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重点总结人卫第八版(终极版)内容摘要:

多见:沙眼,浆细胞瘤 11. 耳前淋巴结肿大 :是 病毒性结膜炎 的一个重要体征,是和其它类型结膜炎的重要鉴别点,疾病早期或症状轻者无此表现。 诊断: 病史 单眼发病:中毒性、药物性、外伤性结膜炎 单眼→双眼:病毒 性结膜炎 双眼发病:细菌性结膜炎、免疫性结膜炎 临床检查 滤泡、乳头:位置、形态、大小 病原学检查:结膜分泌物涂片 细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 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血清抗体的效价,病毒分离和培养 细胞学检查 : 细菌性结膜炎:多形核白细胞占多数 病毒性结膜炎:单核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占多数 衣原体结膜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各占一半 过敏性结膜炎:活检标本见嗜酸、嗜碱性粒细胞 春季结膜炎:嗜酸性粒细胞↑ 眼科学复习材料 9 二、 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和混合充血 的区 别和临床意义。 结膜充血 睫状充血 混合充血 部位 周边球结膜明显 靠近角膜缘明显 波及全部球结膜 颜色 鲜红 紫红 深红 形态 弯曲、分支、随球结膜移动 直而模糊、毛刷样、不随球结膜移动 血管模糊不清 意义 结膜炎症 角膜炎症、深部组织炎症 严重角膜及深部组织炎症、青光眼急性发作 细菌性结膜炎 【分类】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 【临床表现】 急性 乳头状结膜炎 伴 卡他性或粘液脓性渗出物 单眼起病,很快波及双眼 眼部刺激感、充血、 晨起睑缘有分泌物 乳头增生,滤 泡形成 超急性 细菌性结膜炎 奈瑟氏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 : 血源性播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多见于儿童,通常为双眼性,重者可发展成化脓性脑膜炎。 淋球菌性结膜炎 生殖器 眼接触传播而感染 , 成人多见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分泌物由病初的浆液性很快转变为脓性,脓液量多,不断从睑裂流出,故又有 “脓漏眼” 之称。 常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急性或亚急性 细菌性结膜炎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 红眼病” 传染性强 多见于 春秋季节 , 有自限性,病程 2 周左右 发病急,潜伏期 1~ 3天,两眼 同时或相隔 1~ 2天发病。 发病 3~ 4天时病情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病程多少于 3周。 常见致病菌:肺炎双球菌 (冬) 、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春夏)。 慢性 细菌性结膜炎:进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无自限性,治疗棘手。 主要表现为眼痒,烧灼感,干涩感,眼刺痛及视力疲劳。 结膜轻度充血,可有睑结膜增厚、乳头增生,分泌物为 粘液性或白色泡沫样。 衣原体性结膜炎 沙眼 (trochoma) 是由 沙眼衣原体 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 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是 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 双眼发 病 ,潜伏期 5~ 14天 幼儿沙眼: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 成人沙眼:亚急性或急性,早期出现并发症 发展过程: 慢性滤泡性结膜炎→结膜瘢痕形成 急性期 :症状: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黏液脓性分泌物。 体征: 睑结膜乳头增生 ,穹隆布满滤泡,偶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慢性期 :症状:异物感,不适感 体征:结膜肥厚,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结膜瘢痕,角膜血管翳,角膜溃疡 ,角膜缘滤泡, Herbert 小凹 特有 : 睑结膜瘢痕,角膜血管翳 四、沙眼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 →角膜混浊和溃疡 连 【沙眼分期】 我国 1979 Ⅰ期 (进行活动期 ) 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 (退行期 ) 上睑结膜自出现瘢痕至瘢痕基本形成 ,少许活动病变 Ⅲ期 (完全瘢痕期 ) 上睑完全瘢痕化 ,无活动性病变 【 WHO诊断标准】 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中的 2条 上睑结膜 5个以上滤泡 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角膜缘滤泡或 Herbert 小凹 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MacCallan 分期法 :1期 :结膜充血肥厚 ,发生初期滤泡和早期血管翳 2期 :上睑结膜明显的活动性病变 :乳头 ,滤泡 ,血管翳 3期 :瘢痕前期 ,同我国 2 期 4期 :瘢痕期 ,同我国 3期 眼科学复习材料 10 七、 沙眼的鉴别诊断。 :滤泡多见于下穹隆和下睑结膜 ,不融合 ,结膜无肥厚 ,不遗留瘢痕 ,无角膜血管翳 ; :睑结膜乳头增生 ,上穹隆无病变 ,无角膜血管翳 ,大量嗜酸性白细胞 ; :滤泡以下穹隆和下睑结膜为主 ,无角膜血管翳 ,很少瘢痕形成 ; 膜炎 :角膜接触镜配戴史 流行性角结膜炎 强传染性,接触性传染病,由 腺病毒 引起,病程自限 【临床表现】 起病急,症状重,双眼发病(单眼→双眼)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角膜病变 症状:异物感 ,疼痛 ,畏光 ,流泪 ,水样分泌物 体征:眼睑水肿 ,睑球结膜充血 ,球结膜水肿,结膜大量滤泡,结膜下出血 ,可有 假膜或膜形成 鉴别点:耳前淋巴结肿大 ,压痛 ,眼部开始受累侧明显 角膜病变 : 上皮性角膜炎→角膜混浊→影响视力 上皮下浸润:迟发型过敏反应 全身症状 :发热 ,咽痛 ,中耳炎等 . 免疫性结膜炎 春季角 结膜炎 KVC又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季节性结膜炎 概述 : 是 反复发作的、慢性、双侧、眼表 疾病,有环境和种族倾向 , 病程可间断反复发作 2~ 10年,成年后逐渐消失 病因: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 和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的组合 【分型】睑结膜型、角膜缘型、混合型 【临床表现】 症状 : 主要: 奇痒 ,夜间症状加重 其它:角膜受累时出现流泪 ,畏光 ,异物感等 . 体征 : 1. 睑结膜型:结膜呈粉红色, 上睑结膜巨大的乳头呈铺路石样 , 反复发作 ,不留瘢痕 2. 角膜缘型: 角膜缘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增厚 ,上方角膜缘显著 3. 混合型角膜受损:弥漫性点状上皮角膜炎→ 盾形无菌性上皮缺损, HornerTrantas 结节 【诊断】 男性青年好发,季节性反复发作, 奇痒 ; 典型体征:睑结膜乳头铺 路石样增生 、角膜盾形溃疡、 HornerTrantas 结节 ; 轻型病例:结膜分泌物中 嗜酸粒细胞↑ , IgE↑ 【治疗】自限性疾病 ; 短期用药缓解症状 ; 长期用药对眼部组织有损害作用 十一、 翼状胬肉 病因 :不明 .与紫外线照射 ,气候等有关 临床表现:症状 :不适 ,视力减退 体征 :睑裂区球结膜肥厚 ,呈 三角形 向角膜侵入 角膜病 角膜炎 keratitis 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引起角膜组织炎症 一、 维持角膜透明 的因素 角膜的透明性由 完整的角膜上皮细胞和泪膜 , 基质层胶原纤维束的规则排列 , 角膜的无血管 及 角膜的“脱水状态” 等特点维持。 【病因】 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棘阿米巴 内源性: 局部蔓延 【分类】 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棘阿米巴角膜炎 【病理分期】 1. 浸润期 : 角膜浸润 :角膜缘充血、炎性渗出、炎症细胞侵入病变区,角膜局限性 灰白色混浊灶 , 治疗后浸润吸收、角膜恢复透明 2. 溃疡期 :坏死的角膜 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溃疡 , 角膜基质溶解性变薄, 后弹力层膨出 , 角膜穿孔 3. 溃疡消退期 :溃疡边缘浸润减轻,可有新生血管进入角膜 4. 愈合期 : 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缺损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 瘢痕组织 修复 角膜浸润 corneal infiltration: 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充血,炎性渗出液和炎性细胞随即侵入病变 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称~ 瘢痕 :角膜 云翳 : 薄 如 云雾状 ,通过混浊部分仍能 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者称 ~ 角膜 班翳 :混浊 较厚 略呈 白色 ,但仍 可透 见虹膜 者称 ~ 角膜 白斑 :混浊 很厚 呈 瓷白色 , 不能透见虹膜 者称 ~ 注意 : 严重的角膜炎,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房水混浊,瞳孔缩小,虹膜后粘连) ; 