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工序工艺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炉操作及控制要求1) 筛炉是指从进最后一包热铜锍到尽渣完毕的整个过程,通过向炉内加入适当熔剂,除去熔体中的残铁,得到品位为70%以上的白冰铜(Cu2S),确保二周期的顺利进行。 筛炉前一包料(即一周期的最后一包料)要加足熔剂造尽渣。 控制好炉温,并且炉口要翻小花时放渣。 2) 筛炉补加熔剂要十分准确,发现火焰有少许紫红色,应停止加熔剂。 待时间吹够,熔剂完全熔化,炉温升至1250℃~1300℃,炉口火焰为淡蓝色、略带水红色,从炉后风眼取样观察,发现钎样呈钢灰色或银灰色,有油脂光泽,并带黑斑点而且会卷曲起来,表示熔剂已经加够,不必再加,即可放筛炉渣。 3) 筛炉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30~60分钟内完成。 筛好炉后,不允许加大量的熔剂或冷料。 炉内残渣不准超过50mm,炉内液面上没有或漂有少量游离的熔剂。 4) 当确认已经筛好炉,炉内熔体基本是单一的Cu2S相了。 此时铜锍品位大于70%。 待渣放尽,残留渣不准超过50mm,即可加一斗(约5~10吨)冷铜,以达到控制二周期炉温之目的,不准连续加两斗。 5) 筛炉终点的判断(1) 火焰颜色168。 筛炉阶段是每一炉次的高温区。 当炉温升至1250℃~1300℃时,火焰旺盛有力而发亮,硫烟增多,表明炉内脱硫已经开始,火焰呈淡蓝色、略带水红色,筛炉后30分钟逐渐变成棕红色。 (2) 炉口周围完全翻花,表明炉内Cu2S进一步氧化,排出大量SO2气体,喷溅物落在炉口上,形成炉口翻花。 (3) 炉后钎样168。 即捅风眼的钎杆上呈现土红色或棕红色,有韧性,会自动卷曲,钎头有小刺。 (4) 渣板样168。 呈钢灰色或银灰色,少许泛土红色。 渣板表面翻大花,表明筛炉已到终点。 i) 一周期过程控制要求1) 班、炉长应认真协调好各台炉子的进料节奏,不允许出现各台炉相互抢料的情况。 2) 在吹炼过程中,炉口基本不喷溅。 若发现喷溅过大,可适当的放一点风,以此来控制炉子喷溅。 3) 不加熔剂时,溜槽必须提到溜槽闸门外的位置,并放下溜槽闸门,防止烟气外溢。 4) 炉口四周、裙板上、密闭小车上基本无结物,确保冷料可以顺利加入。 5) 放渣时,炉口宽、浅、平,下炉口不准有拉槽,渣温要高,流动性要好。 6) 生产出现临时性变化,由炉长根据上级指令结合具体情况作出操作变动,但细节控制如加冷料、加熔剂等,应与相关要求一致。 j) 特殊情况处理1) 炉温过低 原因:烘炉温度不够,冰铜温度过低,冷料加入过多,熔剂加入过量过急,炉子吹炼角度过深,料面过高供风困难,吹炼时间不足等。 现象:风口难清理,炉后放风严重,炉内翻动小,火焰发红、无力,渣流动性差、粘稠放不出等。 处理办法:勤捅风眼,暂停加入冷料、熔剂。 调整好吹炼角度。 实行低料面操作,降低料面倒出一包熔体(待炉况正常后处理)。 如不属于高料面,可再进一包铜锍,吹够时间放渣。 2) 炉温过高 原因:没有加冷料或冷料加入量不够,加入熔剂不足,炉内残铁过多,渣过吹等。 现象:炉内砖衬洗刷厉害,砖缝清晰可见,火焰旺盛有力,铜水和渣发白刺眼(温度超过1300℃),炉后不捅风眼进风量仍很大。 处理办法:加入适当的冷料。 3) 熔剂加入过量 现象:吹炼时,火焰呈蓝色略带水红色,放渣时炉内渣面起皱皮,渣发亮,有油脂光泽。 处理办法:料面低时可再进一包铜锍,加准熔剂,吹够时间放渣。 料面高时,降低料面倒出一包熔体(待炉况正常后处理),重新进料吹炼。 如已进入二周期,可在中途滗一点渣,避免喷炉事故。 4) 熔剂加入不够 现象:正常温度下,火焰呈黄白带淡绿色,炉口喷溅物呈颗粒状,炉后钎样不光滑起小刺,放渣时渣温高,并且发粘,渣含铜高。 渣样冷却后呈暗黑色。 处理办法:如未过吹可补加熔剂,如过吹,料面低时可再进一包铜锍,加准熔剂,吹够时间放渣。 料面高时,降低料面倒出一包熔体(待炉况正常后处理),重新进料吹炼。 二周期操作所谓第二周期就是造铜期,这是一个脱硫过程;二周期非特殊情况,禁止将炉子摇下。 第二周期由于炉内液面相对降低,故应随时调整炉子的吹炼角度,使其不深也不浅。 过深会造成阻力大,供风困难;过浅会造成空气利用率降低,使炉温下降,延长炉时。 