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手册及事故应急预案内容摘要:

遇水燃烧物品火灾,不能用水和含水的泡沫灭火剂灭火。 因为有的遇水燃烧物品,性质活泼,以臵换水中的氢,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 热量。 如金属钾、钠遇水后,能臵换水中的氢,产生的热量达到氢的燃点。 三乙基铝,铝粉等都有类似情况。 上述物品发生火灾后,主要用干沙扑救。 氧化剂中的过氧化物遇水反应,能加速燃烧,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钙等。 发生火灾后不能用水,主要用干沙、干粉扑救。 硫酸、硝酸、盐酸等酸类腐蚀物品遇加压密集水流,会立刻沸腾起来,使酸液四处飞溅,所以上述酸类发生火灾后,宜用雾状水、干沙土、二氧化碳扑救。 有些化学品遇水能产生有毒或腐蚀性的气体,如甲基二硅烷,硒化镉和其他硒化物、磷化物等遇水后,能和水中的氢生成有毒 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这类物品起火,宜用沙土、二氧化碳扑救。 粉状物品如硫磺粉、有机颜料、粉剂农药等起火,不能用加压水冲击,以防尘末飞扬,扩大事故,可用雾状水。 比重小于 1,且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及液体有机氧化剂发生火灾,如用水扑救,因水会沉在液体下面,并能形成喷溅、漂流而扩大火灾,上述物品的火灾,主要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1211 等扑救。 加热升华的易燃固体发生火灾,用水极难扑灭,宜用泡沫。 高压电气装臵火灾在没 11 有切断电流的情况下,一般是不能用水扑救的。 公司 扑救 火灾应急 措施 根据《广州消防 监察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拟定火灾应急扑救程序,以便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充分利用固定灭火装臵,抓住战机,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 进行扑救,同时,在进行火灾扑救时,要贯彻 “先外围,后中间;先上风,后下风;先地面,后容器;先冷却,后灭火 ” 的战术指导思想。 先外围,后中间 着火爆炸后,往往会引燃易燃物品以及周围建筑物,先外围后中间就是指要将周围流散火种、建筑物火灾灭下去,再围攻容器火灾,因只有先消灭外围火灾,才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发展,创造围攻火灾有利条件,如果灭火力量雄厚,也可以 分头展开战斗。 先上风,后下风 化工油桶着火燃烧时,首先要将上风方向的火扑灭,再逐渐向下风方向推进,即使一个油桶液面上火,也应先从上风方向开始扑救,顺风扑救,可以避开浓烟、火焰对救火人员的伤害,便于战斗展开,也可以防止火种的复燃。 先地面,后容器 只有先扑灭地面的流淌火,才能有条件接近着火油桶,对着火油桶 组织灭火进攻,流淌火对相邻油桶和附近建筑物会构成严重威胁,造成火势扩大,先扑救地面流淌火,才能有效地切断火灾的蔓延。 先冷却,后灭火 油桶燃烧时间长,容易产生爆炸,同时应先冷却后灭火就是先把油 桶和化工原料温度降下来,然后组织灭火进攻。 这样可以减少高温油桶与高温层对施放的灭火干粉的影响,使泡沫发挥最理想的灭火效果,冷却降温还可以防止油桶发生爆炸、沸溢等作用。 冷却降温 冷却降温不仅可以防止着火化工容器的爆炸,倒塌和喷溅的发生, 还可以保护相邻化工容器号周围建筑物不着火。 冷却化工容器时,冷却水不易进入容器内,冷却水不再直接冲击容器,应成抛物线喷射在容器着火上部,这样既可以节约水量,又能使冷却水及时排除,火灾扑救以后,仍要继续冷却,防止复燃。 12 公司触电急救应急措施 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首先查明触电者是否脱离电源,并应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 脱离电源方法 ( 1)、断开电源开关,要断开相线以及零线。 ( 2)、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杆)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 ( 3)、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成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电源。 二、对触电者进行急救 触电者停止呼吸,心脏不跳动,如果没有其他致命的外伤,应视触电为假死,必须立即在现场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即使请医生和送医院途中也不准停止抢救。 抢救时可采用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方法。 三、抢救应急 措施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 ( 1)、使触电者头部后仰,鼻孔朝天,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较坚实的木板、干燥的地方。 ( 2)、用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如果掰不开嘴的情况下,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子吹气。 ) ( 3)、深呼吸后,紧贴嘴吹气或鼻孔吹气,一般吹 2 秒,放松 3 秒。 ( 4)、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或鼻,让其自然呼吸。 