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箱梁吊装安全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板临时连接件; ⑤ 缆索吊机 继续 卸载 至 吊索完全受力后 , 解除 吊具 与梁段临时吊点的连接; ⑥ 缆索 吊机 携带吊具向索塔方向 行走至起吊位置定位 ,准备下一个梁段吊装 ; ⑦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 4~92 号吊索对应梁段 的吊装。 ⑧ 随着钢箱梁节段吊装的进行,两相邻节段梁底板间下缘张口逐渐减小至设计值 时,即行连接梁段底板临时连接件。 跨中第一个梁段与吊索连接后,由于吊索与梁段重心不在同一断面上,为保持梁段平稳,在缆索吊卸载解除吊具与梁段临时吊点连接之前,需在梁段两端采用钢丝绳与主缆吊挂连接,进行辅助梁段平衡 , 在第二个梁段吊装完成后即可将平衡保险绳解除。 一般梁段吊装施工流程见图 所示。 图 钢箱梁一般梁段吊装施工流程图 14 索塔附近梁段吊装 索塔附近梁段共 6 个,分别为保山岸的 C 梁段( B48 梁段)和 2 号吊索对应梁段( B4 B46 梁段),腾冲岸的 B 梁段( T48 梁段)和 9 95 号吊索对应梁段( T4 T48 梁段),安装顺序为索塔向跨中方向。 B4 B4 T4 T48 梁段由于处在缆索吊跑车运行盲点,需采用荡 移法吊装,在索塔前 20m 位置垂直起吊梁段到一定高度后,利用安装在引桥(引道)上的牵引系统,牵引荡移梁段至安装位置, B4 T46 梁段在对应 94 号吊索位置直接垂直起吊安装。 无索区 B 梁段( T48)、 C 梁段( B48)吊装前,搭设临时支架,并在支架上布设滑移轨道,梁段吊装后放置在滑移轨道的移位器上 , 腾冲岸索塔附近梁段T4 T4 T46 梁段施工方法与保山岸相同。 合拢段施工 根据钢箱梁总体吊装顺序安排, 合龙顺序为 先 合龙 腾冲侧 TH45 梁段, 后 合龙 保山侧 BH45 梁段,合龙梁段采用缆索吊在对应 93 号吊索位 置直接垂直起吊安装。 合龙 段 吊装前,采用引桥(引道)上的牵引系统,将合龙段索塔侧的已安装梁段整体向边跨方向牵引预偏,使合龙 空间大于梁段长度 30cm后垂直吊装 合龙段。 合龙段与吊索连接后,先完成合龙段与中跨侧相邻梁段间的临时连接件连接,然后慢速释放预偏牵引力,使已预偏的梁段逐渐退回原来位置,最后完成合龙段与索塔侧相邻梁段间的临时连接件连接。 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表 危险源清单、评价及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 险 源 可能导致的伤害 风险评价 评价结果 控制措施 L E C D 1 起重吊装作业 超载吊物 起重伤害 6 2 7 84 Ⅲ 加强管控,吊车上配备有重量 传感器,合理规划吊物重量 2 吊物捆绑不牢、不平衡,吊点、 吊具有损伤 起重伤害 3 2 7 42 Ⅱ 吊装前先检查吊具,定期对吊 装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 3 作业半径、被吊物下方有人 起重伤害 3 2 7 42 Ⅱ 及时提醒闲杂人员离开后,再 进行吊装工作 4 歪拉斜吊重物 起重伤害 3 2 7 42 Ⅱ 加强现场安全监管与教育培 训,禁止超重 5 雷电大风暴雨天气进行吊装 作业 起重伤害 1 2 7 14 Ⅰ 起重设备配备风速仪,遇到极 端恶劣天气暂停施工 15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 险 源 可能导致的伤害 风险评价 评价结果 控制措施 L E C D 6 起重吊装作业 起重吊装司机未持证上岗 坍塌、触电 吊装事故 3 6 7 126 Ⅲ 严格入场审批, 特种作业人员 必须持证上岗 ,及时办理证件 7 作业过程中无专人指挥或指 挥信号不明 起重伤害 3 3 7 63 Ⅱ 安排专人指挥,视情况配备 对讲机 8 未定期对塔吊进行检修、保养 起重伤害 1 2 7 14 Ⅰ 机械部负责 督促机架人员定期对塔吊进行保养 9 操作司机不按照安全操作规 程作业 起重伤害 6 3 7 126 Ⅲ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交底和风险告知,审查司机的资质,加强现场监管 10 超载吊装 起重伤害 3 1 15 45 Ⅱ 严格控制所吊物重量,不得 超载吊装 11 吊具选用不当 起重伤害 3 2 15 90 Ⅲ 按照方案中对 起吊物 吊装安全控制措施施工,吊装前先行检查 12 吊装作业现场有闲杂人员进 入,在吊物下停留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1 2 