真菌性角膜炎即使角膜未发生穿孔,其病原体也可侵入眼内,发生真菌性眼内感染 ; 眼科学复习材料 11 黏连性 角膜白斑 :角膜瘢痕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提示病变有 角膜穿破史 内因性角膜炎:常发生在角膜基质层,一般不引起角膜溃疡,可有 角膜新生血管 【临床表现】症状:眼痛、流泪、畏光、眼睑痉挛 体征: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溃疡 【诊断】眼部刺激症状、睫状充血、角膜 浸润混浊、角膜溃疡形态特征 【治疗】 原则: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糖皮质激素 : 细菌性角膜炎:急性期一般不用, 慢性期病灶愈合后 可酌情使用 真菌性角膜炎: 禁用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原则上只用于 非溃疡型的角膜基质炎 并发虹膜睫状体炎: 轻者:短效散瞳剂托吡卡胺滴眼剂 严重: 1%阿托品滴眼剂或眼膏散瞳 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 最常见 的角膜溃疡 , 角膜病中致盲率占第一位 ; 反复发作 ; 病因:眼部感染多为 HSV1型 【发病机制】原发:多不引起临床症状 复发: HSV 潜伏在 三叉神经节 ( amp。 角膜组织,虹膜组织),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引起复发。 原发 感染:常见于幼儿 眼部表现: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疱疹、 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 ( 角膜上皮受累,树枝短,出现晚,持续时间短) ,伴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唇部或皮肤疱疹,少数出现角膜基质炎,葡萄膜炎 复发 感染:多单侧,常见症状 —— 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下降、角膜敏感性下降 (1) 树枝状和地图状 角膜炎:位于 角膜上皮 ,3周左右自行消退 (2)角膜基质炎:影响视力,复发性 (3)其它:合并前葡萄膜炎、小梁网炎,角膜内皮 分为:非坏死性:多为盘状角膜炎 坏死性: 【分类】上皮型角膜炎、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基质型角膜炎、角膜内皮炎 【临床表现】 1. 上皮型角膜炎: 特征:角膜感觉减退 主观症状:刺激症状(病变周围角膜敏感性增加) 疱疹表现: 点状、树枝状、地图状 2.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 : 多发生在感染的恢复期或静止期 3. 基质型角膜炎:多数有病毒性角膜上皮炎病史 分类 : 免疫性基质性角膜炎:最常见类型是 盘状角膜炎 坏死性基质性角膜炎 4. 角膜内皮炎: 分型: 线状、盘状(最常见)、弥漫状 混合型:合并葡萄膜炎和小梁网炎 【治疗】 1. 抑 制病毒在角膜内的复制 ; 2. 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角膜损害 上皮型 角膜炎:有效抗病毒药物 树枝状、地图状角膜炎禁用皮质类固醇 基质型 角膜炎:抗病毒,抗炎治疗 内皮型 角膜炎:抗病毒,抗炎,积极采取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治疗措施 盘状角膜炎:可在抗病毒基础上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 神经营养性 角膜病:同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 眼科学复习材料 12 巩膜病 一、 表层巩膜炎 的定义、分类 定义:是一种病因不明,复发性、暂时性、自限性巩膜表层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以 无明显刺激症状的眼红 为特征。 分型:结节性 ;单纯性 二、 表层巩膜炎和结膜炎、巩膜炎的鉴别 表层巩膜炎 结膜炎 巩膜炎 充血的血管 不 可推移,局限在角膜缘至直肌,附着点的区域内,从角膜缘向后呈放射状垂直走行 可推移,弥漫分布 充血和水肿 巩膜表层,暗红色充血 巩膜基质层,紫红色充血 点肾上腺素后 充血血管迅速变白 血管仍充盈 三、 巩膜炎 分类: 结节性 前葡萄炎 弥漫性 坏死性 后葡萄炎 四、 巩膜葡萄肿 的定义 定义:由于巩膜变薄,在眼内压作用下,变薄的巩膜以 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 ,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 蓝黑色。 晶状体病 白内障 cataract: 晶状体混浊 【分类】 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后发性 按发病时间:先天性、后天获得性白内障 按晶状体混浊形态:点状白 内障、冠状白内障、板层白内障 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