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脏跳动停止者) ( 1)、解开触电者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 ( 2)、救护人骑跪在腰部两侧,两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 ( 3)、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血液,对成人应压陷 3- 4 厘米,以每秒钟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 60 次为宜。 ( 4)、挤压后,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 5)、如果触电者心脏跳动和呼吸停止了,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方法需同时交替进行。 ( 6)、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如果触电者身上现尸斑或身体僵冷时,以医生作出无法救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 13 化学危险品防护及分类知识 一 、 化学危险品防护知识 (一)、眼睛保护 处理对眼睛有刺激性的物品,根据废物的不同性质,按要求佩戴防护眼镜、眼罩或面罩。 如果是化学品溅到或刺激性粉料沾到眼罩,则应在除眼罩时先用清水将原料冲洗掉。 如果化学品溅入眼睛,必须用清水冲洗 1015 分钟,然后马上送医院进行治疗。 (二)、呼吸系统保护 针对不同类别的化工原料,选用不同的口罩,如一次性口罩、棉纱口罩、防毒口罩、呼吸器等。 (三)、防酸、碱腐蚀 在与液态酸、碱接触的情况下,必须佩戴防酸碱手套、非渗透性的防酸碱工作服。 如工作服污染,必须在衣服脱掉时冲洗干净。 (四)、误吞化学品急救处理 如发生误吞化学品,应饮用大量清水,如有药用活性碳,可加进水中一同服用。 不得施行催吐,若患者自发呕吐,应检查气道是否畅通,以防窒息,并马上送医院治疗。 不得将食品储存于放化学品的橱柜或冰箱内。 二、化学危险品分类说明 爆炸品。 此类物品具有易燃烧和爆炸性能,当受到高热、震动、摩擦、撞击等外加作用或酸碱等物品接触、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同时气体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按性质分 四类 爆炸药品: ( 1)点火器材,包括导火线、导火绳等; ( 2)起爆物质,包括导火索、雷管 等; ( 3)炸药及爆炸性药品,包括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混合炸药、黑火药、硝铵炸药、叠氮化钠等; ( 4)其他爆炸品,包括猎枪子弹、礼花炮、鞭炮等 氧化剂。 此类物品具有强烈氧化性能,具体品种之间还可能互有抵触,除部分有机氧化剂外,其本身不燃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受摩擦、震动、撞击、高热或遇酸碱物质,在受潮、接触易燃、有机物、还原剂以及和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时,即能分解,发生燃烧和 14 爆炸。 按氧化剂的性质分为 四类 : ( 1) 一级无机氧化剂,包括 碱金属 及 碱土金属的氯酸盐 及 高氯酸盐 、 过氧化物、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硝酸盐。 ( 2)一级有机氧化剂,包括 过氧化氢和硝酸的有机衍生物。 ( 3)二级无机氧化剂,包括 重铬酸盐、亚硝酸盐 等。 ( 4)二级有机氧化剂,包括 过醋酸、土荆芥油 等。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气体经压缩成为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而储存于受压容器中,此类物品不论其本身性质如何,都具有受热膨胀的特性,若内部压力大于容器所能承受耐压限度时,后撞击使容器受损,即能引起爆炸燃烧。 有的还有毒害性。 按性质分 四类 : ( 1)剧毒气体,包括氰化氢、液氯、液氨等; ( 2)易燃气体,包括乙炔气、乙烷、氢气等; ( 3)助燃气体,包括氧气等; ( 4)不然 气体,包括氖、氩、氮等。 自燃物品。 此类物品在适当温度的空气中,虽未与明火接触,依靠自身的分解、氧化作用而发热,达到物品燃烧点,即能引起燃烧,按其性质分为 两项 : ( 1)一级自燃物品,在空气中分解后剧烈氧化,达到物品的自燃点即能迅速燃烧。 ( 2)二级自燃物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积热不散,达到物品的自燃点引起自燃。 (如: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植物油浸的棉、麻、毛、发、丝及野生纤维等) 遇水燃烧物品。 此类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能迅速分解,放出高热并产生易燃、易爆气体,而引起爆炸,按其遇 水活泼程度分为两类: ( 1)水燃烧物品,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或其他易燃气体引起燃烧爆炸(如 金属钾、钠、电石 等)。 ( 2)二级遇水燃烧物品,遇水发生缓慢反应,产生可燃气体而引起燃烧的物品(如 锌粉、保险粉 等)。 易燃液体。 凡物质在常温下以液态存在,易于燃烧和挥发,其闪点在 45。 C 以下均为易燃液体。 易烯液体及其蒸汽一般均有毒性,有的还有麻醉性,按其性质分为两类: ( 1)一级易燃液体,极易燃烧和挥发,闪点低于 2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