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内容摘要:

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 但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 如 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是易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放出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在室内,易发生爆燃,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火源。 注意: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应急处理过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如危险化学品泄漏,应在报警的同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等等。 化学品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 一旦发生化学品事故,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二次灾害。 因此,各企业应制订和完善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计划。 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应急救援方案,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广大职工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亡。 硫化氢应急处理指南 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易溶于水、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主要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硫化氢具有多种危险性,主要是一种强烈的窒息性气体,同时还极度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虽然硫化氢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疲劳而毫无觉察,危害性极大。 据统计,硫化氢是我国化学事故发生率最多的危险化学品之一,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石油 “123”井喷事故中,硫化氢中毒导致 243 人死亡,万余人不同程度受伤。 本文主要从硫化氢的危害特性入手,探讨硫化氢中毒、泄漏和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一、理化性质 熔点( ℃ ): 相对密度(水 =1): () 沸点( ℃ ): 相对密度(空气 =1): (比空气重 ) 饱和蒸气压( kPa): ℃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爆炸下限( %V/V): 爆炸上限( %V/V): 临界温度( ℃ ): 临界压力 (MPa): 最小引燃能( mJ) : 二、中毒急救 1.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无资料 半数致死浓度 LC50: 444ppm(大鼠吸入) 2.接触途径 绝大部分接触是由吸入引起的,同时也会通过皮肤和眼粘膜接触硫化氢,误服含硫的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也能产生硫化氢,经肠道吸收而导致中毒。 职业性硫化氢中毒多由于生产设备损坏,输送硫化氢的管道和阀门漏气,违反操作规程,生产出现故障,硫化物车间失火等致使硫化氢大量逸出,油气田井喷事故或含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及在疏通阴沟、粪池时意外接触所致。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 料,接触硫化氢的职业有 70 多种,如石油钻探、开采、炼制;染料工业中生产硫黑、硫蓝、硫棕;化纤工业中粘胶纤维纺丝;化学工业中硫酸、二硫化碳、硫化铵、硫化钠、对硫磷、磺胺类的生产;有色冶金中用于沉淀分离提纯;金属矿坑和巷道空气中含硫矿石释放生成的硫化氢;煤制气、橡胶硫化、造纸、制糖、鞣革、亚麻浸渍、食品加工等产生的硫化氢;市政工人从事污水处理、疏通下水管道、清除污泥、粪坑等作业,都曾有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报道。 3.中毒症状 眼部刺激症状表现为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紫以及惊厥和意识模糊。 呼吸道症状为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呼吸困难、有窒息感。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重度中毒症状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 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尚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像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 4.中毒机理 硫化氢是窒息性气体,吸入的硫 化氢进入血液分布至全身,与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其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造成细胞缺氧,这与氰化物中毒有相似之处。 硫化氢还可能与体内谷胱甘肽中的巯基结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影响生物氧化过程,加重了组织缺氧。 高浓度( 1000mg/m3 以上)硫化氢,主要通过对嗅神经、呼吸道及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先是兴奋,迅即转入超限抑制,发生呼吸麻痹,以至于出现 “电击样中毒 ”或猝死。 硫化氢接触湿润粘膜,与液体中的钠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和腐蚀,可致结膜炎、角膜 炎、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 由于阻断细胞氧化过程,心肌缺氧,可发生弥漫性中毒性心肌病。 5.急救措施 在怀疑有不安全硫化氢的应急救援场所,施救者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并穿防化服。 ( 1)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万不得已时与病人间隔数层水湿的纱布)。 ( 2)尽早吸氧,有条件的地方及早用高压氧治疗。 凡有昏迷者,宜立即送高压氧舱治疗。 高压氧压力为 2~ 大气压,间断吸氧 2~ 3 次,每次吸氧 30~ 40 分钟,两次吸氧中间休息 10 分钟;每日 1~ 2 次, 10~ 20 次一疗程。 一般用 1~ 2 个疗程。 ( 3)防止肺水肿和脑水肿。 宜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预防肺水肿及脑水肿,可用地塞米松 10mg 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对肺水肿及脑水肿进行治疗时,地塞米松剂量可增大至 40~ 80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 4)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可以将失去活性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各种酶及游离的硫化氢清除出去,再补入新鲜血液。 此方法可用于危重病人,换血量一般在 800ml 左右。 ( 5)眼部刺激 处理。 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睛,局部用红霉素眼药膏和氯霉素眼药水,每 2 小时一次,预防和控制感染。 