3 6 Ⅰ 及时提醒其离开,配备警告 装置 13 塔吊的安 全装置、限位装置失 效 起重伤害 6 1 15 90 Ⅲ 机械部负责督促机架人员 定期对塔吊进行保养 14 突然停电、突发故障处理不 当,将吊物停留在空中 物体打击 3 2 3 18 Ⅰ 稍松稍紧反复使用制动器将吊物缓慢放置安全地带 15 钢箱梁吊装作业 安装前未对缆索吊进行检查 起重伤害 1 6 7 42 Ⅱ 组装前检查液压、电器控制 系统 16 缆索吊安装后未进行检验、试 吊 起重伤害 1 6 7 42 Ⅱ 安装完毕后组织检验,且试 吊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7 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培训、交底、风险 告知 起重伤害 1 6 3 18 Ⅰ 在施工前,组织作业人员进 行教育培训后再上岗 18 钢箱梁起吊前未进行检查 起重伤害 1 3 7 21 Ⅱ 每班作业先做无荷载升降、行走以及制动器、限位装置的安全性能试验 19 指挥人员经验不足,信号不清 晰 起重伤害 1 3 15 45 Ⅱ 指挥人员由有经验的专人担任,机械部指导,使用对讲机 20 钢箱梁吊点设置不当,位于重 心竖向重合 起重伤害 1 2 15 30 Ⅱ 经工程部严格计算,确保平 稳起吊,防止偏载 21 无关人员随意碰触电器开关 及各种控制设备 起重伤害 3 1 15 45 Ⅱ 专职安全员旁站监督,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现场,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戒 22 钢丝绳磨损严重 起重伤害 1 6 15 90 Ⅲ 定期检查,做好保养工作, 达到报废标准的及时更换 23 钢丝绳绳卡个数不够,绳卡间 距不足 起重伤害 1 6 7 42 Ⅱ 严格按照规范设置钢丝绳 24 钢丝绳负荷过大 起重伤害 6 7 21 Ⅱ 对缆索吊各系统进行设计验算,保障足够的安全系数 25 钢丝绳牵引过程中,将手放在 钢丝绳上 挤压 1 2 3 6 Ⅰ 随钢丝绳行走人员不得 碰触钢丝绳 26 采取打反向进行制动 起重伤害 3 2 7 42 Ⅱ 加强现场安全监管,禁止此 项操作 27 使用千斤顶超负荷使用,或顶 升高度过高 起重伤害 3 2 7 42 Ⅱ 按照千斤顶额定起重量使用,顶升不得超过总高度的3/4 28 手拉链条葫芦超过额定起重 量,拉力过大 起重伤害 3 2 7 42 Ⅱ 不得超负荷使用,不清楚时 先查原因,不得多人猛拉 29 猫道横向通道拆除后抗风稳 定性下降 起重伤害 3 6 7 126 Ⅲ 对猫道改吊 作业,使用钢丝绳悬挂在主缆上 16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 险 源 可能导致的伤害 风险评价 评价结果 控制措施 L E C D 30 钢箱梁吊装作业 第一段梁片安装后平稳性较差 起重伤害 3 6 7 126 Ⅲ 使用平衡保险绳与主缆吊挂连接 31 起吊钢箱梁时未封闭连接线 起重伤害 3 2 15 90 Ⅲ 同交警、路政单位协作,禁 止人员、车辆通行 32 旱季期间对流现象严重 起重伤害 3 6 7 126 Ⅲ 安排在雨季或旱季上午进行吊装作业,风力到 6 级后禁止吊钢箱梁 33 卷扬机 卷扬机、转向轮地锚设置不牢固 物体打击 3 6 7 126 Ⅲ 提前设置其预埋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置,确保混凝土强度 34 作业前未先行检查 触电 机械伤害 1 6 7 42 Ⅱ 督促操作司机履行职责,按 照规章制度办事 35 传动齿轮无防护罩 机械伤害 1 6 15 90 Ⅲ 对入场设备严格审批,缺失 的加工制作防护网 36 钢丝绳有缺陷,或排列不整齐,在转动过程中用手拉、脚踩钢丝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1 2 7 14 Ⅰ 对钢丝绳及时进行检查,停机后两人配合解开,注意保护手脚 37 卷扬机刹车失灵 机械伤害 1 2 15 30 Ⅱ 使用前 先行对其进行检查,及时对其进行修理、保养 38 操纵杆行程内有障碍物 起重伤害 1 2 7 14 Ⅰ 作业前先行清除周边闲杂 物体,确保操作顺畅 39 其他作业人员跨越正在作业 的卷扬机钢丝绳 物体打击 1 2 15 30 Ⅱ 禁止任何人员穿越受力中 的钢丝绳 40 对运转中的卷扬机保养、修 理、洒水降温 机械伤害 3 2 15 90 Ⅲ 停机后才能进行这些工作 41 龙门吊 轨道上或周边放有杂物 坍塌 3 3 7 63 Ⅱ 每天上班前进行班前检查,及 时将杂物清除 42 龙门吊司机未持证上岗 坍塌 、触电 吊装事故 3 6 7 126 Ⅲ 