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探讨内容摘要:

)是靠飞翔和 “嗡嗡 ”(zig)地抖动翅膀的 “舞蹈 ”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 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 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简而言之, ZigBee 就是一种便宜的,低 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 3. 对于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在 3G技术的不断推进下,不可否认通信技术还将继续向更高技术层次演进。 现阶段,长期演进( LTE)成为了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演进方向 [18]。 LTE 项目内容介绍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项目是 3G 的演进, LTE 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 4G 技术,而是 3G 与 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 的全球标准 ,它改进并增强了 3G 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 OFDM 和 MIMO 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在 20MHz 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 100Mbit/s 与上行 50Mbit/s 的峰值速率。 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LTE 的主要技术特征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即 3GPP)从 “ 系统性能要求 ” 、 “ 网络的部署场景 ” 、 “ 网络架构 ” 、 “ 业务支持能力 ”等方面对 LTE 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与 3G 相比, LTE 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 100Mbps、上行为 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 5(bit/s)/Hz, (34 倍于 R6HSDPA)。 上行链路 (bit/s)/Hz,是 R6HSUPA23 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 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 QoS 机制,保证实时业务 (如 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 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 和 “unpaired” 的频谱分配。 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 和 ,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 Uplan5ms, Cplan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 如 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 )在小区边界可提供 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 3G 系统和非 3GPP 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 3G 相比, LTE 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LTE 的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 3GPP 对 LTE 项目的工作大体分为两个时间段: 2020 年 3 月到 2020 年 6 月为SI(StudyItem)阶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 年 6 月到 2020 年 6 月为WI(WorkItem)阶段,完成核心技术的规范工作。 在 2020 年中期完成 LTE 相关标准制定 (3GPPR7),在 2020 年或 2020 年推出商用产品。 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发展比计划滞后了大概 3 个月,但经过 3GPP 组织的努力, LTE 的系统框架大部分已经完成 [19]。 LTE 采用由 NodeB 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 与传统的 3GPP 接入网相比, LTE 减少了 RNC 节点。 名义上 LTE 是 对 3G 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 3GPP 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 IP 宽带网结构。 3GPP 初步确定 LTE 的架构也叫演进型 UTRAN 结构 (EUTRAN)[3]。 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 NodeB(eNB)和接入网关 (aGW)两部分构成。 aGW 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 eNB 一层构成。 eNB 不仅具有原来 Node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 RNC 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 MAC 层、 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 IntercellRRM 等。 Node B 和 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 (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 UTRAN 结构的重大修改。 目前,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 WCDMA 和 TDSCDMA,均从 HSDPA 演 进 至 HSDPA+ , 进 而 到 LTE ; 二 是 CDMA2020 沿着 EVDO ,最终到 UMB;三是 的 WiMAX 路线。 这其中 LTE 拥有最多的支持者, WiMAX 次之。 4. 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前沿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前沿技术不断涌现,而作为无线电发展历史上的革命性技术规范,软件无线电 ( SDR)和认知无线电( CR)的出现更是给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电台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 功能的软件化实现势必要求减少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尤其是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 A/D 和 D/A 变换)尽量靠近天线。 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更新改变硬件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 软件无线电采用标准的、高性能的开放式总线结构,以利于硬件 模块的不断升级和扩展 [20]。 1992 年 5 月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 Jeseph Mitola(约瑟夫 米托拉)首次提出了 “ 软件无线电 ” ( S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