边达 50mm 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立即纠正,沉井下沉过程中,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并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当发现倾斜、位移、扭转时,及时通知值班队长,指挥操作工人纠正,使允许偏差范围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最大沉降差均控制在 250mm 以内。 当沉至离设计标高 2m 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应加强观测,以防超沉。 应急救援预案 目的 针对本工程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紧急情况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如基坑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火灾、爆炸、触电等),必须及时采取抢救行动和补充措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 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项目部工伤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现场当发生一般工伤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人员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并对伤员进行救治,施工员负责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 ” 及时上报。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项目经理必须立即将事故 概况 (包括 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地点、时间、事故原因等 ) 用最快速度报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部和分公司领导。 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现场员工要发扬救死 扶伤精神,在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指挥下,立即组织抢救伤亡人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 发生事故的现场应进行保护,因抢救伤员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好标记,不得擅自清理或掩盖现场,以利对事故进行调查。 事故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在调查过程中,所有员工都应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把事故原因查清,并对员工进行教育,吸取教训,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防沉井 工程施 工方案 16 止事故的再发生。 对事故责任人及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和严肃处理。 项目部应急救援系统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名单: 序号 姓名 电话 应急救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