严格入场审批,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及时办理证件 43 龙门吊未进行动静载试验就 投入使用 坍塌 3 6 7 126 Ⅲ 安装完毕后,机械部指挥进行 动静载试验 44 龙门吊安装完后未经过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就投入使用 坍塌 吊装事故 3 6 7 126 Ⅲ 机械部及时联系质量技术监 督管理局进行检验 45 未定期对龙门吊进行保养 吊装事故 1 2 7 14 Ⅰ 机械部负责督促作业队定期 对龙门吊进行保养 46 操作司机不按照安全操作规 程作业 吊装事故 6 3 7 126 Ⅲ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交底和风险告知,审查司机的资质,加强现场监管 47 龙门吊超载吊装 吊装事故 3 1 15 45 Ⅱ 确保龙门吊起重量吊起缆索吊主缆钢绳卷筒 ,不得超载吊装 48 歪拉斜吊吊物 吊装事故 3 2 7 42 Ⅱ 加强现场安全监管,立即批 评指正 49 施工现场有闲杂人员 物体打击 吊物碰撞 1 2 3 6 Ⅰ 及时提醒其离开,配备警告 装置 50 遭遇雷电天气仍继续施工作 业 雷击 6 1 15 90 Ⅲ 加强安全监管,雷雨天气必 须停止作业 51 高处作业 高 处作业人员含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恐高症的不适宜于高处作业的疾病 高处坠落 3 6 7 126 Ⅲ 患以上疾病的不得从事高处 作业 52 高处作业人员未配备安全带、 防滑鞋和工具袋 高处坠落、物体打 击 3 6 7 126 Ⅲ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要求佩 戴安全防护用品 53 高处作业所用物料堆放集中 不平稳 坍塌、物体打击 1 6 7 42 Ⅱ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调配物 资,材料按规定堆放 17 序号 作业 活动 危 险 源 可能导致的伤害 风险评价 评价结果 控制措施 L E C D 54 高处作业 操作平台周边无防护栏杆 高处坠落 1 6 7 42 Ⅱ 平台搭建后及时设置防护栏 杆 55 高处进行电焊作业,下方有易 燃易爆物品 火灾爆炸 1 3 7 21 Ⅱ 作业前必须清除,加强现场管 控 56 各作业平台未设置爬梯 高处坠落 3 6 3 54 Ⅱ 及时设置有扶手的爬梯 57 预留人洞未设置临边防护设 施或覆盖、挂牌 高处坠落 1 2 15 30 Ⅱ 及时焊接防护栏杆 58 使用吊篮作业安全防护用品 佩戴不规范 高处坠落 1 2 7 14 Ⅰ 旁站监督吊篮作业,督促作业 人员正确使 用安全防护用品 59 上吊篮作业人员,患有不适宜 高处作业的疾病,或酒后作业 高处坠落 2 40 40 Ⅱ 安排身体健康的人员从事本项工作,饮酒人员禁止作业 60 将吊篮作为运输材料和人员 的电梯 高处坠落 1 2 15 30 Ⅱ 旁站监督施工,禁止本项操 作,吊材料使用转运吊笼 61 升降机作业 升降机未经检验,操作司机无证作业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3 1 7 21 Ⅱ 投入使用前先行检查办理安全检验合格件,严格入场审核确保持证上岗 62 养护不及时,作业前未先行检 查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3 2 7 42 Ⅱ 每日启动前先行检查,及时消 除安全隐患 63 停靠前未换挡减速,或使用限 位撞板停车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3 1 15 45 Ⅱ 加强操作司机的安全教育,提 高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 64 人货混装,超载装人,超载拉 货 高处坠落 6 1 15 90 Ⅲ 严格控制人货混装,乘人不得 超过 13 人,载物不超过 2T 65 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雾天 气时仍进行作业 高处坠落 3 1 15 45 Ⅱ 严格管控,杜绝在恶劣天气下 作业 66 运行过程中打开梯笼门,倚靠 在笼门上 高处坠落 6 1 15 90 Ⅲ 加强作业人员及操作司机安全教育,设置连锁装置,不停车笼门不能开启 67 乘人将手伸出梯笼外,乘坐过 程中嬉戏打闹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3 2 7 42 Ⅱ 确保安装的梯笼网偏小,手指 不宜穿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