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内容摘要:

第四水厂供水规模 30 万立方米 /日。 开发区范围内现状给水管道主要敷设在前进路、朝阳路、今皓路、青阳路等现状主要道路上。 排水 :开发区已建污水有 五 座,分别是昆山市污水处理厂、铁南污水处理厂、港东 污水处理厂、蓬朗污水处理厂、精密机械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总建设规模 24 万 m3/d。 供热 : 开发区现有热电厂 两个,分别为南亚热电有限公司、锦港实业集团热电厂。 南亚热电整体为 2 56MW+ 1 30MW(背压式 ),形成 330T 供热能力, 9 锦港热电现有 1 台 35 t/h、 2 台 65 t/h、 2 台 75 t/h 的锅炉。 由于开发区目前集中供热管网尚未完全到位,因此开发区还有不少企业自备锅炉。 开发区现已结合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加快对企业自备的燃油锅炉进行整改,尽快实现“以气代油”, 逐步淘汰燃油锅炉。 燃气 :开发区 北部居民使用管道液化气,南部为罐装石油液化气。 国家西气东输重点工程供气管道在昆山境内经过,已于 2020 年底正式供气,昆山市天然气门站建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侧,天然气进入门站经调压后供城区及开发区用户使用。 燃气管道铺设率 100%,天然气供应量 8 万 Nm3/d,气源供应充足。 污染源现状 废水 开发区的废水污染源主要是区内企业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根据近年来各企业验收监测及排污申报资料,开发区内主要污染物是 COD、氨氮、石油类、镍、六价铬、铜、氰化物、锌等。 开发区除龙腾光电的生产废水排入港东污 水厂进行处理,其余企业的生产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达标后排入开发区内河道。 根据开发区内主要污染企业废水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评价,中盐昆山有限公司、江苏联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昆山荣亿五金工业有限公司、汉达精密电子 (昆山 )有限公司、盛旺汽车零部件(昆山)有限公司为区域主要污染源,氨氮为区域内主要水污染物。 废气 开发区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是区内企业的能源燃烧及工艺废气,开发区内企业生产用能源有电、天然气、燃料油和热电厂蒸汽等。 根据近年来各企业验收监测及排污申报资料,开发区内主要污染物是 二氧化硫、烟(粉)尘。 根据开发区内主要污染企业废气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评价,区域内最大的污染企业为南亚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以下依次为南亚加工丝 (昆山 )有限公司、中盐昆山有限公司、必成玻璃纤维(昆山)有限公司、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区域主要污染物为 NOx和 SO2。 固废 10 开发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由昆山市环卫所统一处理;工业固废委托具有专门资质的固废回收企业处理。 开发区内无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目前企业的危险固废均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处置。 开发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t/a,危险固体废弃物约。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1) 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考虑了环境保护区内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功能区划分,并兼顾主导风向和均匀性的原则,在规划区内外布设现状监测点 6 个:陆家镇政府、玉山中学、亭林公园、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太仓章树浜、世茂国际城。 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表明, SO NO PM10 监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中二级标准; 硫酸雾、 HCL、氨、甲醛 均符合《工业企业卫生 设计标准》( TJ3679); 甲苯、二甲苯、氟化物、非甲烷总烃均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制。 开发区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根据开发区所在区域的河网水系特征、纳污水体的流场初步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分别在太仓塘、夏驾河、娄江、小虞河、吴淞江、青阳港、郭石塘共设监测断面 15 个。 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 15 个监测断面的 DO、氨氮、总磷、总氮存在超标现象,其它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规定的相应地面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开发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 3) 声环境 质量 噪声按 2km 2km网格布设 35 个测点,交通噪声在前进路、黄浦江路、 312国道各布设 1 个点位。 35 个测点均符合相应功能区要求,交通噪声中,前进路与青阳路交叉口、黄浦江路与南河路交叉口两个测点的夜间监测值超标,但超标程度不大。 总体说来,开发区及周围地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 4)地下水 环境质量 11 在项目所在地附近设置 6 个地下水点位,监测结果表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存在少量 超标,地下水其他各监测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484893)Ⅲ类标准。 ( 5) 土壤环境质量 在项目所在地附近设置土壤监测 点 6 个,监测结果表明, 6 个测点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 ( 6)底泥 环境质量 在项目所在地附近 设置河流底泥监测点 6 个 ,监测 结果 表明,区内主要纳污河道监测断面底泥中重金属浓度均远低于《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484)的控制标准限值。 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入区项目产业定位问题 根据规划和区域环评的要求,园区的产业定位为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配套的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机械设备等上下游相关产业、软件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产业 等高新技术产业,从近年来开发区引进项目看基本符合这一产业定位。 但开发区早期为了经济效益,引进了一些规模小、污染重的化工、电镀企业,近年来已通过退二 进三搬迁整合了一批企业,据本次调查,目前还有少量化工、印染和电镀企业 ,这些企业规模小、污染重,与开发区目前的产业定位不相符。 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开发区集中供热源不足,同时供热管网未能覆盖整个园区,不能达到规划和环评要求,导致部分企业自建小锅炉供热,开发区未能完全实现集中供热。 