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或呈微黄色,不得含有 肉眼可见的异物,不得有异常气味。 辅料:最常用的甜味剂为白砂糖,添加量不应超过 12%。 砂糖中的酵母和其他细菌是产品中微生物的来源之一,再将糖添加到产品中去的过程中应有严密的措施来保证成品的细菌指标,保证产品质量。 稳定剂:为防止产品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保持产品的外观性能而添加到食品中的添加物称为稳定剂。 由于稳定剂可以增加食品的粘稠性,固又称为曾调剂。 常用的稳定剂有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 稳定剂添加不当,就难以发挥其作用,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稳定剂和干物料(如白砂糖和淀粉)预先用 1: 51:10 的比例从 干粉状态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再边搅拌边添加到液体物料中溶解。 发酵剂:采用冻干菌种,即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产酸,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产酸且产香。 嗜热链球杆菌能发酵乳糖生成乳酸, 10℃不能升长,最适合温度在 45℃,能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形成很好的共生关系。 保加利亚乳杆菌最适合生长温度为 4043℃,最低生长温度为 22℃,最高生长温度为 ℃。 2. 发酵原理 乳糖在乳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随着乳酸的形成,溶液的 pH 值逐渐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 pH 值为 ),使酪蛋白聚集沉降 ,从而形成半固体状态的凝胶体物质。 影响乳酸菌生长增值的因素主要为环境,由于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在混料过程中空气的过多混入或在添加菌种室搅拌时间过长均会影响乳酸菌的正常生长增值,从而影响乳酸成品的质量。 3. 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工艺 鲜奶暂存→鲜奶净乳(净乳机)→鲜奶冷却→鲜奶暂储→原辅料混配(高速搅拌缸)→料液预热(板式杀菌机)→料液均质(高压均质机)→巴氏杀菌(管事杀菌机)→料液保温杀菌(保温杀菌管)→料液冷却(板式热交换器)→菌种投入(酸奶发酵罐)→保温培养(酸奶发酵罐)→发酵终止(酸奶发酵罐)→半成品冷却→暂 存→无菌混料(半成品储罐)→产品包装(果料)→成品冷储(浅冷库房) 4. 凝固型酸奶的生产工艺 凝固型酸奶生产的前期工艺与搅拌型酸奶相同,在接种菌种并搅拌 10 分钟后进行灌装。 灌装好的半成品在 4243℃的无菌恒温室静止培养至滴定酸度 80度终止发酵,冷却至 1825℃。 三. 实验材料 15BGZ 发酵罐 蒸汽发生装置 空气压缩机 沈阳辉山牛奶 沈阳辉山酸奶 白糖 无水乙醇 四. 实验步骤 (一) 准备 1. 按图连接公用管线且必须保证是安全可靠的。 2. 连接管盖上的接管 ( 1) 取样阀 K8 口与过滤器无菌空气出口 K6 用硅胶联通并放开弹簧夹 J2。 ( 2) 过滤器平衡口 K5 口与排气过滤器回水口 K2 用硅胶管连接并移去弹簧夹 J1,在消毒过程中防止培养基倒流进入进气过滤器。 ( 3) 进气过滤器 K7 用硅胶管连接并用弹簧夹夹紧。 ( 4) 将 pH 电极装入 N17 口,并用螺帽盖紧电极上端口,防止因电缆插口受潮导致电极故障。 ( 5) 将溶氧电极装入 N11 口并用铝箔纸包裹电极上端口,防止因电缆插口受潮导致电极故障。 ( 6) 盖紧其他灌溉接口。 ( 7) 移去排气冷凝器冷凝水进出口地管。 (二) 实罐灭菌 1. 启动蒸汽发生器。 2. 用保护罩盖住发酵罐并用倾倒螺钉锁紧法兰,开保护罩顶部排气阀 V4。 3. 启动搅拌马达,调转速 300r/min。 4. 关进水阀 W1,开蒸汽冷凝水阀V1,开蒸汽发生器出口阀,缓缓开蒸汽阀 S1,蒸汽进入。 5. 升温过程中调整阀 V1,节约蒸汽提高效率。 6. 当培养基 90℃以上,开蒸汽冷凝水阀 V3,微开蒸汽阀 S2,蒸汽进入钟罩内,当钟罩顶排气口 V4 有蒸汽排除时, 2 分钟后关闭 v4 并关小 V3,当罐温接近 120℃或保温温度时微开阀 v4 适量排气,并调整蒸汽阀 S1维持罐温。 7. 保温过程应根据罐温及时调整蒸汽阀 s1。 保温结束后,关蒸汽阀 S2, s1,冷凝阀 V1,缓慢开进水阀 W1,再将温度控制设定为自动。 8. 调整阀 v3,排除夹套上法兰沟槽内的水。 9. 当温度降至 100℃一下,缓缓开排气阀 v4(排气过大易损坏排气过滤器),使保护罩顶部的压力表指示为零(保护罩内无压力),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