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防火方案内容摘要:

m2以内,配备泡沫灭火机不小于 1 个,每增 50m2增配泡沫灭火机 1 个。 ④可燃物品堆放场:面积在 50m2以内,配备泡沫灭火机不小于 2 个。 ⑤电机房:配备 1211 灭火机不小于 1 个。 ⑥电工房、配电房:配备 1211 灭火机不小于 1 个。 ⑦垂直运输设备(包括施工电梯、塔吊)机驾室:配备 1211 灭火机不小于 1 个。 ⑧油料仓:面积在 50m2以内,配备泡沫灭火机不小于 2 个,每增 50m2增 防火方案 10 配 1211 灭火机 不小于 1 个。 ⑨临时易燃易爆物品仓:面积在 50m2以内,配备 1211 灭火机不小于 2 个。 ⑩木作制场:面积在 50m2以内,配备泡沫灭火机不小于 2 个,每增 50m2增配泡沫灭火机 1 个。 ⑾值班室:配备泡沫灭火机 1个, 1211 灭火机 1 个及 1 条直径为 65mm 长度为 20m 的消防带。 ⑿集体宿舍:每 25 m2配备泡沫灭火机 1 个,如占地面积超过 1000 m2,应按每 500 m2设立一个 2m3的消防水池。 ⒀临时动火作业场所:配备泡沫灭火机不小于 1 个和其它消防辅助器材。 ⒁在建建筑物:施工面积在 500 m2以内,配备泡沫灭火 机不小于 2 个,每增 500m2增配泡沫灭火机 1 个,非施工层内堆放物品复杂,且可燃物较多,必须视具体情况适当配置灭火机器材。 要保证消防器材的有效使用,出现下列情况时应予以维修、报废和更新配置: 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予维修: ①喷嘴损坏; ②垫圈老化; ③内胆破损; ④ 1211 灭火机总重量低于瓶体标明总重量的十分之一,应及时充气。 有下述情况之一的灭火器材,应予报废: ①灭火机器材的筒体或贮气瓶的螺纹损坏或严重泄漏而不能修复的; ②水压强度试验不合格的灭火器材; ③用锡焊或铜焊修补过或被火烧过的灭火器材; ④国家明令规定应予淘汰的灭火器材; 防火方案 11 ⑤消防水带有霉烂。 有下述情况的建筑场所,应更新配置灭火器材: ①临时建筑使用性质变更; ②使用、贮存可燃物的种类变更。 消防设备、器材,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和损坏。 (二 )、火源管理 按广州市公安局穗公发( 2020) 31 号文要求,严格执行临时动火“三级”审批制度,领取动火作业许可证后,方能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必须做到“八不”、“四要”、“一清理”。 “三级”审批制度 ①一级动火。 即可能发生一般火灾事故的(没有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由本单位技安部门和保卫部门提出意见, 经本单位的防火责任人审批; ②二级动火。 即可能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由动火单位技安部门和保卫部门提出意见,防火责任人加具意见,报公司技安科会同保卫科共同审核,经公司防火责任人审批; ③三级动火。 即可能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的,由公司技安科会同保卫科提出意见,防火责任人加具意见,经集团公司技安部门会同保卫科共同审核,报集团公司防火责任人审批,并报市消防部门备案。 如有疑难问题,还须邀请市劳动、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审批。 动火前“八不” ①防火、灭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②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③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④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未经洗刷干净、排除残存的油质 防火方案 12 不动火; ⑤盛装过气体会受热膨胀并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不动火; ⑥储存的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仓库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 ⑦在高处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动火; ⑧未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 动火中“四要” ①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②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 ③ 发生火灾、爆炸时要及时扑救; ④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后“一清理” 1)动火人员和现场安全负责人在动火后,应彻底清理现场火种后,才能离开现场。 2)高处焊、割作业时要有专人监焊,必须落实防止焊渣飞溅、切割物下跌的安全措施。 3)动火作业前后要告知防火检查员或值班人员。 4)装修工程施工期间,在施工范围内不准吸烟,严禁油漆及木制作作业与动火作业同时进行。 5)乙炔气瓶应直立放置,使用时不得靠近热源,应距明火不小于 10m,与氧气瓶应保持不小于 5m 距离,不得露天存放、曝晒。 防火方案 13 (三 )、电气防火管 理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气线路、设备必须由持有上岗操作证的电工安装、维修,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和国家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规定。 电线绝缘层老化、破损要及时更换。 