区域环境质量仍未好转 水环境:根据本次评价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开发区河道仍 以有机污染为主,虽然大多数断面较环评时水质有所好转,但仍处于超标状态,一方面这与流域内河流上游来水不达标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开发区内企业的生产废水的直接排放对河道水质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对于开发区来说,由于水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强,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几乎没有,再加上承担着总量减排的任务,对 12 于开发区新开发的项目有着比较大的制约。 地下水: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可见开发区内的企业排放的 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3 三、 规划概述 规划目标 与范围 规划目标 为适应昆 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实现转型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本次规划坚持产业高端化、园区生态化、城区现代化目标,推进单一工业园区向城市综合型园区转型。 规划范围 (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北至昆太路,东至昆山东部市界 花桥镇界,南至陆家镇界 吴淞江 青阳港 312 国道,西至小虞河 沪宁铁路 司徒下塘 东环城河,总面积约 115 平方公里。 ( 2)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为 2020 年,规划时段为 20202030 年。 功能定位 总体布局规划 开发区 总体布局规划为“三区一商圈”。 三区为东部新城区、中央商贸区、中华商务区。 其中,东部新城区位于黄浦江大道以东,由东部新城核心区、光电产业园区、蓬朗居住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城市功能更新区五个组团组成;中央商贸区位于沪宁铁路以北、黄浦江大道以西,由老开发区单元和青阳单元组成,以行政、商业休闲、医疗教育、居住、文化功能为主;中华商务区位于沪宁铁路以南,由高铁单元和综合保税区组成,是以交通枢纽汇集为支撑的市级商务中心,兼容工业、居住职能。 一圈为依托前进路、景王路、长江路、东城大道,形成高强度开发的井字形现代商 圈,承载高端商业和商务休闲等现代服务业。 空间结构规划 ( 1)工业 按照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以及主导产业类型的不同,开发区规划 四个产 14 业园,分别为光电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精密机械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 开发区工业产业园规划见表。 表 开发区工业产业园规划 产业园名称 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主要产业项目 范围四至 光电产业园 光电设备、光电原材料、光电元器件、装备制造 东 至 沿沪大道 、 西 至东城大道 、南至 前进东路 、北至 昆太路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汽车零部 件和整车、新能源动力、节能环保设备、医疗器械 东 至 沿沪大道 、 西 至夏驾河 、南至 沪宁铁路 、北至 昆嘉路 精密机械产业园 精密模具、科学仪器、自动化机械制造 东 至 黄浦江路 、西 至 青阳港 、南至 吴淞江 、北至 京沪高速铁路 综合保税区 电子信息、光电、精密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 东 至 青阳港 、 西至 黄浦江路 、南至 312国道 、北至 沪宁铁路京沪高速铁路 ( 2)服务业 规划形成“三心一商圈”为核心的服务业用地集聚区,其中“三心”为中央商贸区中心区、中华商务区中心区、东部新城核心区三大高端服务业用地集聚区 ,“一圈”为 长江路 —前进路 —东城大道 —景王路相连 ,承载商业、研发、商务、休闲等现代服务业的商圈。 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规划见表。 表 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名称 位置 主要产业项目 中央商贸区中心区 朝阳路以北、长江中路两侧 商业、金融、酒店等现代商贸服务 中华商务区中心区 昆山南站以北、人民南路沿线 企业总部、销售、研发、贸易、保险、广告、审计、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东部新城核心区 东城大道以西、夏驾河以东 工业设计、软件开发、信息管理、会展营销等才智创意产业为主 产业结构规划 昆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精密机械、民生用品等支柱产业,严格准入门槛,加快产业结构战略优化,促进开发区经济全面转型升级。 壮培育壮大新显示、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新兴产业。 用地布局规划 15 开发区规划用地 ,近期( 2020 年)规划用地构成表见表 ,远期( 2030 年)规划用地构成表见表。 表 近期( 2020 年)规划用地构成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 (公顷) 比例 ( %) 1 R 居住用地 % 其中 R1 一类居住用地 % R2 二类居住用地 % R3 三类居住用地 %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 A2 文化设施用地 % A3 教育科研用地 % A4 体育用地 % A5 医疗卫生用地 % A6 社会 福利用地 % A7 文物古迹用地 % A9 宗教用地 % 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其中 B1 商业设施用地 % B2 商务设施用地 % B3 娱乐康体设施用地 % 4 M 工业用地 % 其中 M1 一类工业用地 % M2 二类工业用地 % M3 三类工业用地 % 5 W 物流仓储用地 % 6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 S2 对外交通用地 % S4 交通站场用地 % 7 U 公用设施用地 %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 U2 环境设施用地 % U3 安全设施 用地 % U9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 % 8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 其中 G1 公园绿地 % G2 防护绿地 % G3 广场用地 % 9 城市建设用地 % E1 水域 16 E2 农用地 合计 表 远期( 2030 年)规划用地构成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 (公顷) 比例 ( %) 1 R 居住用地 % 其中 R1 一类居住用地 % R2 二类居住用地 %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 A2 文化设施用地 % A3 教育科研用地 % A4 体育用地 % A5 医疗卫生用地 % A6 社会福利用地 % A7 文物古迹用地 % A9 宗教用地 % 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其中 B1 商业设施用地 % B2 商务设施用地 % B3 娱乐康体设施用地 % 4 M 工业用地 % 其中 M0 生产研发用地 % M1 一类工业用地 % 5 W 物流仓储用地 % 6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 S2 对外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