第二周期要保持最大限度供风量入炉。 要勤摇炉,随时调整吹炼角度,保证转炉熔池内氧气的利用率。 当炉后钎子带铜时,摇好炉子角度,来铜花时最好少摇炉。 a) 加冷铜操作筛炉后10分钟内加入1斗(或半包)冷铜。 二周期冷铜加入量和加入次数应视炉温和单产控制而定,每次冷铜加入量以炉温控制不低于1200℃以下(目测)为宜。 b) 出铜终点判断1) 铜花 实质就是熔解在金属铜相内的Cu2S相消失的过程,就是来花的过程。 Cu2S与Cu2O在炉口外部起交互反应的结果产生了铜花,铜花由小—中—大—小-收花这样一个过程变化,收花后2~3分钟即可摇炉出铜。 2) 火焰颜色 出铜时火焰为棕红色,清澈透明;火焰短而散,摇摆不定、无力;硫烟很少或消失,有大量的铜雾出现。 3) 喷溅物 出铜时由于铜的品位升高,喷溅物具有一定的弹性,落在裙板上犹如跳舞一样。 4) 铜钎样 炉后钎样经水冷后,呈玫瑰红色或金黄色,平滑致密,有金属光泽,有韧性,无气孔,无Cu2S斑点。 5) 铜雨 大小不一,亮度相同,均匀地从炉后掉下来,仿佛下雨一样,故称铜雨。 6) 铜汗 炉口内壁出现铜汗,就是当炉体转到放渣位置时,可看到炉口内壁有铜珠形成,犹如汗珠一样。 7) 取样判断 用样瓢到炉内取样,倒在样模中经冷却后呈玫瑰红色或金黄色,横断面无灰色,同时会鼓起小、中、大三种泡来,故称为小、中、大泡铜。 根据生产要求有时也要产出拉槽铜或火山铜,他们的时间顺序为拉槽铜、小、中、大、火山铜。 c) 出铜操作1) 出铜前30分钟必须准备好样模、样瓢,准备好倒铜包子,并与阳极炉和调度联系好出铜事宜,确认出铜终点后及时倒铜。 2) 确认出铜终点后,将炉体倾转到60176。 ,到风机房签操作票,停风。 3) 把粗铜包放入安全坑,关闭活动环保烟罩,并将环保烟罩的阀门打开。 4) ,现场操作。 掌握好倒铜速度,要均匀慢倒,不得倒在包子外或安全坑内;倒铜时要随时观察包子情况,发现包子发红应及时更换;当包子中的冰铜较多时,倒铜必须缓慢,并事先准备些木材以防翻包子使用;倒铜时每包铜水总重不得超过50吨。 5) 出铜操作完毕后,打开活动环保烟罩,并关闭环保烟罩上的阀门。 d) 二周期过程控制要求二周期吹炼时间:控制在120~300分钟范围内。 1) 在吹炼过程中,炉口基本不喷溅。 2) 炉口四周、裙板上、密闭小车上基本无结物,确保冷铜可以顺利加入。 3) 各台转炉的出铜时间间隔以分厂调度安排为准。 4) 出铜终点控制为中泡铜、大泡铜(分厂如有特别要求另行通知)。 5) 生产出现临时性变化,由炉长根据上级指令结合具体情况作出操作变动,但细节控制如加冷铜等,应与相关要求一致。 炉后操作炉子正常吹炼时,炉后工必须坚守岗位,勤捅风眼;倒完铜后,必须清风眼。 a) 捅风眼操作捅风眼用钢钎尺寸:钢钎长: 2230mm;钢钎直径:26mm;钎头直径:一周期35177。 1mm、二周期37177。 1mm。 1) 检查并确认炉后工作场所干净;检查并确认轨道干净、无障碍物;检查并确认捅风眼机设备完好,压缩风进气阀打开;选择好使用的钎子装到风眼机上。 2) 按东行按钮,捅风眼机东行;按西行按钮,捅风眼机西行;按前进按钮,钎子捅入风眼;手松开,钎子退出风眼。 3) 捅风眼操作完毕时,将捅风眼机停在炉子的两侧安全位置。 关闭压缩风进风阀并切断电源,去掉钎子。 b) 清风眼操作清风眼时用钢钎尺寸:钢钎长:如2230mm;钢钎直径: 26mm;钎头直径: 39177。 1mm。 1) 确认出完铜水之后,将炉子慢慢摇倾转到7176。 左右,确认底渣量和底渣凝固状况(用钎子挑起风嘴弹子来确认)正常后,把炉子转到0176。 2) 将一根清风眼钎子安放在中间钎架上,启动风眼机按照捅风眼操作进行清风眼。 3) 遇粘结严重难以打通的风眼,改用无头钎子清理,清理后再用大钎子给予扩大清理。 确定为死风眼的,应做好记录。 c) 风眼机故障操作正常生产时,当其中一台风眼机出现故障需停机处理时,可用备用风眼机直接替换故障风眼机继续进行生产作业,从而极大降低风眼机因为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现风眼机可实现以下互换操作:1风眼机能对2炉进行作业,2风眼机能对3炉进行作业,3风眼机能对3炉进行作业。 图4 风眼机作业示意图1) 2风眼机替换1风眼机。 