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版)内容摘要: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 “ 三废 ” (废渣、废液、废气) ; 农药、化肥 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 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 农药、化肥 ,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水的净化 (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 (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 ;既有 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 的净水剂是 活性炭。 ( 2)硬水与软水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 化合物 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D.长 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水的检验 : 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 CuSO4+5H2O = CuSO4 5H2O 水的吸收: 常用 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物理性质:密度 最小 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 ,则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 ⑪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 点燃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⑫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 氢气 “ 早出晚归 ”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通电 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C、 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而原子 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 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 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有间隙(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聚集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也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但由于原子聚集状态不同,原子也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宏观说组成,例如: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物质微观说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原子和离子。 例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组成宏观微观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 课题 1 原 子 原子的构成 ( 1)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在核外作高速运动——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负电核外电子质量大体积小居于原子中央不带电中子 荷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1质子正电原子核不显电性原子),(,)( )()()( ( 2) 在原子中核 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 4)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决定关系 原因 H2 还原氧化铜 +12 2 8 2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第一电子层 最外层上有 2 个电子 第二电子层 2 8 7 +17 电子层 质子数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 的种类 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能量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4 为金属,>或= 4 为非金属,= 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2)为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4 为失电子,>或= 4 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2)为稳定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 负价, 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 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说明 :①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也有不相似的(如: 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也有相似的(如: 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 ③ 构成原子不可缺少的粒子是 质子 和 电子 (原子核中可能不含中子)且数量相等。 ( 5)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Ar) : A、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碳 12)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不是 Kg,也不是没有单位),一般不写。 标准 121个碳原子的质量 B、表达式: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kg)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 kg) 1/12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6)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 Mr) ①定义: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叫相对分子质量。 它与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是同一个标准,它是 一个比值,单位为“ 1”,符号为 Mr,一般不写。 ②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课题 2 元 素 ( 1)定义 :具有 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 的一类 原子 的总称。 (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注意: ①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质子数不同( 元素的种类 由原子的 质子数 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 ②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如只含氧元素的 O O3的混合物,只含碳元素的 金刚石 与 石墨 的混合物,只含磷元素的 红磷 与 白磷 混合物) ( 2)表示方 法 —— 元素符号 ——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 书写方法: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b、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 2 个氢原子: 2H; 2H:表示 2 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 6N: 6 表示 6 个氮原子。 注意: ①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 Fe、 He 、 C 、 Si 等 ②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 数字后只能有 微观意义 ,没有宏观意义,如 3O:只表示 3 个氧原子 ③ 元素是 宏观概念 ,只能论种类,不论个数,用于描述物质 组成 ; ④ 原子是 微观概念, 即可论种类,也可论个数,用于描述物质分子和单质的 构成。 ⑤ 常见元素名称及符号 : 氢( H) 氦( He) 锂( 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 (Ne) 1 4 7 9 11 12 14 16 19 20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 (Ar) 钾 (K) 钙 (Ca) 23 24 27 28 31 32 40 锰 (Mn) 铁 (Fe) 铜 (Cu) 锌 (Zn) 钡 (Ba) 银 (Ag) 汞 (Hg) 碘 (I) 溴( Br) 金( Au) 55 56 64 65 137 108 127 80 197 ⑥ 元素分布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相对原子质量( Ar)= 的元素: N、 O 最多金属与最多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l2O3 c、 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者:门捷列夫 规律: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子数 *排列依据 *16 个族: 7 个主族( A 表示), 7 个副族( B 表示),一个 0 族(稀有气体),一个第Ⅷ族( 8, 9, 10 纵行) 各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7 个周期 :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也递增。 由金属到非金属再到稀有气体元素,呈现周期性变化,所以化学性质逐渐改变,不相似。 d、 分类: e、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核外 电子分层排布 ①定义: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好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成为分层运动,或叫 分层排布。 由内向外依次是第 1, 2, 3, 4, 5, 6, 7 层(分别对应 K、 L、 M、 N、 O、 P、 Q 层),最外面的也叫最外层,最外层向内又叫次外层,最里面的又叫最内层;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的能量较高; ② 电子层数最少 1 层,最多 7 层,每层容纳最多电子数为 2n2( n 为电子层序数,第 1层 n= 1),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只有一个电 子层的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电子。 ③最外层有8个电子(或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 原子最外层都有通过得或失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 8 个电子(或 2 个电子)的 相对稳定结构 的趋势(注意:硼,碳,硅元素不易得失电子 ,不以离子存在,只与其他原子共用电子) ④最外层电子数:稀有气体元素=8或2(较稳定)、金属元素<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4(易得到电子); 课题 3 离子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 1) 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 失去电子 而形成)带 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 得到电子 而形成)带负电 ( 2)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 1时,可省略不写。 ( 3)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 n 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例如: Fe3+ :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 4)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 Fe3+ : 3 表示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 ( 5) 离子与原子的示意图的区别: 质子数 =电子数 则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 (呈电中性) 质子数≠电子数 为 离子结构示意图 (显正或负电性) Na 与 Na+ Cl 与 Cl_ ( 6)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阳离子。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版)
相关推荐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高空飞行、潜水、登山)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 He、 Ne、 Ar、 Kr、 Xe 等的总称): 保护气
精神文明的鲜花,和睦相处的旗帜才能在校园上空迎风飘扬。 同学们,我们和谐之旅才刚刚启程,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向着和谐的灯塔一直前行。 让我们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共创和谐 班级。 (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后记)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那么怎样才能让这珍贵的生命永远鲜活、永远展示生命绚丽的画卷呢。 唯有和谐。
通过的电流也 增大。 ( R=U/I)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 I=U/R)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 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 R1, R2 串联) ① 电流: 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 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收集二氧化碳 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 体 干冰 化学性质 :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2)强化计划管理、合理调控 工程计划管理,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包含三个内容:组织连续地均衡地施工,全面 完成各阶段的各项计划任务或指标,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 严格规定本工程分阶段关键工期的完工时间,强化计划管理。 各工区施工部署 项目部计划下设 2 个施工工区,分别设于隧道阳曲侧内官营和临洮侧,每个工区计划设置 1 个作业班组(可根据作业面和施工内容调整),分别负各自责任范围内工程的实施
:一 年 . ,提供最迅速及专业的维修服务 (维修 12HR 回复 ,省内 24HR 到厂 ,问题排除 ) 十 二 .补充 MHTS072BA □ ■ □ □ □ 50 72 108 150 200 总功率约 ( KW) 21 最大电流 (A) 60 净重约( KG) 620 2. 规格书 机型 项目 2 规格书 Page 6 of 16 MHTS072AA t ek Test i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