同时局部滴鱼肝油以促进上皮生长,防止结膜粘连。 ( 6)严重硫化氢中毒导致昏迷时,可给亚硝酸戊酯和亚硝酸钠,一般成人剂量为静脉推注 3%的溶液 10~ 20ml,时间不少于 4 分钟,不能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治疗。 三、泄漏处置 将泄漏污染区人员迅速撤离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 应根据泄漏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隔离区域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 通常情况下,小量泄漏时隔离 150m,大量泄漏时隔离300m。 消除所 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确保自身安全时才能进行切断泄漏源或堵漏操作。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并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如果安全,可考虑引燃泄漏物以减少有毒气体扩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 漏气容器需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四、燃烧爆炸处置 1.燃烧爆炸特性 硫化氢极度易燃,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遇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包装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 2.灭火措施 硫化氢本身有毒,且燃烧产物为刺激性二氧化硫气体,灭火人员应首先做好呼吸防护和身体防护,并根据现场情况设立警戒区,严格限制出入。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小火:采用干粉、 CO水幕或常规泡沫灭火。 大火:采用水幕、雾 状水或常规泡沫灭火。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容器移离火场,损坏的钢瓶只能由专业人员处理。 储罐火灾:利用固定式水炮、带架水枪等冷却燃烧罐及与其相邻的储罐,重点应是受火势威胁的一面,直至火灾扑灭。 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订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堵漏,切断泄漏源。 向泄漏点、主火点进攻之前,必须将外围火点彻底扑灭。 尽可能采用远距离灭火,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或车载干粉炮、胶管干粉枪灭火,或对流淌火喷射泡沫(抗溶性泡沫)进行覆盖灭火。 切勿对泄漏口或安全阀直接喷水,防止产生冰冻,安全阀发生声响或储罐变 色时,立即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液化石油气的应急处理指南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用量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较大的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 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 成,还含有少量 H2S、 CO、CO2 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 有特殊臭味;闪点 74℃ ;沸点从 ℃ 到42℃ ;引燃温度 426~ 537℃ ;爆炸下限 [% (V/V)];爆炸上限 [% (V/V)];相对于空气的密度: ~ ;不溶于水。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二、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 类 易燃气体 1. 燃爆性质 极度易燃; 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 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 2.健康危害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3.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三 、 公众安全 首先拨打产品标签上的应急电话报警,若没有合适电话,可拨打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响应专线 0532- 3889090; 蒸气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如污水沟、下水道等),所以,要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无关人员应立即撤离泄漏区至少 100 米; 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必要时应实施交通管制。 四、 个体防护 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防静电隔热服。 五、 隔离 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 800 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 800 米的隔离区)。 火灾 :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 1600 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 1600 米的隔离区)。 六、 应急行动 1.中毒处置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2.泄漏处置 ( 1)报警( 119, 120 等),并视泄漏量情况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 2)建立警戒区。 立即根据地形、气象等,在距离泄漏点至少 800 米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 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 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 3)消除所有火种。 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 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 4)控制泄漏源。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 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 5)导流泄压。 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烃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 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 6)罐体掩护。 从安全距离,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 7)控制蒸气云。 如可能,可以用锅炉车或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 8)救援组织。 调集医院救护队、警察、武警等现场待命。 ( 9)现场监测。 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 准备。 注意事项: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警戒区直至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 25%以下方可撤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