当1风眼机出现故障时,可用2风眼机替换1风眼机对1转炉进行作业,具体操作如下:清理轨道和齿轮上的杂物,将1风眼机推到1转炉右侧,关闭2风眼机电源和气源,取下2风眼机气管快速接头。 将2风眼机电源箱和风眼机内电缆快速接头取下,把2风眼机推到2风眼机电源箱右侧,接备用电缆。 开到1转炉风眼机气源处接上气管即可对1转炉进行捅风眼作业。 2) 2风眼机替换3风眼机。 当3风眼机出现故障时,可用2风眼机替换3风眼机对3转炉进行作业,具体操作如下:清理轨道和齿轮上的杂物,将3风眼机推到3转炉左侧,关闭3风眼机电源和气源,取下3风眼机气管快速接头,将2风眼机开到3风眼机气源处接上气管即可对3转炉进行捅风眼作业。 3) 1风眼机替换2风眼机。 当2风眼机出现故障时,可用1风眼机替换2风眼机对2转炉进行作业,具体操作如下:清理轨道和齿轮上的杂物,将2风眼机推到2转炉左侧,关闭2风眼机电源和气源,取下2风眼机气管快速接头,将1风眼机开到2风眼机气源处接上气管即可对2转炉进行捅风眼作业。 4) 3风眼机替换2风眼机。 当2风眼机出现故障时,可用3风眼机替换2风眼机对2转炉进行作业,具体操作如下:清理轨道和齿轮上的杂物,将2风眼机推到2转炉右侧,关闭3风眼机电源和气源,取下3风眼机气管快速接头,将3风眼机开到2风眼机气源处接上气管即可对2转炉进行捅风眼作业。 d) 炉后操作要求1) 捅风眼钎头要求:一周期34~36mm;二周期36~38mm;清风眼38~40mm。 2) 炉后工必须对风眼机进行认真的点检和润滑保养工作(加油前先关压缩风),并做好记录。 3) 发现炉子发红、漏铜时,应立即通知摇炉工及时将炉子摇下,防止扩大事故。 4) 风眼机有故障时,及时汇报,联系维修工来排除故障。 (对一般故障自己要会处理、排除。 ) 指吊操作a) 指吊人员应正确指挥吊车,口令必须清楚;必须站立于起重工清晰可见的位置,指挥吊车进行进料、返渣、倒铜等操作。 b) 除冷料包外,每个包子均要垫好包底,厚度80~100mm。 冰铜包挂渣1~2次;粗铜包挂渣1~3次。 挂渣时,随时观察倒入程度,避免过满溢出。 c) 吊运任何物件,所用钢丝绳必须与起吊物件重量相符合,捆绑要牢固,不得超负荷作业。 d) 进料、出铜时,随时检查包子有无发红,包环销子是否牢固,包子有无裂纹等,并做好点检记录。 随时检查主钩、副钩、钢丝绳、包梁情况,发现问题做好点检记录并及时汇报处理。 停炉操作决定停炉的转炉,根据分厂或工艺工程师安排,可以进行洗炉操作,只进热料,不加冷料,适当提高炉温,将炉衬洗刷干净。 洗炉要求a) 根据实际情况提前1~2炉加大熔剂的修正系数,增加熔剂量的同时,适当控制冷料投入量,使作业温度适当提高,将炉衬表层粘结的高铁渣(Fe3O4)逐渐熔化掉。 b) 转炉集中洗炉倒出铜锍后,应仔细检查洗炉效果,若已见砖缝,炉底无堆积物,则为良好。 经冷却后进入炉内施工。 倘若这次洗炉效果不理想,炉底有堆积物,风口区看不清砖缝时,应当再次洗炉,重复以上操作。 洗炉过程注意事项a) 洗炉过程是高温作业过程,由于砖衬已到末期,应注意对炉壳各部位的点检,若有发红部位,应采用空气冷却,防止钢壳变形或烧损。 b) 洗炉造渣终点尽可能吹老些,便于并炉后安全进入造铜期作业。 冷却及炉修炉子洗净后,应尽可能将炉膛内残液全部倒净(炉口朝正下方),自然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可用炉口机将炉口粘结物清理干净(见到钢板),便于修炉施工。 炉子冷却后,要把安全坑内杂物全部清理干净,空出施工现场,方可交给筑炉施工。 炉修必须按预先制定的停修方案,逐步付诸实施。 停炉后,将状态开关切换到检修档。 富氧吹炼工艺操作 转炉富氧吹炼条件和要求 氧气供应情况昆鹏公司氧气站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Nm3/h。 氧气主要供艾萨炉使用,小部分供转炉和阳极炉使用。 转炉主控只能控制和操作转炉送氧管上的分管阀门。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艾萨炉的正常用氧和氧气站的正常生产作业,转炉在使用富氧吹炼前必须向调度和氧气站申请,得到许可后方可用氧,开、 停氧前通知艾萨主控室和氧气站,并向分厂调度报告氧气使用情况。 转炉每炉次的富氧吹炼情况,要如实做好记录。 