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内容摘要:

订 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结构图 局 长 分管局长 办 公 室 特 监 科 省特检院日照分院 监 察 室 机关服务中心 核 算 中 心 网 管 中 心 有关区县局 — 20— 特种设备重大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附件 三 : 特种设备事故信息报告 共 1 页 第 2 版 第 0 次修订 特种设备事故信息报告 领导批示 签批时间 局 长 分管局长 其他局长 报告单位 接报时间 报告人 电话 事 故 概 况 事故单位 设 备 名 称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人员伤亡情况 事故简况: 签字 签批意见 签批时间 办公 室主任 办公室文秘主管 特种设备科科长 特种设备科接收人员 — 21— 特种设备重大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附件 四 : 关于启动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请示 共 1 页 第 2 版 第 0 次修订 编号 : 关于启动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请示 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 年 月 日 时,在 、 台(条)设备发 生 事故,已造成 人伤亡,并且事故正在扩展。 根据 《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要求和实际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特向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请示立即启动《 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当否,请批示。 申请人: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年 月 日 时 分 请示单位: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承 办 人: 日照市 质量技术监督局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联系电话: 8179099 — 22— 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附件 五 : 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家一组 共 2 页 第 2 版 第 0 次修订 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家一组 管道救援组 (负责压力管道事故救援) 负责人:刘强( 13863397882 )成员:何斌林、李明远 电梯救援组 (负责电梯事故救援) 负责人:李保华( 13863379996 )成员:卜永刚、魏书杰 组长:马先利( 13606335298 ) 接警 副组长:李宗九( 13562391340) 负责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副组长:丁刚( 13863328758) 负责人员物资等后勤保障 副组长:李敏( 13506332640) 负责现场指挥 办公室 (负责调度、后勤) 负责人:庄刚( 13792020823)成员:郭静、秦续双 容器救援组 (负责压力容器事故救援) 负责人:刘兆东( 13562395990) 成员:张廷玉、别磊、 厂车起重救援组 (负责起重机械和厂内机动车辆事故救援) 负责人:王刚( 13863378685) 成员:张伟、孔祥明 气瓶救援组 (负责气瓶、罐车事故救援) 负责人:葛艳 ( 13066060990) 成员:张德芬、吕文国 锅炉救援组 (负责锅炉事故救援) 负责人:张勇( 13082793000 )成员:赵建林、朱海英 — 23— 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 设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家二组 管道救援组 (负责压力管道事故救援) 负责人:何斌林( 13256331991 )成员:李明远 电梯救援组 (负责电梯事故救援) 负责人:卜永刚( 13563301738 )成员:魏书杰 组长:马先利( 13606335298) 接警 副组长:李宗九( 13562391340) 负责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副组长:丁刚( 13863328758) 负责人员物资等后勤保障 副组长:李敏( 13506332640) 负责现场指挥 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调度、后勤) 负责人:丁刚(兼)( 13863328758)成员:郭静、秦续双 容器救援组 (负责压力容器事故救援) 负责人: 张廷玉( 13561986910) 成员:别磊 厂车起重救援组 (负责起重机械和厂内机动车辆事故救援) 负责人:张伟( 13863358900) 成员:孔祥明 气瓶救援组 (负责气瓶、罐车事故救援) 负责人:张德芬 ( 13516335575) 成员:吕文国 锅炉救援组 (负责锅炉事故救援) 负责人:赵建林( 13906335845 )成员:朱海英 — 24— 特种设备重大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附件 六 : 液氨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共 2 页 第 2 版 第 0 次修订 液氨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一、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 类 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 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二、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 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就医。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 入: 三、消 防 措 施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 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四、泄漏应急处理 — 25— 应急行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五、操 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 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 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mg/m3)中国: : PCTWA: 20;PCSTEL: 30 美国 ACGIH: : TLVTWA: 25ppm; TLVSTEL:35ppm 监测方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废弃处置方法: 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 26— 特种设备重大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附件 七 : 氯气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共 2 页 第 2 版 第 0 次修订 氯气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一、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 类 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 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 “ 电击样 ” 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高毒, 具刺激性。 二、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 入: 三、消 防 措 施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 , 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 腐蚀作用。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全面罩 )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四、泄漏应急处理 — 27— 应急行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 150m,大泄漏时隔离 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 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五、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醇类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