严禁在外脚手架上架设电线( JGJ4688 第 条)和使用碘钨灯,因施工需要在其他位置使用碘钨灯,架设要牢固,碘钨灯距易燃物不小于 50c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 当间距不够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GB5019493 第 条),施工完毕要及时拆除。 临时建筑设施的电气安装要求: ① 电线必须与铁制烟囱保持不小于 50cm 的距离; ② 电气设备和电线不准超过安全负荷,接头处要牢固,绝缘性良好;室内、外电线架设应有瓷管或瓷瓶与其他物体隔离,室内电线不得直接敷设在可燃物、金属物上,要套防火绝缘线管; ③ 照明灯具下方一般不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堆放物品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50cm; ④ 临时建筑设施内照明必须做到一灯一制一保险,不准使用 60W 以上的照明灯具;宿舍内照明应按每 10m2有一盏不低于 40W 的照明灯具,并安装带保险的插座; ⑤ 每栋临时建筑以及 临时建筑内每个单元的用电必须设有电源总开关,做到人离断电; ⑥ 凡是能够产生静电引起爆炸或火灾的设备容器,必须设置消除静电的装置。 防火方案 14 (四 )、易燃易爆物品防火管理 施工现场不应设立易燃易爆物品仓,如工程确需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按照防火有关规定要求,经集团公司保卫处或市消防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存放,存放量不得超过 3 天的使用总量; 易燃易爆物品仓必须设专人看管,严格收发、回仓登记手续; 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露天存放。 严禁将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易燃易爆物品在同一仓内存放。 氧气和乙炔气要分别独立 存放; 使用化学易燃易爆物品,应实行限额领料和领料记录。 在使用化学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严禁动火作业;禁止在作业场所内分装、调料;严禁使用乙炔发生器作业;严格控制使用液化石油气,确须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市公安局穗公发( 2020) 31 号文,市劳动局穗劳发( 2020) 074 号文的“五要”、“五禁止”,落实安全措施,安装减压装置,并必须经施工现场防火责任人书面批准; 易燃易爆物品仓的照明必须使用防爆灯具、线路、开关、设备; 严禁携带 BP 机、手提电话机、对讲机进入易燃易爆物品仓。 (五 )、临时设施及宿舍防火管 理 施工现场所有搭建临时设施都必须按防火有关要求搭建,具体要求如下: 临时建筑的围蔽和骨架必须使用不燃材料搭建(门、窗除外),厨房、茶水房、易燃易爆物品仓必须单独设置,用砖墙围蔽。 施工现场材料仓宜搭建在保卫值班室旁; 临时建筑必须整齐、划一、牢固,远离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每栋临时建筑占地面积不宜大于 200m2,室内地面要平整,其四周应当修建排水明渠; 每栋临时建筑的居住人数不准超过 50 人,每 25 人要有一个可以直接出入的门口,门的宽度不着眼于 ,床架搭建不得超过 2 层,床位不准围蔽,临 防火方案 15 时建筑的高度不低 于 3m,门窗要往外开; 临时建筑一般不宜搭建两层,如确因施工用地所限,需搭建两层的宿舍其围蔽必须用砖砌,楼面应使用不燃材料铺设,二层住人应按 50 人有一樘疏散楼梯,楼梯的宽度不小于 ,坡度不大于 45186。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低于 1m。 搭建二栋以上(含二栋)临时宿舍共用同一疏散通道,其通道净宽不小于5m,临时建筑与厨房、变电房之间防火距离不小于 3m; 贮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设施要独立搭建,并远离其他临时建筑; 临时建筑不要修建在高压架空电线下面,并距离高压架空电线的水平距离不着眼于 6m。 施工现场宿舍 必须做好如下防火工作 每间宿舍必须设立一名防火责任人,负责宿舍日常的防火工作; 严禁躺在床上吸烟、乱丢烟头; 严禁在宿舍内烧香拜神和使用蜡烛照明; 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和使用电炉,不准使用电热器具(煮饭、煲水设立专用地方),电线上不得挂衣物; 保持宿舍道路畅通,不准在宿舍通道、门口堆放物品和作业;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宿舍和在宿舍内存放摩托车。 施工现场有条件的要修筑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应小于 ,保持通道畅通,夜间应有照明灯。 搭建临时建筑必须先报建,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建设。 搭建申请表应按要求如实 填写,由使用单位防火责任人和公司保卫部门加具意见后送集团公司保卫处,由集团公司保卫处与市消防部门共同到现场审批。 经批准搭建的临时建筑不得擅自更改位置、面积、结构和用途,如发生更改,必须重新报批。 临时建筑使用期满,应将临时建筑许可证交回公司保卫部门存放,如 防火方案 16 需继续使用,必须在期满前 15 天内提出延期报告,由使用单位防火责任人和公司保卫部门加具意见后,送集团公司保卫处加具意见再送市消防部门办理延期手续。 (六 )、防火教育制度 新工人、外来工上岗前必须进行防火知识、防火安全教育,并做好签证登记; 每周根 据生产特点对工人、外来工进行不小于一次的防火教育; 每半年组织一次义务消防队培训、演练; 施工现场要设立防火宣传栏和防火标语。 (七 )、防火检查登记制度 1) 班组实行班前班后检查; 2) 每月由现场防火责任人带队,组织有关部门人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公司每季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