富氧吹炼操作 转炉在炉内温度低、含硅量低、炉内渣粘度低、炉内压力较低等情况时可使用富氧吹炼。 转炉富氧吹炼时,必须是在正常吹炼位置(100—200)才能使用富氧吹炼。 转炉送氧操作时氧气调节阀必须缓慢开启。 送氧、停氧前必须联系艾萨主控室和氧气站,得到许可后方能执行送氧操作。 转炉倾炉停吹时,必须先关氧,确认后再倾炉。 转炉用氧过程中,氧气站要求停止送氧时,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转炉用氧过程中,接总调或分调通知停止用氧时,必须遵照执行,接总调或分调通知用氧时,炉长应视炉况决定是否用氧。 检修炉子、备用炉子送氧阀门关闭好,挂上“禁止操作”标识牌。 转炉吹炼的用氧量控制在800Nm3/h以内。 安全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助燃剂。 在常温下,氧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m3,℃,℃;液态氧为蓝色透明而易于流动。 任何物质的氧化过程,在纯氧中均能激烈的进行。 可燃气体(乙炔、氢、甲烷等),与氧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各种油、脂与压缩的氧气接触时能自燃。 浸渍了液氧的多孔可燃物质在紧闭的容器内点燃有强大的爆炸力。 转炉用氧环境为管道阀门多,存在漏气、漏氧,漏点氧浓度较高的危险。 转炉生。转炉工序工艺操作规程
相关推荐
对高压设备的操作,检修必须执行 “ 两票 ”制度。 作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 1)在转动直流电动机进行工作时,电动机应处于低速爬行状态。 ( 2)工作时不许戴手套,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一人在控制柜监视电压、转速等参数。 33 ( 3)严禁使用 金属做风管头。 、保险丝必须与被保护电气设备容量安全系数相等。 ,须符合电气设备的安装要求,不得用 220V 电压为手提灯照明
状态图中,代表三个纯氧化物及其相应的纯氧化物的熔点状况的是 ( A )。 A.三个顶点 B.三条边 C.三个角部 ( C )是酸性氧化物。 A. SiO MnO B. MgO、 CaO C. SiO P2O5 37.铁水中 (B )含量过高,会使石灰加入量大 易造成喷溅。 A. Mn B. Si C. P 38.钢中 C 与炉渣中 (FeO)反应是一个 ( B )。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成。 7. 检测工程师工作职能 在项目总工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规范、标准及试验方法。 验证到场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做好原材料的检测和试验,混凝土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及物理性能试验,无条件检测的项目,及时外送。 做好砼强度的月均方差统计及日均方差抽检,运用统计技术分析砼强度波动情况,掌握砼质量动态,如发 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并采取有效措施。 妥善做好各类试验资料的记录
稳定时,整治宽度加宽至坡脚(堑顶)外不小于 2m;设置重力式路堑挡土墙、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地段,整治宽度加宽至墙趾以外 3m。 ⑴ 裸露型岩溶:钻孔注浆深度一般不小于 10m 或进入基岩不小于5m,若地面以下 15m 深度内存在溶洞,则加固至洞底以下不小于 2m。 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工程 2 标段 路基岩溶整治 施工专项方案 10 溶洞顶板厚度大于 15m 地段一般不作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